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构造(下) 1.基础的类型 1) 按照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分类: ① 浅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 小于等于5 m 或基础埋深 大于或等于 基础宽度的 4倍 时为浅基础。 ② 深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 大于5 m 或基础埋深 小于 基础宽度的 4倍 时为深基础。 2) 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地基与基础构造(下)
① 浅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
小于等于5 m
或基础埋深
大于或等于
基础宽度的
4倍
时为浅基础。
② 深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
大于5 m
或基础埋深
小于
基础宽度的
4倍
时为深基础。
① 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
又称为刚性基础,指用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毛石等
受压强度大而受拉强度小的刚性材料建成的基础。
适用范围:
无筋扩展基础
常用于建筑物荷载较小,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地基上。
大放脚:
由于地基承载力的限制,上部结构通过基础将其荷载传给地基时,为使其单位面积所传递的力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相适应,
以台阶的形式逐渐扩大其传力面积,
这逐渐扩大的台阶称为大放脚。
刚性角:
刚性材料建成的基础在传力时只能在材料允许的范围内控制
,这个
控制范围的夹角
称为刚性角。
② 扩展基础(柔性基础):
扩展基础一般指钢
筋混凝土基础。
特点:
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以钢筋,
利用钢筋承受拉应力,
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
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限制。
① 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为砖或石墙承重时,承重墙下一般采用通常的长条形基础。
② 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为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且柱间距较大时,基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独立基础,称为独立基础或柱墩式基础。
③ 井格基础:
当框架结构处于地基条件较差或上部荷载较大时,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避免不均匀沉降,常将独立基础沿纵横向连接在一起,形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础。
④ 满堂基础:
满堂基础
包括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筏形基础:
当地基条件较弱或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较大,如采用简单条形基础或井格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的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成为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平板和梁板式两种。
箱形基础:
当地基条件较差,建筑物的荷载很大或荷载分布不均而对沉降要求甚为严格时,可采用箱形基础。
⑤ 桩基础: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速率低,沉降量小且均匀等特点。
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是地上建筑物总高度的
1/18~1/15
左右。
多层建筑则依据
地下水位
及
冻土深度
来确定埋深尺寸。
当新建房屋的基础埋深小于或等于原有房屋的基础埋深时,可不考虑相互影响。
当新建房屋的基础埋深大于原有房屋的基础埋深时,应考虑相互影响。具体做法应满足下列条件:
h/L≤0.5~1即L=1.0h~2.0h。
(h为新建与原有建筑物基础底面标高之差;L为新建与原有建筑物基础边缘的最小距离)
当地基的土层较好、承载力高,基础可以浅埋,但基础最少埋置深度
不宜小于0.5 m
。
当遇到土质差、承载力低的土层,则应该将基础深埋至合适的土层上,或结合具体情况另外进行加固处理。
4) 水文地质条件:
地基土含水量的大小对承载力的影响很大,所以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基承载力。
当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能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
最低地下水位200 mm
以下
。
当地下水位较低, 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
5) 土的冻结深度:
地面以下的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
对于有冻胀性的地基土,基础应埋置在
冰冻线以下200 mm处
。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