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机 这是一个建筑师的自宅,试图在被商品房限定空间的今天探索新的居住方式。十几年前,刚毕业的我在设计院从事住宅小区设计工作,逐渐意识到,虽然住宅小区能快速解决大量人口的居住问题,但是一些弊端决定了它或许是一种时代下的过渡产品。过大的尺度,被精确计算过的内部和外部空间,住宅和生活失去情感连接,人们逐渐丧失了对家的想象。
这是一个建筑师的自宅,试图在被商品房限定空间的今天探索新的居住方式。十几年前,刚毕业的我在设计院从事住宅小区设计工作,逐渐意识到,虽然住宅小区能快速解决大量人口的居住问题,但是一些弊端决定了它或许是一种时代下的过渡产品。过大的尺度,被精确计算过的内部和外部空间,住宅和生活失去情感连接,人们逐渐丧失了对家的想象。
而在开发商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想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所突破非常困难。儿时住在苏州古城区的记忆慢慢浮现,这里有大量的传统民居,充满日常的生活气息,每个房子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内外空间。
尽管放大了看,混乱的产权、拥挤的空间、陈旧的设施,它一定不会适合所有人,但只要介入恰当的设计,不仅能获得更多样化的居住体验,对城市更新也更有意义。
场地是一个约5m×20m的狭长不规则四边形,南面临河,北面临街,东西两侧紧挨着邻居。原来的房屋已经破旧不堪,只能拆除重建。
因为风貌保护的要求,所以新建的房子必然也是一个粉墙黛瓦的建筑,并且建筑格局和高度被严格控制。政策、邻里关系均对设计有着额外的束缚,最终建筑就诞生于各种妥协之中。
在不规则中建立秩序。为了尽可能获得方正的空间,北楼横墙垂直于东墙,南楼横墙垂直于西墙,两栋楼形成的角度通过中间的走廊消解。为了给新增的阁楼获得足够的高度,地面下沉40公分,两处阁楼都被安排为对层高要求最小的卧室区域。
住宅这样的建筑类型天然具有很强的个人属性,不同的空间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在这个房子里,因为只有夫妇二人,为了营造更自由的空间,取消了除卫生间外的所有内门,没有了房间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