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管理,保证了投资资金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是建设过程与成本管控的重要工作。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业务庞杂,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审计难度高。 审计署在《“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 “坚持科技强审,强化大数据思维,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 。各审计部门紧紧围绕“科技强审”和数字政府应用场景建设,构建智慧审计新模式,向数字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推动工程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工程审计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管理,保证了投资资金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是建设过程与成本管控的重要工作。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业务庞杂,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审计难度高。
审计署在《“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
“坚持科技强审,强化大数据思维,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
。各审计部门紧紧围绕“科技强审”和数字政府应用场景建设,构建智慧审计新模式,向数字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推动工程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前各地政府投资项目智慧审计平台以实现审计管理在线化、审计业务精细化、审计跟踪智慧化、审计依据数据化、审计经验共享化为目标,持续探索优化、推广应用,逐步实现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工程管理审计转型增效。
1、审计立项更加科学。
项目库的建设,使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基本信息掌握更加及时,同时,通过对政府性投资领域审计发现问题总结和分析,结合政府及相关需求,确定年度审计重点,避免项目安排的盲目性。
2、审计管理更加规范。
通过管理系统,协审单位及人员情况、审计工作的实施进度情况、审计程序的遵守情况、审计质量的控制情况、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等,系统都将形成完整的记录,有效防范了审计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审计质量。
3、审计成果运用更加具有针对性
。
通过系统,对项目审计信息自动汇总,及时掌握投资审计情况,对平台审计方法进行创新和数据模型构建,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审计方法的有效结合,运用于投资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疑点,分析政府投资领域存在普遍性、苗头性问题的原因,为规范政府性投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4、构建投资审计大数据,不断拓展投资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平台系统建立投资审计的大数据模式,包括投资审计项目库、典型案例库、造价指标库、清单综合单价库、材料价格库、审计方法库、审计问题库等数据,进一步融合投资审计数据,通过审计大数据赋能投资审计,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5、构建灵活的数据查询共享机制
,投资审计平台对于外部对接系统,设计相应的数据接口和传输标准,对接(发改、交易中心、财政)等职能部门业务系统,拿到相应数据,系统支持上传形成共享库,审计组可以随时调阅,对于所有上传文件,需要提前定义好属性,一次上传方便后期随时调用,构建灵活的数据共享机制。
1、目前投资审计工作没有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投资审计信息化建设滞后。
政府投资项目无法有效归集管理,耗费人力大,
传统手工管理模式效率低下。
投资审计项目涉及的资料量大、类别复杂、格式较多,
项目资料归档工作困难。
投资审计项目对于审计证据链的收集困难,和其他职能部门数据打通缺乏载体和机制。
2、重大项目审计的造价工作量大,主要通过协审单位,对于协审单位无法有效监管和评价。
3、缺乏投资审计数据分析模型,无法实时动态掌握全省投资审计项目动态。
工程造价、围串标审计耗时耗力,未能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审计效率。投资审计工作缺乏过程留痕监督管理,投资审计环节多,管理难度大,存在一定的风险。
4、缺乏投资审计知识共享方式,审计方法和经验无法沉淀。
没有构建投资审计大数据体系,对于项目信息、造价指标、审计案例、材料价格未能有效收集和管理。投资审计任务重、资料杂、环节多、风险大,传统管理模式很难推动投资审计数字化转型。
![](//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