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导读】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逐渐精细化,建筑师开始介入一些车行桥和人行桥的设计,既丰富了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也拓展了建筑设计的外延。以奉贤新城的7座桥为例,探讨建筑师从通行、结构、景观、环境、建造等因素出发的理性设计和全过程控制,以设计还原桥梁的抽象之美。
【AT导读】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逐渐精细化,建筑师开始介入一些车行桥和人行桥的设计,既丰富了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也拓展了建筑设计的外延。以奉贤新城的7座桥为例,探讨建筑师从通行、结构、景观、环境、建造等因素出发的理性设计和全过程控制,以设计还原桥梁的抽象之美。
▲ 整体鸟瞰 安图摄影
建筑师介入桥梁设计的
思考起点 与设计过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一些标志性的大型桥梁之外,作为 市政基础设施的普通桥梁、高架桥 一般都是由一个城市的市政类设计院的市政设计师为满足通行安全而进行的常规设计。它们的 造型大都中规中矩,以安全实用为主,并且也逐步形成了行业内的一些标准做法 。
从上海高架桥的造型演变来看,似乎 市政设计师们在桥梁美观方面也显示了改变的欲望 ,在一些桥梁截面和梁柱形式方面都有了些许改观,但在一些景观性要求较强的桥梁设计中却较少有根本性的表现。所以,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建筑师做的最多的桥梁设计是在传统桥梁结构体上被二次委托,进行栏杆等装饰物乃至整体造型的装饰设计。
随着上海近些年的建设大发展和政府的精细化管理, 一些政府开发公司已经不能接受市政院设计传统桥梁结构、建筑师再进行美化的双轨设计 ,而是希望反向适应,即先由建筑师和桥梁设计师做出好的桥梁方案,桥梁专业类设计院(例如高目曾经同上海市政院、城建院、华建集团、浦东院合作)再根据方案配合施工图,建筑师再全程控制造型、材料、颜色、节点等。
政府背景的开发公司通常会掌握着城市大型公共空间的开发权,而在以水景为主要特征的上海, 大量的桥梁项目因为这些水景公共空间的建设 成为了不可绕过的议题,同时也是政府开发公司可以用较少的投入换来较大社会回馈的一种不错的立足点。
从嘉定新城到浦东新区再到奉贤新城,在一些专业官员和新城公司的关注下,优秀的独立建筑师逐步开始介入各种桥梁设计 。政府部门希望建筑师介入桥梁设计一般主要是从美观的角度出发,而建筑师希望介入桥梁设计的初衷也是想拓展建筑设计的外延。 建筑师在桥梁这个更加单纯的建筑设计类型中,寻找设计的内在意义 ——极端单纯和极端复杂都更容易触及建筑学的本质。
建筑师介入桥梁设计后,一些车行桥和人行桥的造型逻辑最值得关注,建筑师往往会从 通行功能、景观功能、物理环境、时代环境 等因素的组合中找寻切入点。 当然建筑师中也有很多不同的风格,思维的逻辑也各不相同。
比如在有一些设计竞赛中,桥梁的象形化趋势很明显,曲线化造型也成为主流。 这也是甲方希望通过桥梁来讲故事、吸引流量和一些建筑师迎合的结果,但这受限于各方审美的巨大差异。 过度设计的“凹造型”并不会让市场消费的主流年轻人买账,也未必会获得专业及非专业人士的肯定 。
而还有一种风格就是追求建筑结构的真实性, 希望建筑和结构的关系更密切 ,这当然也是受到一些西方学院派建筑师建构(Tectonic)理论的强烈影响。 这类设计可以写进论文,思考原型也可以放之四海皆准,但对于公共空间的在地性需求和设计引流的初始目的并不一定回应得准确,也不见得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况且有的时候, 理论层面过于高深、技术过于精细的高要求设计,很难在我们的建造体系中健康存在 。
那么第三条路就是怎么 在现有建设体系和审美体系下 (一般一座桥的造价不会很高,也就决定了建筑师可能面对的施工总包的水平也不会很高) 能做到雅俗共赏 ,笔者试图在上海奉贤新城七座桥的设计实践中找到一些方法。
