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跨年演讲“清华厕所天团”对未来的启示:“大建筑师”做“小设计”,于平凡中看见非凡
小桥流水吃瓜
2024年01月05日 09:33:27
来自于建筑问答
只看楼主

在2024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分享了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生态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武洲教授的故事。   10年来,武洲教授和他的团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改造厕所, 他们管自己这个团队叫“清华厕所天团”,其中大部分成员是学校的教授、博士生。    


在2024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分享了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生态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武洲教授的故事。

 

10年来,武洲教授和他的团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改造厕所, 他们管自己这个团队叫“清华厕所天团”,其中大部分成员是学校的教授、博士生。

 

 

武洲教授“清华厕所天团”的合影(图源:得到APP)


普普通通的公厕,值得清华大学的顶尖团队花这么多年去研究吗?

其实厕所的建造学问可大了,在建设与设计初期要考虑制度、技术、环境、社会情况等,之后还要考虑区域规划、生态技术、服务、视觉等设计内容, 任何一个关键词的背后,都需要一堆学科的背景知识


 

小小一个厕所的设计,与很多学科相关(图源:得到APP)

 

比如现在很多公厕都有漂亮的洗手台,但擦手纸、烘干机却安装在旁边的墙上,要走几步,这样人们洗完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甩手,导致地上积水产生异味,而这只需要在设计时改一下烘手机的位置,比如改到洗手池的中间, 问题就解决了,并不需要花大价钱去加装排风机。 这个小改动背后是人机工程学的智慧。

 

 
武洲团队 设计 的洗手池(图源: 得到APP)  

 

从“清华厕所天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未来设计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建筑师”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小”的设计,转而用一种成本更低的方式来建设、改造城市。

 

曾经,我们建造了大量高耸入云、宏伟大胆的建筑,但却忽视了人体尺度下的真实的日常生活,而如何让更细致的“小项目”来弥合城市的裂隙,才是让一座城市更加宜居的关键所在。

 

更好的设计,要于平凡中看见非凡,爱每一个具体的人,让他们的生活更舒适 。

 

 

01

公厕,只考虑“干净和漂亮”是远远不够的

 

1933年11月,《东方杂志》向社会名人征集各种新年梦想,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说: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近百年过去了,他的梦想在中国很多老城区还没有实现,我们常常会把公厕与“没有尊严”“脏乱差”等联系在一起。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花心思改造公厕。 在日本东京,近几年开展了一个“东京公厕”项目 (THE TOKYO TOILET) ,邀请了槙文彦、安藤忠雄、伊东丰雄、坂茂这4位普利兹克奖得主,还有隈研吾、片山正通、藤本壮介等国际知名建筑师来设计公厕。安藤忠雄表示:“以前看到过很多公共厕所,都觉得不干净、不漂亮。我认为,只要建得漂亮,人们就不会脏兮兮地使用它。”

 

 

安藤忠雄设计了一座优雅的“避雨亭”公厕,希望它成为“大家遇到困难时可以奔赴的地方”,一圈竖着的镂空百叶窗,将圆柱形的厕所部分和大屋檐下的避雨地隔开

2018年以来,中国各地也都开展了 “厕所革命” ,不少地方都修建了超豪华的厕所。

 

针对这个现象,武洲教授曾在《人民日报》采访文章中对此提出批评,他反对建五星厕所、超豪华厕所, “厕所是民生,不是生意,更不是作秀”。

 

武洲教授改造的公厕,主打的是经济实用,设计不求豪华,要在美观的同时真正起到作用。

 

比如位于雍和宫藏经馆胡同的一个街边公厕,在改造过程中使用玻璃砖布置外墙,既能保暖,还能增加自然采光,玻璃砖里面还加装了照明装置,在晚上能给胡同提供一定的照明,在窗户和灯具的选择上,则借鉴了雍和宫窗棂造型。

 

这个公厕改造完之后,隔壁咖啡馆的老板要给武洲教授一张VIP卡,说生意好得不得了,因为在这喝咖啡不愁没地儿去厕所了,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雍和宫藏经馆胡同公厕改造(武洲《一席》演讲截图)

