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钉无铆 一梁一柱——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zsd_6780763867
2023年11月14日 11:19:34
只看楼主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非遗里的中国

图片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非遗里的中国

China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建筑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Traditional Chinese Wooden Structur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在世界传统建筑体系中,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建筑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其中又以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影响深远。其营造技艺一直传承至今,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1

Have a Long History

源远流长

约7000年前已出现榫卯技术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主要连接方法,以模数为设计和加工生产的尺度标准,以“八大作”为主要施工内容。柱、梁、枋、斗拱等大木构件,形成了建筑的框架结构。

图片

这项技艺源远流长。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传统木结构建筑标志性的榫卯技术就已经出现。在距今3800—3550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现了大型木构架夯土建筑。

《诗·小雅·斯干》有两句诗,“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形容屋顶呈人字形,出檐深远,如飞鸟张翅。伸展出这么长的屋檐,主要就是为了保护夯土墙不受雨水冲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秋时期

宫殿等重要建筑的屋面已经开始覆瓦。西汉时期,以“抬梁式”和“穿斗式”为代表的两种主要形式的木结构体系已经形成,并传承至今。建筑的屋顶也开始出现“举折”做法,使屋顶的形状形成“反宇”型弧面,建筑形象更加柔美,也改善了屋檐低垂影响室内采光的问题。正如班固《西都赋》所描述的:“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

东汉时期

出现了真正的木楼和多层木塔。至晚从隋唐时期开始,以梁柱和“铺作(斗拱)层”相结合的技术,支撑起大开间大进深的建筑屋顶。两宋时期,产生了丁字脊和十字脊屋顶,以及“工”字形和“亚”字形平面的殿堂,挑檐也有所缩小。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传统建筑的基本形式,在宋代均已出现了。

图片

山西双林寺大殿斗拱

从隋唐至北宋时期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逐渐变得程式化、标准化和模数化。以宋代《营造法式》的出现为标志,一整套包括设计原则、类型等级、加工标准、施工规范、造价定额等的完整制度被总结出来,并以斗拱构件八等级的“材”作为模数标准。这套制度起到了统一规格、简化程序的功效。匠人按照这些现成的数值预制构件,无须反复计算,甚至无须详细的图纸。这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一个里程碑。

元末明初开始

由于煤炭的大量使用,烧制的黏土砖产量大增,官式建筑和部分城市民居普遍采用了砖墙,建筑挑檐和斗拱尺寸进一步缩小。这一阶段比较重要的著作如明代《鲁班营造正式》、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分别总结和规定了江南民居建筑、官式建筑等通行的设计标准。

图片










02

Official Architecture 

vs Civilian Architecture

官式建筑VS民式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外观特征,也是以梁柱为代表的木结构框架体系,建筑的内在结构与外观形象的逻辑关系统一鲜明。

图片

宫殿和庙宇的建造是社会性物质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民族文化高度的认同性,包括其中的营造技艺。这类官式建筑一般由专业工匠建造,在建造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纸只有外观形象和控制尺寸,其建筑材料、构件内容、模数尺寸、加工与装配方法、禁忌与仪式等,靠工匠的传习和对口诀的记忆来实现,具有清晰明确的认同感和持续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民居的建造是乡镇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以家族为单位的民居的建造都是由工匠、家族成员和乡邻好友共同完成,辈辈相传至今。主要的建造材料是就地取材,既有一以贯之通用的营造技艺,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










03

Typical Architecture

典型的建筑


苏州园林

图片

北京四合院

图片

西递宏村

图片

蔡氏古民居

图片

More










04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传承与保护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的面貌以及生存方式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虽然这类木结构营造建筑在中国某些地区的民居以及宫殿、寺庙和园林中还得以营造,相应的营造技艺还得以延续和应用,但我们不能忽视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对该技艺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片

另外,若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在今天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历史潮流中逐渐消失,那么相应的营造内容也会随之消失.所以为了保护一部分乡民的生存方式和这一独特的社会文化,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术在现代工业中虽然受到了一些限制,但在特定的领域中仍有许多很高的价值和应用。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不断创新,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术也有可能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综合来源:赵玉春 人民日报文艺;喜爱传统文化的 SHaining国际;青遗志酪梨

免费打赏
manqini225
2023年11月14日 11:46:27
2楼

很佩服古人的手艺,木材在他们手中做成如此美轮美奂的建筑,是人类建造史上的瑰宝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