#01
红蓝桥(鱼跃桥与雁荡桥)
在这两座桥的设计初期,我和团队去现场配合上海之鱼(奉贤新城的主景观湖)的一座景观小建筑,当时跨过环湖河道只有一座临时的施工钢便桥,而其特殊样式吸引了我的注意。由于有了 临时性和快速搭建等特征 ,钢便桥由一些不大的有斜撑的基本钢构件重复装配构成 ,这种近人尺度的小构件组合与造型上一蹴而就的那种宏大叙事设计有着完全不同的美感。
由于构件的重复而带来韵律,由于结构的合理而带来美感,而微小的尺度与身体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而人行桥则完全与人的身体感受有关,于是我决定用这个钢便桥的基本单元符号进行组合来完成两座人行桥的设计。
▲ 雁荡桥河岸人视 ? 何威(安图摄影)
▲ 雁荡桥桥上人视 ? 何威(安图摄影)
▲ 雁荡桥轴测图 ?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雁荡桥爆炸图 ?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这 两 座桥距离很近,规划中桥梁 编号为3、4号桥。 我们考虑到常规的设计中大部分桥梁都是素色表达,而在这个新建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桥梁设计能迅速带来流量和话题,就 用了两个特殊的颜色、两种特别的造型分别进行设计 。
▲ 鱼跃桥桥上人视 ? 何威(安图摄影)
因为这时候的上海之鱼整体景观还在建设中, 任何新的公共建筑设计包括桥梁设计都肩负着“网红化”的职责 ,在地的物理景观已经完全服务于云端的信息生产。 我们就用了粉色和蓝色这两个非常显眼的流行色,加上一拱一垂的两种造型,完成了钢便桥单元符号的组合。
桥梁整体为桁架结构,钢结构主体是特种钢分段焊接 。在看腻了很多结构合理性为出发点的紧绷设计后,一些完全不考虑建构特征的设计有时候也会让人放松。
▲ 鱼跃桥线框爆炸图 ?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02
无尽桥
在上海之鱼的环湖河道中,桥梁的跨度通常在30m左右,无论采用普通箱梁还是桁架梁基本上都是一跨过河。在设计完垂直于河岸的红蓝桥之后,我们在另一座人行桥(规划编号1号桥)的设计中又 想给直来直去的桥梁赋予一个非线性路径,让桥梁除了通过的功能还能有趣味的逗留回旋功能 ,于是一个 交叠的8字形 的想法就诞生了,交叉处为上下两个标高。这样使得作为湖区入口的人行桥有了高处驻足观景和低处步行通过两种选择。当然建成后更加像一个无穷大的符号,有人笑称“如果看手机走上桥不抬头的话根本走不下来”,无穷无尽,我们就将其起名叫无尽桥。
▲ 无尽桥入口 ? 何威(安图摄影)
无尽桥的结构设计相对难度大一些,虽然设计初期设想一个8字的整体结构一跨过河,不想在一个完形设计中加设柱子,但那样势必导致整个桥体变得非常厚重(U形的桥体栏板已经参与受力了),反倒与造型想要的轻盈感彼此矛盾。于是,在和结构工程师仔细考量后,我们决定 在相对不影响造型和观景的位置加设两根柱子,即8字交叉处不设柱而在弧形的四分之一与四分之三处设柱的做法 。
▲ 无尽桥分析图 ?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当我们的团队设计到这座桥的时候,已经对总包、代建的水平和习惯更加了解,于是 设计师更能充满策略性地进行容错率设计 ,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方案初期都尽量回避,所以无论在颜色选择、灯光设计、节点控制上这座无尽桥都明显好于前两座桥。
▲ 无尽桥夜景鸟瞰 ? 何威(安图摄影)
#03
廊桥与浮桥
这两个桥的位置处在上海之鱼的湖当中,一座五星级酒店的南侧水面上。两座桥梁所属的整个湖面构筑物是一个改自原为游艇码头设计的复杂形状的婚庆岛——即为举行婚礼而设计的由几座桥梁和几片水上广场构成的水上综合体。
在走向有着婚礼进行曲的五线谱铺地的婚庆广场的几条通道中, 我们将其中一条做了浮桥,另一条做了廊桥,目的是增加进出这里的趣味性 。这个处在奉贤区的新中心——上海之鱼的中心地带的婚庆岛,除了有经营性质的婚庆服务功能以外,还肩负着供市民游玩打卡的日常属性。
▲ 婚庆岛廊桥外部 ? 何威(安图摄影)
