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基础的分类 总的来说, 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Foundations may be classified based on where the load is carried by the ground). 浅基础(Shallow Foundations)的埋置深度不大(小于或等于基础底面宽度,D/B<=1, 一般认为小于5m), 且可用简便施工方法进行基坑开挖和排水,如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交叉梁基础。深基础(Deep Foundations)的浅层土质不良,需要利用深处良好地层,采用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机具建造,如桩基、沉井、地下连续墙、箱形基础、较深的筏板基础等。
2 基础的分类
总的来说, 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Foundations may be classified based on where the load is carried by the ground). 浅基础(Shallow Foundations)的埋置深度不大(小于或等于基础底面宽度,D/B<=1, 一般认为小于5m), 且可用简便施工方法进行基坑开挖和排水,如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交叉梁基础。深基础(Deep Foundations)的浅层土质不良,需要利用深处良好地层,采用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机具建造,如桩基、沉井、地下连续墙、箱形基础、较深的筏板基础等。
浅基础不同于深基础主要表现在: (1) 从施工角度看,开挖基坑过程中降低地下水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和保证坑壁(或边坡)稳定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2) 从设计角度来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较浅,因此可以只考虑基础底面以下土的承载力,而忽略基础侧面土提供的竖向承载力。
[问题1] 为什么选择基础形式时优先采用浅基础?
天然地基上明挖基础埋深浅,结构形式简单,施工简便易行,造价低,保证质量,经济效益好,故广泛应用。
3 浅基础的设计内容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包括下述各项内容:
(1) 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和平面布置;
(2) 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
(3) 确定地基承载力;
(4) 确定基础尺寸;
(5) 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
(6) 进行基础结构设计;
(7) 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4 浅基础的类型
4.1 按基础材料分类
(1) 砖基础---砖基础取材容易,就地取材、价格较低、施工简便, 应用广泛,一般可用于6层及6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砖墙承重的厂房。
(2) 毛石基础---由于毛石之间间隙较大,如果砂浆粘结的性能较差,则不能用于多层建筑,且不易于地下水位以下。但由于毛石基础的抗冻性能较好,北方也有用来作为7层以下的建筑物基础。
(3) 灰土基础---灰土是用石灰和土料配置而成的。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用于5层和5层以下的民用房屋。
(4) 三合土基础---三合土是由石灰、砂和骨料(矿渣、碎砖和碎石)加水混合而成。一般只用于4层及4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南方有的地方习惯用水泥、石灰、砂、骨料的四合土作为基础。
(5) 混凝土基础---常用在荷载较大的墙柱处。
(6) 钢筋混凝土基础---在荷载较大或地基较差的情况下使用。
4.2 按基础材料的性能分类
(1) 刚性基础
优点: 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所以只需地基承载力能满足要求,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当基础较厚时,可在纵横两个剖面上都做成台阶形,以减少基础自重,节省材料。缺点: 自重大,并且当持力层为软弱土时,由于扩大基础面积有一定限制,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或加固后才能采用,否则会因所受的荷载压力超过地基承载力而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以对于荷载大或上部结构对差异沉降较敏感的结构物,当持力层土质较差又较厚时,无筋扩展基础作为浅基础是不适宜的。刚性基础可分为:墙下刚性条形基础和柱下刚性独立基础.
(2) 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优点: 抗弯和抗剪性能良好,可在竖向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不高以及承受水平力和力矩荷载等情况下使用; 不受台阶宽高比的限制,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积的方法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但不必增加基础的埋深,故适宜于需要“宽基浅埋”的场合下采用。基础在基底反力作用下,在a-a断面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若超过了基础建材的强度值,为防止基础在a-a断面开裂甚至断裂,必须在基础中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
4.3 按结构型式分类
(1) 墙下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有刚性条形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两种。
(2) 柱下单独基础---柱下单独基础也分为柱下刚性基础和柱下钢筋混凝土基础。
(3) 柱下条形基础和联合基础
(4) 交梁基础(十字条形基础)
(5) 筏板基础(片筏)基础
(6) 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底版、顶板和纵横内外墙组成的整体空间结构。
5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关系到建成后建筑物的牢固、稳定和正常使用.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
(1) 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包括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型式和构造等。
(2)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地基持力层。另外,选择基础埋深时应注意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动态。
(4) 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物的基础埋深时,两基础之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物荷载大小、基础型式和土质情况而定。
(5)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当地的冻结深度. 为了保证建筑物不受地基土季节性冻胀的影响,除地基为非冻胀性土外,基础底面应埋置在天然最大冻结线以下一定深度。《公桥基规》规定,当上部结构为超静定结构时,基底应埋置在最深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对静定结构的基础,一般也按此要求,但在冻结较深地区,为了减少基础埋深,有些类别的冻土经计算后也可将基底置于最大冻结线以上。
6 确定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承受荷载的能力, 无论是轴心荷载作用还是偏心荷载作用,都应该使用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进行深宽修正;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该进行下卧层验算.
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1) 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参照邻近建筑物地基容许承载力;
(2) 根据现场荷载试验的p-s曲线;
(3) 按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
(4) 按现行规范提供的经验公式计算。
7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设计浅基础时,一般先确定埋深d并初步选择底面尺寸,求得基底以下持力层的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再按下列条件验算并调整尺寸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8 防止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
一、建筑措施
(1) 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
(2) 在应力突变处,宜设置沉降缝
(3) 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
(4) 调整建筑物某些组成部分的标高
二、结构措施
(1) 减轻建筑物的自重 (减小基底压力)
(2) 设置圈梁 (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
(3) 减小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