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关于 长细比 的文章主要是为了后面要聊的内容开个头、铺个垫。欧拉公式引出这个参数,在实际工程中的使命也就基本完成了。
今天我们继续聊一个长细比的 “怪现象” , 关于钢管混凝土柱的。
为什么已经满足长细比限值的空心钢管,一旦内部填充了混凝土,长细比反而会不满足呢?
比较长细比的计算结果,其他条件都一样,那只要看 回转半径 就可以了。举个例子,一个空心钢管直径800mm,壁厚20mm。
最大的原因就是将 钢和混凝土视为统一材料 的近似简化。我们按照实际情况来,将钢和混凝土的材性进行代换。
假定钢为Q355,混凝土强度为C50,代入上面的公式重新计算回转半径为 277mm 。与上面的270基本接近。
这个在《建筑结构设计疑难300问》4.2.15中也得到验证,方管管与方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回转半径就基本相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圆钢管混凝土柱由于考虑钢管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性能强,回转半径往往按单一材料计算; ? 方钢管混凝上柱由于壁板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较差,回转半径考虑两种不同材料相互影响。
个人有些不一样的看法,不管是圆形钢管还是矩形管, 混凝土总是会出现裂缝的 。混凝土在承受轴压荷载时,裂缝并不会有什么多大的影响,肯定是很强的。但是在弯曲变形情况下,裂缝就会削弱混凝土的贡献。
如果钢管考虑了混凝土的作用,增大了构件的长细比,那我为什么还要考虑这个确定性没那么高的混凝土,减弱确定性非常高的纯钢管呢?
所以如果加了混凝土,长细比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那我宁愿选择不考虑混凝土在长细比这个参数上的负作用。
在《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第三版)》3.3.2中,有提到针对钢管混凝土和空钢管构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灌入混凝土后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提高了30%左右,相比空心钢管柱。
所以上面说的“怪现象”中,简化后的计算结果与试验事实是存在矛盾的,既然这样,设计中是不是可以不用刻板地去执行条文说明呢。
“怪现象”,不弄清其中原委,总感觉束手束脚。上面这么一探究,设计中再进行应用,是不是会更加游刃有余一些。
是否要严格控制长细比,其实还要看轴压力的,是否超过型钢的承载能力,以及 轴压比 的具体数值。
另外从结构力学刚度分配的角度来说,钢管内填入混凝土,使柱的刚度增加,钢梁的刚度相对削弱,这样也会 影响到计算长度系数 ,可能带来长细比超限的情况,这要另当别论了。
你有遇到什么其他的“怪现象”吗?欢迎留言讨论。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46.48 万条内容 · 115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型”的延伸——河南信息科技学院(筹)公共学习中心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 河南省鹤壁市 项目年份:2021年 建筑面积: 地上+地下约5万平方米 结构体系: 复杂大跨度高层钢结构 结构奖项:同济设计集团结构创新三等奖 01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