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建筑业在经历了近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之后,逐渐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求。而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要求。机电安装行业作为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装配式安装成为了引领未来机电安装施工的一个大趋势,势必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成为主流的安装模式。 1 工程概况 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总建筑面积
国内建筑业在经历了近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之后,逐渐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求。而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要求。机电安装行业作为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装配式安装成为了引领未来机电安装施工的一个大趋势,势必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成为主流的安装模式。
1 工程概况
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总建筑面积 31926m 2 ,地上 5 层、地下 3 层,总建筑高度 34.0m 。本次实施装配式施工的冷冻机房内,主要包含 3 台冷冻机组、 1 台板式换热器、 4 台冷冻水循环泵及相应的定压、清洗装置。
2 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机房可行性分析
2.1 施工进度动态模拟
在常规工程的机电安装中,由于没有 BIM 技术的介入,可能导致各专业施工相互影响,造成工期和造价的上升。本项目采用 BIM 动画进行机房整体施工方案的模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影响施工流水的主要因素,模拟机房机电安装顺序,以确定最终机房模块装配的方案。
2.2 机房的三维建模
机房三维建模前先进行技术资料的收集工作。冷冻机房内相关设备管线的选型工作在项目初期就开始进行,确保样本资料收集的及时、准确。机房中各设备的基础建模是三维建模中对基本单元的模型绘制工作。
基础单元的模型精度直接关系到后续构件加工时的精度,所以基础建模时应确保模型与实物的一致性。但随着模型精度的提升,要求建模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为了平衡建模精度与建模效率,一些设备的外型形状特征与装配式精度之间不存在联系,比如冷冻机组或阀门的外形。而与之有联系的是冷冻机组接口的尺寸、接口的高度、与设备中心距离等参数,因此在设备建模前应对设备建模的关键数据进行梳理,来减少基础建模时间且不影响模型精度。
多人同时进行不同设备的模型绘制,可以缩短设备建模的时间。基础建模后形成构件库,方便后续管线建模时进行调用。
同时,因建筑结构施工时的偏差,现场实际的建筑结构与按图纸建立的三维架构模型可能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梁的大小及高度、立柱的大小与位置、墙体的位置三个方面。上述偏差可能会引起后续机电管线与结构碰撞的不良后果。由于结构施工在机房三维开始前已经完成,所以在绘制机房结构三维图之前,以设计建筑结构图为主要依据,在施工现场对结构进行高精度测量复核,复核的结果进行记录后在建筑结构图中进行修正,最终机房建筑结构建模按照修正完成的建筑结构图进行绘制。
2.3 模块的分割方式
机电管线模块化,就是把一定范围内的机电管线通过深化设计后,在该空间范围内的三维位置及管线参数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切割形成若干模块。
以冷冻机房内空调水系统管道来说,我们分为了以下几种模块:设备端部模块、总管模块、支管模块。其中设备端部模块和总管模块是模块化划分的主要对象。
设备端部模块;是指大型设备,比如冷冻机组、水泵、板式热交换器等设备进出口竖向管段。在此管段中通常包含了阀门、 Y 形过滤器、水力阀门、软接头及压力表、温度计等管路附件。这些设备端部的管路附件具有较高的共性,且有较多的连接短管。
