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强审指导下,大数据应用对审计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将众多的审计数据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审计范围,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说,能够有效缓解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近年来,笔者参与实施了一些大数据应用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大数据思维、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该项工作在基层审计机关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在科技强审指导下,大数据应用对审计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将众多的审计数据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审计范围,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说,能够有效缓解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近年来,笔者参与实施了一些大数据应用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大数据思维、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该项工作在基层审计机关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开展大数据审计面临的困难
(一)缺乏大数据审计思维。大数据价值核心在于创新,在数据海量增长的今天,如何使这些数据价值最大化取决于使用者的需求和创新思维。就审计而言,当我们获取各类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数据后,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逻辑等,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因此大数据审计的重点不在于数据分析技术或工具,而是依赖于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即“为什么审”、“如何去审”。如果审计人员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数据,通过数据之间的联系从中发现问题,那么大数据的价值将得以体现,否则数据毫无价值。然而目前大多数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对大数据审计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大数据审计不过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一种延续,是属于技术人员的工作,因此从审计项目、工作安排中往往呈现出一种业务与技术割裂的状态。此外,许多审计人员缺乏创新主动,难以适应大数据发展的需要,依然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模式,大多是翻账本、查凭证,涉及与数据有关的工作首先想到的是交给数据分析人员去做,导致自己很多时候连最基本的业务流程、逻辑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从数据的内在联系发现问题了。
(二)缺少大数据审计人才。当今社会,大数据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层出不穷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创新。如何将大数据相关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审计行业,同样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持。但是基层审计机关受限于编制、财力、人员引进规定等因素,普遍缺少掌握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有的甚至都没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导致大数据审计难以开展。此外,目前针对大数据审计的培训较少,虽然上级审计机关开展了一些初级培训工作,但是由于网络培训缺乏监管,加之日常审计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进行认真学习,导致培训效果不好。
(三)大数据审计有时成本过高。大数据审计顾名思义与数据有关,一般而言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才能使用大数据技术。目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县(区)级各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一般由上级行业部门统管,数据多集中存储在市级及以上部门,能够留在县级部门可被审计机关直接采集的数据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获取这些数据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比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审计,需要住房备案、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等,由于这些数据分属于不同机构管理,且管理模式及权限均不同,需要同时协调多个部门,即便最终能够提供数据也会影响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协调成本过高。此外有的数据是以文本文件、表格、PDF文件等非结构化形式提供,数据处理和标准化难度较大,比如在公文处理中普遍使用的PDF文件,因其包含文字、图片、表格等各种类型信息,要将里面的数据提取出来需要编写专门的程序,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实践中,面对上述困难审计人员在权衡成本收益后,可能会放弃数据分析。同时,随着获取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的安全性愈发重要,大量数据是存放在办公电脑还是专门服务器,都给基层审计机关的行政运行带来一定压力。
二、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建议和对策
基于以上大数据审计面临的困难,基层审计机关应着力转变思维,做好大数据基础工作,打破科室之间壁垒,实现技术与业务的高度融合。
(一)着力破解“为什么审”。大数据审计不是各类技术的罗列和堆砌,而是在审计目标的指导下对有关事项进行数据应用审计以达到审计目的,因此“为什么审”是大数据审计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如果审计项目不具备大数据审计条件,那么即使使用了先进的技术也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有条件下,基层审计机关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目标,将大数据思维贯穿整个审计流程。审计项目计划阶段,选择重点部门、单位、资金时将大数据审计作为重要依据,通过对各单位信息系统进行调查了解以及数据分析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对那些数据种类繁多、数据结构化且各类内外部数据容易采集的优先纳入审计范围,并试编审计操作指引。审计实施阶段,做好数据采集和标准化工作,按照操作指引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补充采集数据、修订操作指引。审计报告阶段,汇总大数据审计成果,总结大数据审计经验,将其中的亮点工作以专报形式予以推,为以后的审计项目立项提供依据。
(二)聚焦“如何去审”。“如何去审”是大数据审计的灵魂,是大数据审计成败的关键,如果缺乏大数据审计思维,有再多的数据也是徒劳。做好“如何去审”,基层审计机关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鼓励全员创新。通过召开审计项目研判会、讨论会等方式,提出新的审计方法和思路,充分发挥头脑风暴优势,最大限度激发审计人员创新活力。技术人员则对业务人员提出的方法思路进行可行性研究,从数据采集、技术方法的选择入手进行充分的调研,最大限度的实现业务人员的想法,确保大数据审计取得较好效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审计机关应加强大数据审计培训工作,通过优秀案例讲解、与先进审计机关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参与以干代训审计项目,向省、市审计部门学习先进的审计经验和方法,并向全局审计人员推广,转化为自己的审计成果。三是建立适用于大数据审计的考核奖惩机制。将大数据审计纳入考核范围,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正向激励等予以倾斜。审计机关应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全局力量,打破科室间的界限,建立多部门合作攻关机制,消除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障碍,确保大数据审计项目顺利完成。
(三)积极探索“用什么去审”。现阶段,基层审计机关受限于各种内外部条件,不宜过多追求高、精、尖技术,但是审计人员应该对此做好准备,以便将来时机成熟可以快速适应审计需求。一是基层审计机关要重视人才储备,审计人员引进可以适当向大数据方面倾斜,优先选用高技术人才,比如数据挖掘、地理信息、环保、BIM等。二是可以考虑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高等院校或社会审计力量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合作方先进的技术经验,拓宽审计视野,实现大数据审计的突破。三是鼓励业务人员学习新技术,钻研新业务,为审计人员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通过在考核奖惩、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奖励,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为大数据审计做好人才储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