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校园 文化地标 浙江科技大学位于杭州西湖景区西侧的小和山片区,校园依山而建。浙江科技大学 (小和山)学生文化中心选址于校园内精致美丽的湖泊—西密湖畔,是浙江科技大学校园内,以及整个小和山片区的文化地标。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学生文化中心及配套,1200座小剧场,是浙江科技大学与在杭高校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殿堂。
山水校园
文化地标
浙江科技大学位于杭州西湖景区西侧的小和山片区,校园依山而建。浙江科技大学 (小和山)学生文化中心选址于校园内精致美丽的湖泊—西密湖畔,是浙江科技大学校园内,以及整个小和山片区的文化地标。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学生文化中心及配套,1200座小剧场,是浙江科技大学与在杭高校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殿堂。
总图规划
项目选址位于校园主入口西侧的西密湖南岸,湖面和校园内的道路将用地划定在了一处狭长的三角形地块内。因此设计过程中,除了规划条件带来的高度限制,以及经济成本带来的造价限制之外,还需要应对诸多现状条件下的场地限制问题。
故总图规划中,除了满足相应的规划条件的同时,将建筑布局与不规则的三角形场地尽量统一,场地设计则突出了几何感,与建筑的抽象形体相协调。东侧的入口广场强调了视觉的开敞和建筑空间的延伸,同时考虑了大型活动对人流集散的需求,整体够呼应北侧的自然山水。
? 俞淳流
设计伊始,设计师思考的是如何在如诗如画般的群山湖水之间,生长出富有生命力的建筑地标。设计以抽象的几何山形和自然的水中倒影,将建筑完美融合进背景远山和近景水面中,主体建筑轮廓为天际线的高潮部分,通过裙房及景观建筑将天际线延伸,呼应起伏连绵的远山。
? 俞淳流
建筑形态规划
山水融合的设计尝试
设计通过对建筑体量的切割、打散与重整,使的完整建筑隐含与建筑不规则的形态之中,其尺度既庄重又不显庞大。设计采用抽象和简洁的设计手法,让建筑如结合簇生的水晶,层叠生长,得到了一组向周边环境过度,与远山的轮廓协调呼应的形体元素,使之最终融合在周边群山与湖边的绿化环境之中,仿佛是群山湖水的一部分。
? 俞淳流
? 蒋邢飞
? 俞淳流
平面功能设计
本建筑地上部分可大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的基座部分包含了学生文化艺术交流与展示中心、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和小剧场配套空间等功能,上部则包含了学生活动中心楼座和池座、入口门厅等功能,剧场采用楼座设计,总数约1200座,同时考虑了观众视线及声学合理性。
轴测图
? 俞淳流
结构体系设计
基于项目整体“水晶”的建筑造型,结构设计创新性的提出了折线形的双层网架+局部单层网壳的结构体系。该体系在完美契合建筑造型的基础上,具有双层网架的受力特性,受力性能良好、经济指标优越(折合屋盖展开面积,每平用钢量约为50公斤每平米),是一种受力高效的复杂结构系统。
? 浙大设计院结构团队
? 俞淳流
? 俞淳流
本项目在下部结构底座四周及建筑空间内部大量采用混凝土/型钢混凝土的斜梁、斜柱、分叉柱和外倾的清水混凝土墙体等结构构件。
? 俞淳流
在建筑内部,结合剧场布置,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剪力墙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以保证空旷和大跨度类剧场建筑结构的抗扭性能和整体性能。
? 俞淳流
材料与立面设计
本方案遵循整体设计的原则,立面与形体设计相互结合,高度统一。立面材料基座采用浅白色清水混凝土涂料,学生活动中心观众厅及舞台部分立面和顶面采用金属屋面系统外加浅白色幕墙装饰板,材料的虚实对比更突出了建筑形体的转折与变化,简洁的立面风格也衬托了建筑形体的纯粹有力。
? 俞淳流
环境规划思考
建筑艺术与江南山水的融入与对话
设计通过抽象的几何线条将建筑完美融合进背景的群山与前景的水面之中。建筑主体形态高低错落,周边过渡通过裙房及景观建筑的巧妙处理将建筑组团向两端透视灭点方向延伸,以此呼应起伏连绵的远山与环境。
? 浙江科技大学
? 蒋邢飞
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
和谐与统一
在主体建筑与环境协调呼应的前提下,入口及周边场地景观与建筑配套强调了视觉的变化和建筑空间的延伸,也提供了丰富的室外文化艺术展示空间与休憩交流空间,在建筑的场地与景观设计上做到了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 俞淳流
? 俞淳流
室内空间设计
设计通过室外大台阶的引导,将人流引入建筑门厅。门厅则强调了室内通高设计,结合墙面采光窗,形成了恢弘大气的入口空间。室内设计沿用建筑表皮的色彩质感,墙面及吊顶主要采用白色材料,设备均隐藏在结构层中。建筑内部空间将同样呼应建筑整体的几何感,形成流动的室内空间,营造强烈的建筑室内室外统一性。
? 俞淳流
? 俞淳流
? 俞淳流
结语
文化中心与周边的群山和西密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座独特而美丽的建筑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艺术文化地标。同时,它将为浙江科技大学师生提供一个独特的场所,促进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展示。
? 浙江科技大学
? 蒋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