总管模块:指位于高位的水平总管,以及由总管上开出的与设备端部相接的管段。此管段中主要是由钢管及相应弯头和三通组成(图 1 )。
支管模块:指水泵排水管、定压管道、加药管道等管道,通常是口径较小的简单管道。
修正模块:指用于消除多个模块装配后引起的累积误差,并根据模块完成后的实际尺寸进行测量、加工制作,通常设置在管道变向处的管段。
为了便于预制加工及运输装配的管理,需要对模块进行编号,每一种模块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相同的模块可以共用一个编号。
2.4 绘制加工图
模块是本次装配式安装的基本安装单位。冷冻机房由各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可以分解成几个构件,构件再由管段、阀门、配件等基础零件组成。为此,加工图以单个模块作为单元,将其中细分的构件和零件尺寸进行标注,标注完成后再按照模块单元出具加工图。
三维构件分割完成后,进行构件尺寸标注。采用 Revit 三维标注命令对构件中必要的尺寸进行标注,尺寸标注可为后续加工图出图提供依据。考虑到本次现场加工的特点,加工人员具备一定的识图和制图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最细化组件进行标注。另外,因同一种规格的配件外形尺寸存在略微的差异,所以主要对一些关键尺寸进行了标注,比如三通中心开孔位置、主管中心至水平支管中心高度等(图 2 )。
加工图以模块为基本单位进行出图,包括每个模块的俯视、正视、三维示意图,组成模块各个构件的俯视、正视图。图中显示所有标注,图面要求清晰。
2.5 构件的预制加工与编码
构件的预制工作主要针对各种类型的管段。按照加工图,由预制加工厂配合材料预算的编制、采购、材料的验收及管理工作,预制流程包括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对不同的管组下料、坡口加工、小型管道组对、尺寸校验、压力试验等。这部分可参考管道的工厂化预制工艺,故在此不作赘述。
为了便于构件管理,本次对装配的构件加工图纸形成二维码,粘贴到已预制并试压合格的构件上。二维码的生成借助专业二维码空间网站,输入网址后进入页面,把相关的构件资料上传后,网站页面自动生成二维码,打印后粘贴在构件上。可以通过手机中 App 的相应功能扫描二维码,手机端自动显示先前上传的构件资料,从而清晰地知晓该构件所安装的部位(图 3 )。
3 模块化管组的吊装与安装
3.1 新型吊装平台的搭建
本工程机房内大模块的装配采用了专门设计制作的吊装平台来实现。要实现模块化安装,就是在预制件加工完成后,把相邻预制管件进行组装形成大的装配式模块,再以大的装配模块组装来完成整体装配式安装。而预制件的组装需要解决精度和同步提升 2 个问题。
本次设计制作的吊装平台主要解决了精确定位、管组固定、同步提升 3 个难题。平台侧向设有距离标尺,可以对多根管线的相互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可以利用 U 字抱箍穿越槽钢对管道实现固定;平台两端设有吊耳,可以作为模块整体提升的吊点。在吊装平台设计完成后,应进行相应的结构受力校核,以满足吊装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3.2 模块组装与提升
在地面上放置平台,依次把组成该模块的构件放置在平台上,通过地面放线,同时对照平台上的距离标尺来调整构件在平台上的位置,定位完成后利用 U 字卡把构件固定在平台上,由此在夹具上完成各模块管段的组装工作。
现场设置了 4 具手动葫芦吊作为单个模块提升的起重工具。确认挂钩安装牢固后,开始吊装作业。同时拉动葫芦,使得模块整体逐渐上升,离开地面 15 cm 后进行悬停,查看是否有荷载变形情况。检查完毕后,再次拉动葫芦使之逐渐平稳地上升,提升至管道预定位置上方 10cm 处。
3.3 支架安装及模块就位连接
模块提升完成后,把实现预制的管道支架牢固安装在预定位置,然后在支架上安装垫木,同时拉动葫芦吊使之逐渐下落,直至管道与垫木充分接触,支架承受模块的荷载后撤除吊装平台。相邻模块间通过相对应的构件,以法兰接口的形式连接。依次装配法兰垫片及螺母,并按照规范要求紧固法兰(图 4 )。
4 结语
1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机房三维建模是装配式施工的基础,单元分割是模块化装配的核心,构件加工影响装配实施的精度。
2 )在 BIM 的模块化建模中,应把重点放在模块的尺寸、接口高度、设备中心距上,以便于加工图的精确绘制,从而减少安装误差。
3 )本项目提出的吊装平台经过承载力校核计算,不仅能解决模块管组整体同步提升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装配精度,在今后类似工程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