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全球16个研究单位的34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大气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上发布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年平均海表温度、2000米以上海洋热含量、海洋层结、海洋温度的空间不均匀性均 为 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 最高一年。
海洋表面温度只是表象
● 可以完全蒸发掉23亿个装满水的标准游泳池
● 可以煮沸世界最大淡水湖泊——贝加尔湖
● 相当于大约158万台2000kW功率的风能发电机满负荷运行100年
我们或许已习惯了听到“破纪录”这个词,但2023年的海洋温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提醒我们, 气候变化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 。
“破纪录”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个“破纪录”的数据是一个清晰的警示,预示着 海洋正在经历着加速的气候变化 。
首先,海洋温度“破纪录”的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海洋的层结加剧 ,也就是“层化”。通常海洋是“头轻脚重”的结构,海洋密度一般是深海大于上层。 “层化”就是这种“头轻脚重”的状态持续加剧 ,造成了一种“隔离效应”,使得上下层海水难以混合,导致海洋上下层之间物质交换不“顺畅”,底层的营养盐难以上浮到表层,上层的溶解氧也难以下沉到深海,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明显的例子就是 导致了黑海渔业资源的萎缩 。
其次,“破纪录”的海洋温度背后还隐藏着更加复杂的气候系统变化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热量储存器,直接影响着全球大气和海洋环流,进而影响到人类城市上空天气,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不论是2021年“郑州721极端暴雨”事件,还是2023年京津冀地区的“三天下了两年雨量”的极端暴雨,都与气候系统变化密切相关 。
再次,“破纪录”的海洋温度正“袭击”着海洋专属经济区 。海洋专属经济区通常有丰富的经济资源,近些年来,受到海洋气候变化的影响,经济区产业遭受了海洋热浪和极端天气的巨大挑战。例如,2023年夏季,环地中海专属经济区的沿海和小岛屿旅游业就面临着“地中海史上最热夏天”导致的海洋、大气热浪事件和野火的挑战。
如何应对“破纪录”的气候?
海洋变暖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2023年11月17日, 全球当日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平均水平高出2.07℃ ,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单日平均气温升温水平首次突破2℃这一《巴黎协定》规定的“警戒线”。世界气象组织发出预警,强调如果不迅速采取减排措施,将难以实现2℃温控目标,人类将会面临更严重的气候变化后果。
新闻和论文报告中的数字会给我们一种气候变化离自己还很遥远的错觉,但其实,气候变化就在我们身边。那么,我们是看着这些数字继续往上“破纪录”放任不管,还是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或许各位读者心中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