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独有的文化图腾,龙常常被人们用来给许多真实的事物命名,植物也是如此。让我们一同走进植物中的“龙世界”,观赏一番这些以龙为名的植物吧!
传说中,龙身似蛇,蜿蜒曲折,常呈向上攀缘的姿态。一些拥有类似形态的植物也因此被冠以龙名。
龙柏是圆柏的栽培品种,被广泛种植,用于园林绿化和观赏。龙柏是一种常绿乔木,它的树冠呈圆柱形,好似龙的身体;其枝条在成长的过程中,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姿态,宛若盘龙,故而得名。
盘龙参是一种兰科草本植物,也叫绶(sh ò u)草。盘龙参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生于山坡林下、灌丛或草地中。没开花时,盘龙参看上去就像一株普通的小草;开花之后,它与众不同的奇特形态一定会吸引你的目光——粉白或紫红色的小花沿着纤细的花茎盘旋而上,宛如盘绕柱子的小龙。同时,它那螺旋状密集排列的花朵也像一条美丽的绶带,绶草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盘龙参的花是典型的兰花,花朵虽然很小,但艳丽可爱,还散发特殊的香味。每年7~8月份,这些小花从下到上依次开放,吸引昆虫自下而上访问每一朵花进行传粉。同时,螺旋状花朵形成的角度还可以规避自花授粉,真是一种“聪明”的植物!
穿龙薯蓣(y ù )是薯蓣科草质藤本植物。穿龙薯蓣的藤蔓很发达,常攀附在其他植物或岩石上生长,并且能延伸数米之远。它的根状茎为圆柱形,具有很强的穿行能力,即便是在非常坚硬的山地土壤中也能伸长,因此还有了穿山龙、穿地龙这样的霸气名字。
穿龙薯蓣的叶和果实也很奇特。它的叶片呈掌状、开裂似龙爪,果实呈三棱形,棱上延伸成翅状。每到秋季,结满黄色果实的穿龙薯蓣宛如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金龙,穿梭在山地林间。
穿龙薯蓣的根状茎不仅形态特殊,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含有的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类固醇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
在传说中,龙身的各部分特点鲜明。人们发现一些植物的特征与龙的爪、鳞、须、牙等部位具有相似之处,便以这些部位为植物命名。
槐树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也叫国槐,是北京市和很多北方城市的市树。龙爪槐是槐树的栽培品种,其树冠像一把大伞,大枝和小枝向下垂落,并朝不同方向弯曲,形似龙爪,故得名龙爪槐。龙爪槐是各地公园的“常客”,在华北地区尤为多见。
龙爪槐不仅树姿美丽,果实也很有特点。龙爪槐的果实为圆筒形的荚果,外形犹如串珠,成熟后也不开裂。每到秋季,一串串荚果挂在枝头,晶莹剔透,可爱极了。
龙鳞草,又名排钱树,是豆科的一种灌木,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这种植物的花比较小,每5~6朵花聚在一起,组成花序,每个花序又藏在一对叶状苞片内。这些苞片长得很有特点——它们接近于圆形,排列有序,看上去既像覆盖龙体的鳞片,又像古代使用的铜钱。很多苞片排列组成长筒形,挂在枝条端,形如一条条带鳞的龙。
龙鳞草的叶状苞片并不是它的叶子,而是花序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保护包藏在苞片里面的花朵。这些苞片可以随着植物生长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变化,自动调整展开或合拢的状态。它们通常在中午温度最高的时候合拢,使里面的花朵免受高温伤害。因此,这种植物在民间还有个有趣的名字,叫午时合。
龙眼是无患子科的常绿乔木,原产于中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龙眼的果肉呈白色半透明状,细嫩多汁、软滑香甜。通常,植物果实的果肉为它的果皮部分,由雌蕊的子房壁发育而成。值得一提的是,龙眼的果肉并非果皮,而是假种皮,为包在种子外面的一层肉质附属结构。
在大家的称呼中,龙眼往往指新鲜采摘的果实,将新鲜的龙眼晒干后的果干则被称为桂圆。
龙须菜是天门冬科草本植物,虽名为“菜”,但它其实和常见的观赏绿植文竹属于同类。这种植物的叶片退化成细小的鳞状,叶状枝(一部分茎或枝变为绿色针叶状,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细如发丝,略有弯曲,常3~4枚在分枝上成簇生长,纤细而稠密,形似龙须,故而得名。
龙牙花是豆科的一种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目前在中国很多南方城市作为观赏植物引种栽培。
龙牙花在每年初夏会开出艳丽夺目的深红色花朵,花长4~6厘米。由于其花冠接近闭合状,又窄又长、微微弯曲,模样就像传说中龙的牙齿一般。龙牙花开花时数量众多,远看好似一串串红色的月牙挺立枝头,近看又如一支支红色的象牙突出于绿叶丛中,因而又有象牙红之称。
龙胆、龙葵、龙蒿……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以龙为名的植物。那些被人们赋予“龙”名的植物,或艳丽夺目,或毫不起眼,或绿叶葱葱,或硕果累累……它们以各种姿态生长在大自然中,以无比蓬勃的生命力绽放着别样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