白色现浇混凝土“纸山” ——中国宣纸小镇国纸客厅 NO.1 项目概况 中国宣纸小镇位于安徽省宣城泾县,以中国红星宣纸造纸厂为核心,整体打造的以宣纸文化为载体,项目建筑面积 10695平方米集合生产、展示、售卖、住宿、研学、旅游等功能的特色小镇,未来希望打造成中国宣纸文化的精神高地。该项目由中国宣纸小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国美院设计,宣城市政建设集团施工。
白色现浇混凝土“纸山”
——中国宣纸小镇国纸客厅
NO.1
项目概况
中国宣纸小镇位于安徽省宣城泾县,以中国红星宣纸造纸厂为核心,整体打造的以宣纸文化为载体,项目建筑面积 10695平方米集合生产、展示、售卖、住宿、研学、旅游等功能的特色小镇,未来希望打造成中国宣纸文化的精神高地。该项目由中国宣纸小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国美院设计,宣城市政建设集团施工。
NO.2
建筑与景观的完美融合
在乌溪江畔,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以白色清水混凝土切片为主要元素,营造出如画的“纸山”景观,传达红星宣纸的独特韵味。人在山中行,如在画中游。该设计的特色包括宣纸质感的建筑化表达、大面积留白、通过极少物象来控制画面,营造空间意境等。同时,通过多条路径和连续的坡道设计,强化了纸山行旅的独特趣味,让游客可以在白色清水混凝土切片的分隔下,享受纯粹而壮观的游览体验。这座宏伟的建筑是建筑师艺术和技巧的真实证明。它与自然环境无缝融合的方式确实令人惊叹。建筑的设计融入了中国水墨画的元素,为游客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行走在水墨画中。
利用天然的混凝土纹理来表达手工宣纸的独特质感,体现了工匠的技艺和奉献精神。混凝土的美观和耐久性来表达宣纸“墨韵万变,纸寿千年”的魅力。宣纸白色无光,久藏不变色,不褶不损坏的特点,通过白色混凝土材料完美地表现出来。
红星宣纸的生产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带有浓厚的手工劳作特色,造纸体验区“一片田”结合徽州独特的梯田地貌特色,在如画的纸山内部,开辟一片体验与观摩造纸的人工梯田。“一殿堂”为宣纸售卖区。
总的来说,这座建筑是艺术、建筑和自然完美融合的杰作。对于任何欣赏自然世界之美和人类设计艺术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必看的地方。
NO.3
混凝土结构
该项目由三栋单体组成,三栋单体通过连廊相连,建筑面积共计11000m2;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架外加薄壁剪力墙结构;屋盖为大跨度薄壁密肋梁现浇混凝土结构。主体结构混凝土均为白色清水混凝土。该项目方案设计获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双年展“达芬奇”金奖。
该项目涉及复杂和不规则的设计,在保持原始地形的同时,在平面、立面和空间上进行了不同的变化,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屋面结构为现浇大跨度薄壁密肋梁,最大净跨36m,高跨比、宽高比均超过国家设计标准。
屋顶框架和剪力墙形成一个连续的曲面,没有两个相同的表面,由于工作空间有限,项目使用了分散的模板系统。
项目主体混凝土结构为白色清水混凝土,占地面积约70000平方米,对材料的储存、生产和运输有严格的要求。零件尺寸精度要求高,垂直度允许偏差3mm,平面度允许偏差2mm,模板接头允许偏差2mm。
NO.4
白色清水混凝土
这座现代建筑采用了白色现浇混凝土技术,也被称为装饰混凝土,全部使用了阿尔博?白水泥。
清水混凝土是建筑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因其极具装饰效果也称装饰混凝土。清水混凝土属于一次浇筑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由混凝土本身的肌理、质感和精心设计施工的眀缝、禅缝和对拉螺栓孔等组合而成的一种自然状态的装饰面。
她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级的表达方式,拥有石材的纹理、丝绸的质感。她显示的是一种最本质的美感,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感韵味,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清水混凝土主要元素体现在:点:螺孔;线:眀缝、禅缝、施工缝或阴阳角;面:颜色、平整度、质感。
NO.5
复杂的施工工艺,多项创新专利技术
由于结构复杂,该项目需要采用专利技术的可拆卸螺栓和分散的装配模板系统,这使得装配过程复杂。为了防止接缝不平整和渗漏,施工团队对传统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模板采用15mm高光盖板,尺寸为50*100的进口方木,后肋采用φ48*3.5钢管。采用高档白色砂浆垫片,保证白色混凝土构件颜色均匀。墙体和梁构件多为薄壁密筋结构。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露出钢筋或生锈,需要准确定位主钢筋,用于固定钢筋的每个线口面向内。
混凝土从模板上拆下后,施工队伍及时进行二次板保护,确保表面不受污染或损坏,提高了混凝土第一次成型的质量,减少了返工的需要。
BIM技术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它使用5D技术来识别错误并优化施工过程。平面混凝土的所有模板和螺丝孔都创建了图表,确保施工进度有序,避免返工。
针对大跨度现浇薄壁密肋梁结构,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为保证安全,监测变形,在不利浇筑部位设置12个监测点,进行为期6个月的全天候监测。
NO.5
工匠精神
“纸山”项目施工难度极大,除自身结构复杂外,对尺度、视觉以及风貌等都有很多限制条件。这种扎根在具有丰富遗产特色上的建筑,对文化时空反差所形成的张力,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形而上,而是自然生成的一种逻辑。因此,项目施工团队在施工时没有忽略建筑的自然本体,不刻意追求在材料运用上的技巧,而是本着对建筑本身的执着。这份执着是一种精神,溶于血、刻于骨的匠心精神,对品质的专注和敬畏之心始终如一。
通过设计师、施工方、业主单位与材料方的通力合作,三年来终于圆满实现“垒宣成墙、叠卷为山、悬帘似烟、游台如水”的设计意图,精心打造一座可行、可望、可游、如画的白色清水混凝土“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