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上海的老旧小区为什么那么多晾衣架?
刘潇然
刘潇然 Lv.2
2024年03月05日 11:28:38
只看楼主

作为初到上海不久的人,当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晾衣架 都惊呆了 据说,这是   只有在   上海才能   看得到的   景象 每次在上海看见这些晾衣架,我都会特意拍两张,但也没深究,   直到后来,   我搬进一个拥有   50多年历史

作为初到上海不久的人,当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晾衣架

都惊呆了
据说,这是   只有在   上海才能   看得到的   景象
每次在上海看见这些晾衣架,我都会特意拍两张,但也没深究,   直到后来,   我搬进一个拥有   50多年历史     老小区  
我家的窗户就有一个这样的衣架



01
我开始好奇,上海的晾衣架到底是个什么鬼?  
“哦哟小姑娘,龙门架侬不晓得伐?”
这是房东告诉我的
原来这种衣架在上海被叫做“龙门架”,形状类似一个倒插在窗外的“球门框”
早期的龙门架由几根两三米长的“古早”竹竿组成,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多   是可伸缩的不锈钢

不过, 别看只有 几根简单的钢管,要想熟练掌握这门上海的“独门绝技”,还真不是简单的事

俗话说,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但是真要论起“龙门架”这事,身经百战的上海阿姨们才是个中好手

当你试着将挂满衣服或被套的晾衣杆一步步伸出窗外时,随着重量的偏移,你会发现,手中的晾衣杆越来越不受控制

稳住别慌,用眼睛瞄准方向,双手暗暗发力 ,屏息凝

只听“ 哐当 一声 脆响, 长杆的端头 利落地戳进 横杆上 小小的半圆形凹槽中, 战斗圆满结束

看似一瞬间的事,腰力、臂力、眼神、胆魄缺一不可

几次三番下来,技术也逐渐纯熟起来,自此

江湖上开始流行起各式各样的晾晒“新潮玩”

少女心选手

 烧烤架,哦不,晾衣架上串着的一排彩色娃娃裙
这次该穿哪件好呢?小公主皱起了眉头

奔放野兽派

随风飘动的大裤衩  
俏皮又活泼,只要我不尴尬...

不明觉厉型


十分Chill的晾晒方式  
在杂乱的环境中突显出色彩的纯粹感

这些藏在晾衣架里的小心思,让原本看起来冰冷的建筑被不断软化,甚至变得格外有趣

城市中的人啊,总是容易被不经意发现的细节触动

不过,这种龙门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一是风大的时候,很可能发生高空坠物,二是由于衣架距离窗户太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从前就有新闻报道曾有市民在晾晒衣服的过程中,连人带杆一起坠落  

同时,如此密集的晾衣架,也容易对城市界面造成一定影响

尤其是当楼间距较为狭窄的时候,仅有的通行空间显得更为局促

亦或是你在街上散步时,抬头一望,不是蔚蓝的天空,而是这些光秃秃、硬邦邦的晾衣架

我想,此时你的心情应该不太美妙

如果这时候,再搭配一点缠绕成一捆黑色麻绳似的 电线,一个字形容,就是“乱”

既然   如此,为什么   会出现   这么多   伸出   窗外的晾衣架呢



02  
因为在上海人的眼里,只有暴露在阳光下
才算晒过衣服
当我询问我的上海朋友为什么要用几米长的晾衣杆将衣服晒出去时  

哪有衣服晾在室内的呀?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从我有记忆起,我们晒衣服就一直都在室外”

我再次询问阳光晒过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时

朋友笑了笑,“通透吧,就是觉得被晒过的衣服和被子有一种蓬松的香气吧”

在晒衣服这件事上,上海人对于阳光的追求已经到了执拗的地步

对于没有室外晾衣杆的一楼居民来说

哪怕是密密麻麻的电线,也能用来晒衣服   (有安全隐患,请勿模仿)   ,弄堂里所有晒得到太阳的地方都是抢手货  

当高楼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出太阳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洗洗衣服,晒晒被子,正是这种不约而同的共鸣感,最能牵动人心