 

在改造公厕的时候,武洲教授还有不少节省成本的“小心思”。

 

比如男厕小便池采用了无缝隙设计,消灭了卫生死角;团队还研发了智慧供纸系统,只要伸手就能出纸;公厕使用了节水便器,每次冲洗厕所的用水量只相当于普通便器的六分之一。

 

 

智慧供纸系统(武洲《一席》演讲截图)

 

国内其他建筑事务所也纷纷加入了改造厕所的队伍中。

 

为了捍卫如厕的尊严,OPEN建筑事务所研究了一个人如厕及洗手需要的最小的空间,并设计出了一种“厕所胶囊”。这些胶囊空间可以独立存在,也方便组合,适用于胡同里的各种角落。

 

 

厕所胶囊可以设置在胡同中的各种空间中(图源:OPEN建筑事务所)

 

無名营造社是一家驻扎在黔东南乡村的建筑事务所,由一群建筑名校毕业的青年建筑师组成。他们将乡村中的露天茅厕做了一个小小的改造,用一个潜望镜,利用镜面折射原理,让外面的人看不到如厕的人,营造私密感,完美平衡了隐私和当地人使用厕所的习惯。

 

 

黔东南乡村生态厕所(图源:微博@無名营造社)

 

 

02

日常的街道,建筑师深入到城市的“毛细血管”

 

老舍在《想北平》这篇散文中写道:“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的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平实的语言中,写出了一座理想城市的样貌。

 

街道,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除了用于通行,它还是经济、文化和城市居民活动的最小单元。 今天的建筑师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街头巷尾的并不大的空间,改变街道和社区的日常,他们的视角也变得微观而实在。

 

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二巷的“巷子里”,是一间咖啡馆,也是当地的社区文化中心,往来“巷子里”的顾客,有拍婚纱、广告的商业团队,有抱着电脑的自由职业者,还有刚放学的小朋友,以及吃完饭出门闲聊的邻居。

 

它像是一个“无序的乐园”,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这个空间

 

 

“巷子里”(图源:一介建筑工作室 Nhoow Architects,摄影:ICYWORKS)

 

调研前期,设计师张唐发现社区里有250余名登记在册的残障人士,但他们很少出门,主要是因为“没事做”“不相识”和“缺乏安全感”,于是在设计时,张唐特意将入口的走廊加宽,空出可供轮椅360度旋转的空间,长廊尽头是社区小公园,扶手上会有盲文,用于提示盲人所在位置。 这样友好的细节,比比皆是。

 

 

“巷子里”(图源:一介建筑工作室 Nhoow Architects,摄影:ICYWORKS)

 

“玉成街”位于成都热闹的太古里围墙外,围墙一边是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另一边则是老旧的居住小区和零散的底层铺面,设计通过翻新玉成街居民楼外立面,整改原始街面,局部建设临时空间,将这条150米长的街道转换为新旧城市氛围间的黏合带,一个具备参与感和可变性的积极空间。

 

 

成都太古里围墙外改造(图源:凡筑设计,摄影:存在建筑)

 

越来越多的知名事务所开始设计精巧的小店铺。

 

Grid在北京的最新咖啡店,直接开进了三源里菜市场,这个窗口和其他档口一样具有生活气息,下方像菜市场摊位一样,放着4个装满咖啡豆的豆仓,打造这个空间的建筑师青山周平希望能通过窗口,创造独特的空间体验,促成咖啡店和市场的对话。

 

 

三元里菜市场中的咖啡馆(图源:Grid Coffee官网)

 

 

03

填补城市“被遗忘的角落”

 

每个城市都有很多角落,有些角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似乎正逐渐被遗忘,需要一些新生力量来做一些改变。

 

比如高架桥、快速路、过街天桥等桥梁下部被闲置、废弃的“灰色空间”,就像城市的一个个黑洞。

 

今天的曹杨百禧公园,前身是一条货运铁路的支线,后被改为曹杨铁路农贸综合市场,2019年市场关停后这个空间被重新规划建设为一个全新的、多层级的、复合型的步行体验式社区公园绿地。狭窄的场地通过立体的设计手段被赋予3倍的空间延展,全长880米的景观长廊划分为南北两翼,聚合了10组场景以满足活动、娱乐、休闲、运动等公共需求。

