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运粮河:兰陵县田园新城河道提升
小眼睛松鼠
2023年12月19日 11:16:55
只看楼主

                     河水浸润的田园印象 THE IDYLLIC SCENERY

        

     
     



河水浸润的田园印象

THE IDYLLIC SCENERY

IN DENSE RIVERS


为响应兰陵县积极探索打造齐鲁样板的战略目标,助力田园新城打造城乡融合、田园风光的特色旅游名片,同时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田园新城”的新目标,兰陵田园新城运粮河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改造。


运粮河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兰陵县田园新城规划范围内,紧邻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区位优势明显。 两条历史悠久的河道——大汶河、小汶河流经 村庄,河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呈现出绿楔渗透、农耕为骨、以水为脉的生态田园印象。


但两侧河道景观单一且杂乱,缺乏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局部节点缺少下层灌木、地面裸露,存在落水的安全隐患。


提升改造前


设计场地为小汶河两侧的带状绿地,总长1.2km、面积为6.6公顷,两侧用地多为住宅及学校。 依托蓝绿交织的自然田园风光,设计从生态自然、在地文化着手,以“ 叙古今汶河文脉 · 绘田园诗画代村 ”为理念,以历史展示、自然科普为特色,打造集“生态涵养、市民休闲、健身康体、亲子娱乐、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小汶河生态亲水公园。


     
     
     



四季有景的运粮河

CHANGING LANDSCAPE 

BY GRAIN TRANSPORTATION RIVERPARK


通过对场地的勘察和研究,设计团队深度挖掘场地文化,以代村历史文脉为本,以农耕文化、水利漕运、红色荣耀为切入点,打造代村悠久文化的展示窗口。方案设计从“ 农业景观如何融入自然、河道景观如何结合生活、乡村提升如何展现文化 三个层面着手,以尊重项目用地的历史形态出发,保留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的田园风光,将自然田地的原始肌理和水岸生活印记相结合,使公园形成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自然亲水公园。      


以“一带、双色、四段、五埠、十景、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以运粮河水系带为轴线串联 文化展示段、活力游乐段、康体休闲段、生态科普段 四段,同时顺应场地交通流线打造“双色”路网系统,并在与道路交接处规划“五埠”,同时节点布局上动静相宜,多功能复合联动,节点融入地域、水域文化,策划特色活动,形成可运营内容,联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植物设计上以“呦呦芳甸,秋浸汶河”为主题,尊重当地现有风貌,增加花卉类、观赏草等植物,丰富水岸景观,提供科普教育场地,营造休闲、生态、四季有景的乡村河道景观。


01/


       

· 文化展示段 ·



公园入口面向顺河路,承接公园精神、文化、展示的功能。设计充分考虑代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兼顾文化传承与美观性、实用性相结合。建设内容包括文化入口广场、仁贤广场、花境小道等节点。 在场地竖向设计中,设计标高结合现状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保留周边风光的自然优美,使景观和谐宜人。




02/


       

· 活力游乐段 ·



以景观亭、地面游戏、儿童游乐、幸福路码头为主要节点。文化码头结合智慧斑马线,链接道路两侧公园,提高通行效率。连廊融入文化更新装饰,打造“漕运卷轴”还原历史汶河漕运场景。各节点共同构建游乐空间,为游人提供完备的休闲、游憩的场所,营造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更有温度的“代村客厅”。




03/


       

· 康体休闲段 ·


顺应公园景观主轴线布置自然课堂、铁血铭心、体育公园、儿童公园等节点。以游园观园为功能导向,打造长者康养、青年健身、少儿游乐的全龄场地。“铁血铭心”唤醒热血红色记忆,传承人文精神。




04/


       

· 生态科普段 ·


     


公园末端回归自然河岸,形成绿色廊道。沿线依次布置观景平台、杉影画廊、花草坡地以及必要的服务场所等,打造和谐共生的滨水生境景观,形成场地微气候,创造出可持续的理想生存环境。


     



实际可行的创新探索

PRACTICAL AND FEASIBLE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项目在实践过程中融合本土材料等具有创新性的理念及技术,建成效果与效益显著,对行业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01/


       

·景观与水利安全统筹 ·


为了同时满足公园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景观效果,在方案设计中丰水期水位线以内剧场、护栏隔断、座椅、树池等构筑物的材料均采用本土石材、水洗石等耐水淹材质,减少木质、可移动摆件此类配套设施。公园成为了一个弹性场地:丰水期安全、枯水期则是休闲游乐的景点。不仅提高了场地的安全性、利用率、耐久性也保障了场地的景观效果。      


     



02/


       

·地域性文化传承 ·


为了将代村文化深度融入场地设计中,以本土材料的应用呼应场地的文化内涵、代村印记的符号化落位、节点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形成与自然环境的相呼应,实现自然景观和人造构筑物的融合统一。以此使设计语言兼顾文化传承与美观性、实用性相结合,来加深场地代村印象,讲好“代村故事”,打造“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娱乐休闲、能量补给驿站”为主导的多功能亲水公园。


     



03/


       

· 海绵城市建设 ·


场地利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河道生态湿地、雨水罐等管理设施,进行雨水下渗、引流、滞蓄、净化及回用处理。合理划分雨水管理分区以及下垫面,实现对场地雨水的净化与滞蓄,满足场地对年径流总量控制、面源污染削减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同时融合绿建元素、践行低碳节能,构建可持续生态体系。


     



04/


       

· 植物空间层次丰富 ·


场地植物设计强调生态性、空间性与地域性,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植物资源,采用多种的植物种植方式,遵循生态的理念和利用生态造景的手法,结合场地空间的性质,以丰富的植物质感,打造生态自然的河岸景观以及简洁有序的节点空间,形成关系协调、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舒适空间。      


     
     
     



设计师说

THE DESIGNERS' WORDS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城市要焕发活力唯有持续不断的更新。


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小汶河两侧的跑道及入口小广场备受欢迎,每天清晨七点到十点、晚六点到九点成为这里最为热闹的时段,居民早市摆摊、运动健身集聚于此。小汶河重新迸发出新的活力,重塑了以水为邻的生活画卷,项目也因此荣获了2023年 度第五届REARD城市更新设计奖。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