更有趣的是,据我的上海朋友回忆,他们还小的时候,逢年过节都要放鞭炮图个喜庆

当外省的朋友还在着急忙慌地寻找挂炮仗的竹竿时  

上海的孩子们早就将炮仗往晾衣架上一扔,这不,现成的竹竿有了

这些晾衣架里,混杂着噼里啪啦的炮竹声,藏着小孩子们儿时的童年回忆呀

而对于我这种沪漂一族来说,我自认是玩不转这等神器的,我一朋友倒是试了,也就周末在家用用,因为这东西吧

得有人守着,不然一下雨全白费了,对了,她已经掉了三次被子了

当然,由于上海气候较为潮湿,如果放在室内,衣服大都是只能阴干,而在上海人眼里,只有 闻起来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才是衣物彻底干透的证明

如此看来,上海人将衣服晒在室外也颇有道理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从前的户型设计和生活需求的不匹配


03  
也因为那个时代的产品,严重滞后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 几乎 随便 上海 的哪个街道里逛逛,都能见到这种晾衣架的身影

但是最常见的,还是在一些上海的老旧小区里

这些占据了上海市中心房屋数量一半的房子, 基本都是2000年前后建 设的老破小

而晾衣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那一时期房屋设计里: 没有“厅”的概念

我们先来看一张户型图  
这是一套标准   的80年代上海老公房,除去稍微大一点的卧室外,其余的活动空间少的可怜  

局促在40平方米的总面积之下,只能勉强挤出一个小型餐厅,虽说是餐厅,其实也大多被用来摆放一些冰箱、洗衣机、储物柜等杂物,只为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

而除了小巧的“餐厅”外,还能称得上“厅”的,就剩过厅了,这也不过是一条狭长的通道罢了

所以基于对空间的渴求, 大多 住户会直接选择将原本的 阳台区域 纳入 卧室空间

这种做法,虽然确实间接扩大了卧室的面积,但衣服的晾晒问题也随之而来

“可以肯定的是,最早发明这种晾衣架的是工人。”上海作家马尚龙说,“在我的印象中,龙门架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在工人新村的。”

据统计,上海光是房龄70年左右的工人新村,从1953年到1958年, 一共建了201个,住宅面积达468万平,但真正落到人均居住面积上

一个人或许要低于 4平方米

由于居住空间的狭小,人们也喜欢多出来走动走动,那时的邻里关系确实比现在亲密很多

老房子面积小,每寸空间都得好好利用

一室户的房子只有13-15个平方,一对夫妻再加一个小孩,只要稍微疏于收拾,家里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很流行封阳台,一来挡风遮雨,二来增加室内面积

至于衣服的晾晒问题,聪明的工人们由此发明了能够伸出室外两三米的龙门架,上海也从此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这一发明也被沿用至今


04
还挺喜欢的,这些晾衣架里的生活
老实说,除了初见的新奇,   我还蛮喜欢这些奇奇怪怪又可可爱爱的上海晾衣架
因为它们
见证了新旧城市的更迭与新生
上班路上无意瞥见的老洋房晾衣架  
洋房后是位于静安区最繁华地段的东海广场

走在回家的路上,随意一晃,便能看见

左侧是老旧小区里延伸出的一个个晾衣架,上上下下,层层叠叠

右侧是高级写字楼里走出的一位位精致上班族,熙熙攘攘,有说有笑
这样的场景,在繁华的魔都市中心,每天都在上演

同时,它也留住了生活最纯粹美好的一面,当看到一件件洗好的干净衣服被挂出窗外

生活的充足仿佛从窗户溢出,借着这些长长的晾衣架,向远处延伸...
而近些年新建的小区里,已经越来越难见到它们的身影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