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健康发展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写在《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颁布施行2周年之际 地铁入古城绍兴,开启了绍兴城市发展的崭新时代——和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绍兴融杭联甬接沪的战略强音,奏响了一曲流动与融合的交响乐。 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制定了《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21年10月29日由绍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11月25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轨道交通健康发展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写在《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颁布施行2周年之际
地铁入古城绍兴,开启了绍兴城市发展的崭新时代——和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绍兴融杭联甬接沪的战略强音,奏响了一曲流动与融合的交响乐。
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安全,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制定了《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21年10月29日由绍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11月25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颁布施行2周年以来,我市轨道交通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规划与建设取得新突破,运营管理进入新阶段,“地铁经济”取得新进展,保护区管理得到全方位保障,安全与应急管理机制基本健全,交通配套衔接逐步完善,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地铁带来的大格局、新气象,也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A
规划与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1年)》,绍兴成为继杭州、宁波之后,浙江省第三个获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绍兴轨道交通由此从蓝图走向现实。目前,除绍兴地铁1号线支线外,其他均已开通运营。
2022年2月,《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得到市政府批复。2035年线网规划搭建以镜湖为中心的放射状骨架网,实现越城、柯桥、上虞、滨海与绍兴城市中心的快速连通。
2023年5月,我市第二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新一期建设规划以镜湖为城市中心,对柯桥、越城、上虞、滨海形成放射状线网,建成后将进一步推进绍兴三区深度融合,加快镜湖城市核心区发展。
B
运营管理进入新阶段
2021年6月28日,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开通初期运营,绍兴正式迈入“地铁时代”。该线路全长20.3公里,设车站10座,与杭州地铁5号线在姑娘桥站采用付费区换乘的模式,与杭州地铁线网“无缝对接”。
2022年4月29日,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开通初期运营,古城绍兴全面迈入“地铁时代”。该线路全长26.8公里,设车站18座,与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贯通运营。
2023年7月26日,绍兴地铁2号线一期开通初期运营,开启绍兴地铁“组网运营、双线换乘”的发展新阶段。该线路全长10.8公里,设车站9座,与绍兴地铁1号线在梅山广场站换乘。
杭绍两市地铁线网“一次购票、一轮安检、一站换乘、一票通行”的模式,开全国地铁运营之先河,快捷便利的地铁出行方式方便了杭绍两地交通出行,也开启了杭绍同城的生活。目前,我市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里程共57.9公里,车站37座,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计客运量6292.78万人次,最高日客流25.65万人次,杭绍之间换乘量占总客流的33%。
C
“地铁经济”取得新进展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轨道交通与商业中心、城市综合体的完美结合,是轨道交通时代区域内最强大的价值助推器。我市高度重视“地铁经济”的培育,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时在有条件的站点或场站就同步推进商业物业项目开发或预留后期开发条件。目前,城北春晓、梅山春晓、城南春晓3个项目已主体完工,芳泉—栖湖TOD开发项目加快前期准备,建成投入运营后能有序拓展轨道交通的城市和产业服务功能,还能进一步培育和稳定轨道交通客流。
目前,市轨道交通集团正积极将这些区域打造成集商业、居住、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社区,为绍兴区域开发注入新理念、提供新契机。
D
交通配套衔接逐步完善
在站点建设方面,共计新(复)建配套站点55个。其中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新(复)建轨道配套公交站点13个,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段新(复)建配套公交站点24个(其中10个由直停式升级为港湾式),绍兴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复)公交站点18个(其中6个升级为无障碍公交站点,打造三网融合示范站点1个)。
在线路优化方面,共计开行接驳公交线路8条,优化常规公交38条,延迟线路末班时间12条,更改配套站名27个。2021年结合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开通运营,开行接驳微公交线路2条,优化常规公交11条,延迟线路末班时间7条,更改配套公交站名7个;2022年结合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开通运营,新开地铁接驳专线5条,优化常规公交16条,延迟线路末班时间5条,更改公交站名12个;2023年结合绍兴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初期运营,计划新开地铁接驳专线1条、优化常规公交11条、更改公交站名8个。
E
保护区管理得到全方位保障
2022年6月、2023年11月,按照《条例》规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市建设局、市轨道交通集团和属地人民政府做好绍兴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保护区范围划定工作,两条线路在我市辖区范围内共划定特别保护区范围面积250.8公顷、控制保护区范围面积686.9公顷。
2022年下半年,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执法局、市轨道交通集团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先后制定印发我市轨道交通保护区监管和执法管理制度,建立了企业巡查、部门核查、市级督查多级联动机制。同时,组织专项联合执法整治行动,落实“问题发现—线索移送—案件处罚—结果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已开展市级联合督查9次,累计下发整改清单38份,发现并整改问题44个,综合执法部门对在地铁保护区危及地铁运营的4个重点问题立案查处,共计处罚金额16.45万元。
F
安全与应急管理机制基本健全
在行业监管方面,市交通运输局创新性建立了“市级部门协同管理、市区两级分工协作”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监管机制。制定并印发了《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文件19部,系统规范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尤其在跨市域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监管方面,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北京交通委、厦门交通运输局等的同行先后到我市实地考察学习。
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方面,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开展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两类人员”坚定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全面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在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方面,除企业自身培训演练外,市级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多部门的综合应急演练,通过大型综合性演练,强化应急联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水平。
G
运营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运营关键指标表现优秀。市轨道交通集团始终秉持“如水至周、润心一路”的服务理念,以乘客需求为导向,从票务服务、客运组织服务、乘车环境、运营信息提供、接诉即办等几个方面,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乘车体验。行车服务、客运设施可靠度等运营服务关键指标均优于国标要求,其中,1号线、2号线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分别达到100%和99.99%,列车正点率达99.99%。
服务质量评价处于优秀水平。市交通运输局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相关规章实施运营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去年2月,完成2022年度绍兴地铁1号线柯桥段服务质量评价报告,综合得分为907.97分,整体服务质量优秀;去年5月,印发《2023年度绍兴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方案》,目前已初步完成绍兴地铁1号线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服务质量评价总得分也达到900分以上。
多措并举提高服务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主要包括:一是推进绿色节约型地铁建设;二是优化车站环境温度、客室空调温度设置,在空调制冷期设置列车“冷暖车厢”;三是升级改造母婴室,梅山广场、火车站、城市广场等地铁站母婴室被评选为“市级妈咪小屋”;四是多渠道听取乘客意见,每季度开展站长接待日活动,聘任社会监督员,广泛收集乘客建议;五是开展优惠乘车活动,先后开展“1元坐地铁游古城”“越‘惠’银联”,以及“五一”特种兵优惠乘车活动等;六是优化升级票务支付方式,推出电子发票,乘客随时、随地可以申领发票,以及开展电子票和数字人民币支付应用;七是增设便民服务设备,结合乘客多样化需求,特增设AED、“女性驿站”、助听器、针线盒、导乘卡、轮椅踏板、消杀机器人等便民服务设施,并在客服中心设志愿服务驿站;八是推行智慧客服,具备人体感应、主动接待、定制问候语等功能,向乘客提供自助问询、自助票务处理服务;九是增设“纳凉点”,给市民群众增添夏日清凉;十是增设“会合点”,解决乘客在复杂、陌生环境中定位难的问题;十一是编制《伴游手册》,强化交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