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传承了不起的中国治水智慧

传承了不起的中国治水智慧

发布于:2023-11-30 13:49:30 来自: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复制转发]
 


日前,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项,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


我国是世界上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翻山越岭的渠系、结构精妙的涵闸、设计巧妙的堰堤,都是古人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水源条件、生态环境等创造性地设计建造而成,蕴含着因势利导的治水智慧。


我国是农业古国,也是灌溉大国。一座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依然为灌良田、护安澜、兴产业提供着有力的支撑。比如,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境内的洪泽古灌区,始自东汉,延续至今,灌区控制灌溉面积达48.13万亩,是区域农业生产、防洪安全、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灌溉工程遗产是我们研究传统灌溉科学经验和治水智慧的宝库,是现代水利建设最直观的范例。水系连通是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举措。今年入选的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充分利用湿地形态,有机串联起塘、荡、沟、渠,涨水排、枯水补,形成循环畅通的水生态系统。霍泉灌溉工程则多利用自然河道引水,既减少了对自然的干扰,又发挥了对河流生态补水的作用。


沿用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确保灌溉工程遗产持续焕发生机,相关部门要摸清“家底”,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编制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大投入,探索长效管理运行机制,高质量保护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要不断挖掘灌溉工程遗产所蕴含的科学价值、工程技术价值、文旅价值和生态价值,使之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持续造福灌区人民、服务地方发展。


还要进一步完善水利博物馆、推进现场水文化展示工程,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载体,让更多群众更好地认识灌区、了解灌区,参与到保护灌区的活动中来。

  • 放水发电
    放水发电 沙发

    这份资料还行,感谢分享,学习学习

    2023-12-01 08:23: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返回版块

4.6 万条内容 · 23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用1966年航拍图对比,看太湖水域面积的变化!

用现有的卫星地图,勾勒太湖水域面积,黄色线条标注。 1966年江苏省投影图叠加现在的太湖水域面积(黄色线条),图中可以看出,太湖的西部、南部(浙江)边界基本没有变化,变化最大的在东北部区域(苏州、无锡)。 北部区域(无锡) 1966年,现在的灵山景区是湖中的一座岛屿,并没有与无锡相连,填湖后是现在的马山街道。周铁镇区域在当年也是湖域。现在的渔港路、观潮路区域在1966年都是湖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