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仲志余—— 加强城市极端暴雨洪水有效精准防控
全国政协委员仲志余——
加强城市极端暴雨洪水有效精准防控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总工程师)
有效精准防控城市极端暴雨洪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需要。仲志余建议,以流域为单元,持续完善国家水文气象站网,加强卫星遥感、测雨雷达等技术研发应用和城市排水泵站、涵闸、管网、城市积水、排涝工程运行状况等监测观测,统筹共享各类信息,建立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和提高预报精准度。建立健全极端天气和重大风险研判机制,强化预报、预警、响应一体化管理。
“构建城市防洪治涝工程体系,要科学评估城市排涝标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现‘统筹协调、安全韧性’。”仲志余建议,山区丘陵型城市,建设“高水高排、低水抽排”的分区治涝体系;平原河网型城市,依托流域防洪体系,协调行蓄洪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建设江、河、湖、库、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体系;滨海感潮型城市,形成“洪、涝、潮”相宜的立体工程体系;内陆低洼型城市,开辟涝水行蓄空间,为超标准洪涝水预留出路。同时提高通信、交通、供水、供气等重要“生命线”工程极端天气抵御能力,提高重要地下空间洪涝水防御标准和防灾韧性。
在提升城市防洪治涝工程调度智能化水平方面,仲志余建议加快数字孪生城市防洪治涝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治涝工程调度智能化决策水平,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海、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城市防洪治涝联防联控机制。此外,加强基层防灾救灾抢险能力,健全指挥协调机制,确保抢早抢小,及时化解风险。
作者:黄一为
全国政协委员邓长球——
改造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中低产田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
“耕地质量得不到全面提高,就会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桂滇黔石漠化片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最大的不利因素。”邓长球说。他建议,通过加强田、水、路、林综合治理等措施,改造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中低产田。
2023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要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桂滇黔石漠化片区生态脆弱,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块小、田坎多、不规则、坡度大,几乎都是中低产田。
“以广西为例,耕地面积为4961万亩,中低产耕地占比84.38%。”邓长球介绍。
加强耕地建设是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石漠化治理、改善石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邓长球建议,强化规划布局和农田水利建设,将农田水利建设与石漠化地区水土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相结合,按照流域和片区采取集中推进方式,加强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增强耕地宜机化和保水保土性能;推进中低产田地区的水网工程建设,实施石漠化片区供水保障水源工程。
“建议国家层面组织实施桂滇黔石漠化片区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立健全稳定增加山区丘陵地带,特别是石漠化地区中低产田改造投入的长效机制。同时,开展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农业节水灌溉等工作,全力提升石漠化地区的耕地质量。”邓长球说。
作者:黄一为
全国政协委员徐雪红 ——
加强黑河流域保护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干流全长928公里,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黑河流域属典型资源性缺水河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为统筹推进黑河流域保护治理,巩固前期治理成效,建议强化黑河流域治理的顶层设计及法治保障,强化数字赋能,提高黑河取用水监测能力,加快构建黑河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提升流域治理管理信息化水平。
作者:黄一为 杨美杰
全国人大代表陈军——
建立长江综合执法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长江保护法实施三年来,为长江经济带加强依法治江提供了法律保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由于长江保护法所涉相关配套性立法未及时跟上,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部分法规规章修订不够及时、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实施效果。
建议建立长江综合执法体系,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监管执法资源,授予其集海事管理、水利、农业、生态环境等部门涉江执法权限于一体的“长江综合执法权”。对涉及长江保护法的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特别是对法律规定不够具体明确的问题,及时出台司法解释,统一裁判标准。同时,深入推进省际执法司法协作,加强业务交流、协调联动,健全案件线索移送制度,推动形成长江大保护整体合力。
作者:黄一为 杨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