▲ 婚庆岛廊桥内部 ? 何威(安图摄影)
▲ 婚庆岛浮桥五线谱铺地 ? 何威(安图摄影)
设计浮桥的本意是希望新人在庆典后,能够携手走过微微晃动的桥面,体会余生互相依靠搀扶的感受 。浮桥的技术设计根据专业浮桥公司的深化和建议而来,浮箱上部做了弹性的钢结构基层,并上铺木塑地板。
廊桥的设计则是在整个婚庆岛的设计后期临时起意加上的,因为整个婚庆岛按照最初的规划是一块平面,没有较高的构筑物,显得比较空旷。于是在进入婚庆岛的主通道上,我们覆盖了一个约60m长、7m高的垂链拱构筑物, 先抑后扬的空间和光影让新人对即将进入的婚姻殿堂充满期待 。原设计很想做木结构,但考虑了造价和耐候性,最终根据总包意见改为了钢结构仿木 。
垂链拱的拱之间,设计了随机出现的遮光钢板,遮光密度并非均布,顶部和底部较密,而中间较疏。 垂链拱廊的设计营造出曼妙的光影和背景,充满了打卡特质,后来成为上海之鱼中最受欢迎的场所之一 。
▲ 婚庆岛廊桥花廊节点 ?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婚庆岛浮桥节点 ?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04
车行桥(玉兰桥与秋波桥)
除了5座人行桥以外,整个湖区还有若干车行桥进入,我们设计了其中两座。车行桥的功能与荷载非人行桥可比,所以 在设计车行桥的时候,结构的考量和作用就凸显出来 ,而与人行桥“怎么设计成本都差不多”不同,车行桥结构的选择和造型的选择会非常影响造价。
30m跨度的传统车行桥会采用普通箱梁一跨过河的做法,但这种简单的做法没有将车行桥也有人行部分的精细化设计考虑在内。在和桥梁工程师商议后,我决定 根据人车分行的特色将这两座桥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 。
▲ 玉兰桥 ? 何威(安图摄影)
▲ 玉兰桥线框轴测图 ?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其 中2号桥(玉兰桥)采用外部简支的纵横梁体系,为混凝土结构。 5号桥(秋波桥)采用拱桥、悬带桥组合体系,为钢结构。 两个桥的出发点都是区别对待了车行部分和人行部分, 通过厘清两种交通方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来选择适合它们的空间体系或结构体系 。
▲ 玉兰桥断面图 ?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号桥的车行部分与人行部分同板面标高,只是用弧形变截面的抗侧向力的主梁来分隔两者,使得车行保持直线,人行产生弧线。而5号桥则是更加极端地将其拆解成了一座车行桥和两座人行桥,拱桥为车行桥,吊桥为人行桥,更加注重结构与行为的真实表达。在吊桥的结构设计上,参考了康策特的Púntda Suransuns。 人行桥造型下挂的成立前提是环湖河道不承担航运功能,只需要能通过垃圾清理船即可 。
最终两座桥在人行路径上分别实现了水平向和垂直向的空间弯曲,这会带来感受上的不同。 车行的守正和人行的出奇构成了基本设计逻辑 。
▲ 秋波桥 ? 何威(安图摄影)
▲ 秋波桥线框轴测图 ?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秋波桥结构示意图 ?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05
结语
建筑师介入桥梁设计,初衷是为了使得更加功能性的传统桥梁设计变得更美观“好看”,但 “好看”这个词已经被严重失衡的审美所异化 。“好看”也一度成为了一个设计过分的借口,导致现在桥梁设计中“凹造型”现象屡见不鲜,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美”,反倒丧失了桥梁这个功能性建筑固有的朴素和原真。
大众的审美普遍停留在“形象之美”,建筑师则要通过设计来将其提升至“抽象之美” 。桥梁设计跟很多标志性建筑设计一样,从“形象之美”到“抽象之美”是一个高难度的认知跃迁,而抽象之美的挖掘需要从深层的理性中寻找,具有这个思维习惯的建筑师的介入则提供了这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