 

 

曹杨百禧公园(图源:刘宇扬建筑事务所,摄影:朱润资)

 

苏州河武宁路桥下驿站,被设计成了两个细长的空间——路南紧贴防汛墙和桥墩,是卫生间和24小时服务设施,路北顺应护坡,改造为一个开放的阶梯式“城市看台”,两端预留了作为道班房和休息室的两个小房间,并在其长窗下沿着木铺装人行道设置了座椅,其中一个房间后来被改造成了咖啡馆。

 

 

苏州河武宁路桥下驿站(图源:Archdaily,摄影:杨敏)

 

与城市看台相对的路南中间位置是一个“迷你展厅”,它能与对面的看台一起组成“桥下剧场”。驿站建成后,这里出现了很多小众的社群聚集,比如户外俱乐部的活动、非洲鼓的分享会等,在2022年的特殊时期,这里成为快递员的庇护所,也 见证了由微观出发的自组织式的城市更新

 

 

苏州河武宁路桥下驿站(图源:Archdaily,摄影:杨敏)

 

同济大学刘悦来老师在上海宝山区做了一个荒废的绿化带的改造,现在叫“火车菜园”,后来又在杨浦区大学路附近做了名叫“创智农园”的项目。到现在,上海已经有1300多个这样的微型社区花园,不仅荒废的空间得以改善,人和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近。

 

 

位于上海宝山区的火车菜园(图源:四叶草堂)

 

当我们偶然路过城市一处曾经破败或封闭的角落,发现不知何时这里变成一座美丽的公园或是有趣的小店时,我们不禁惊异于繁忙都市里竟还有这样的慢节奏空间,真的很不可思议。

 

 

结语

 

1958年,美国城市规划作家简·雅各布斯曾写文章猛烈抨击一位规划师的城市更新方案, “尽管那些方案看起来是如此的均衡、有序、整洁、美观和充满纪念性,但最终建造的不过是一个个井井有条的、庄严的墓地而已

 

简·雅各布斯认为,只有当所有人都是城市的创造者时,城市才有可能为所有人服务。

 

正因为这一个个“小设计”的存在,才能让我们在走出家门时,面对的一切都是丰富多彩的,并能在不经意间遇到意料之外的美好。当一个个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小”组成了“大”,“大”就不会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希望更多的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能转变一下设计的角度,从每个人生活的体验来考虑建筑与城市的设计。

 

只要心中有了光,脚下就有了方向。

免费打赏
jzhdajia
2024年01月06日 11:42:00
3楼

只有当所有人都是城市的创造者时,城市才有可能为所有人服务。正因为这一个个“小设计”的存在,才能让我们在走出家门时,面对的一切都是丰富多彩的,并能在不经意间遇到意料之外的美好。当一个个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小”组成了“大”,“大”就不会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谢谢啦。

回复
jianzhudj
2024年01月06日 11:43:20
4楼

只有当所有人都是城市的创造者时,城市才有可能为所有人服务。正因为这一个个“小设计”的存在,才能让我们在走出家门时,面对的一切都是丰富多彩的,并能在不经意间遇到意料之外的美好。当一个个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小”组成了“大”,“大”就不会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谢谢啦。

回复
wanshuns
2024年01月06日 11:44:05
5楼

只有当所有人都是城市的创造者时,城市才有可能为所有人服务。正因为这一个个“小设计”的存在,才能让我们在走出家门时,面对的一切都是丰富多彩的,并能在不经意间遇到意料之外的美好。当一个个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小”组成了“大”,“大”就不会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谢谢啦。

回复
doushengf
2024年01月06日 11:44:47
6楼

只有当所有人都是城市的创造者时,城市才有可能为所有人服务。正因为这一个个“小设计”的存在,才能让我们在走出家门时,面对的一切都是丰富多彩的,并能在不经意间遇到意料之外的美好。当一个个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小”组成了“大”,“大”就不会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

谢谢楼主分享好资料谢谢啦。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