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周期的角度,从2001年开始的20年是由房地产和基本建设驱动的经济周期,属于库兹涅茨周期,一般持续15-20年。目前,靠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不可持续,中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那么,建筑业及建筑企业如何找到前行的方向,穿越周期,逆势生存呢?
工程技术的进步会带来新的市场增量
工业时代以来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的产业周期,包括蒸汽机技术带来的产业时代、内燃机技术带动的铁路时代、电气技术的发明使人类步入汽车时代、石化能源技术的创新带来飞机产业的形成。
铁路时代、汽车时代和飞机产业时代的技术创新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也给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正因为有了高铁技术的突破,才有了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涵盖工程建设、高速动车组、列车控制、牵引供电、运营管理、风险防控六大领域的高铁技术体系。截至2023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5万公里,为铁路工程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规模。随着“八纵八横”新建铁路网的不断完善,铁路技术将朝着更快、更重、更难、更新、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在下一阶段,铁路将由大规模建设转入差异化建设阶段。
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 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同时催生和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正是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最重要体现。 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工程技术的进步。当很多企业热衷于唱衰工程行业的时候,一些优秀的企业、一些类似于高铁的工程技术,正在为未来重要事件的发生悄悄埋下了伏笔。
企业要学会回答富士CEO古森提出的四大战略问题: 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巩固现有市场、如何开发新技术应用到现有市场、如何将现有技术应用到新市场、如何研究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由于建筑业保持了足够长时间的高位增长,当存在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时,很多企业不愿在科技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衰退期往往是新技术孕育和诞生的产婆,进入新发展阶段,企业只有在科技上发力,只有具有超前性的技术创新,才能立足市场,赢得未来。“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创造新的需求,提供新的供给
建筑工程行业的增速回落是一种必然的经济规律,在传统供给结构和结构方式的“老地图无法找到新大陆”,发展方面,在通过创新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里,这些新供给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创造新的增长点。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中,传统的以完成建筑实体为主要方式的建筑市场形式将逐步发生改变,由建筑为主体转化为建筑为载体,建筑产品的边界不断向外延伸,并可能衍生出新的产品形式。 而以“新”起点为基础不断衍生和发展的各种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赋予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质”更加丰富的内涵。
目前,人们对公路的需求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而是更加追求畅快的驾驶感受。在新需求的牵引下,传统的公路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呈现公路感知网络与公路基础设施融合的形态,目标是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智慧公路带来的体验价值创造了新的交通出行方式,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新建智慧高速公路,以及建设覆盖全国路网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既有公路信息化改造,都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3500公里公路的智能化改造。同时,智慧的场景创新又将创造新的需求,主要包括公路智慧建造、公路智慧养护、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慧公路数字化监管、智慧公路“四网融合”、智慧公路全数据服务、智慧公路一体化出行、智慧公路专业化物流等。
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产品供给质量,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释放动能。 在服务产业、文化产业、资源产业、环保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互联网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等新产业中,提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和绿色化的建筑产品。当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深化推进, 健康建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赛道。 健康建筑的发展不仅符合建筑的发展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面对复杂健康环境下人类对健康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0亿平方米,累计认证健康建筑、健康社区、健康小镇、健康改造四类项目达到1.23亿平方米。
“一带一路”是建筑企业新的增长引擎
根据全球基础设施中心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展望》报告,2016年至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增至94万亿美元,全球基建投资缺口巨大,基建供给总体上短缺。全球对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联合国“2030可持续议程”的十七项目标中,至少有十项和基础设施有关,并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有着直接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领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目前,“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大格局初步形成,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布局,打通了我国中西部地区联通世界的通道。中国建筑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重要力量。
中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国际化的进程,尽管规模、市场结构和建设模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践行国家战略是一条稳定不变的主线。中国建筑企业的强大实力和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良好表现,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一带一路”的实施又进一步拓展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空间。 企业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强化战略思维,积极打造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造能力,勇做国家大战略大布局的践行者、发展方式转型的带动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一带一路”促使企业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配置资源,从而为企业赢得发展空间,掌握主动权。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这就要求企业从战略的高度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打造优势的产业链竞争模式、全球供应链运营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海外投资合作模式等。 有的企业不想走出去,不敢走出去,以为固守国内市场就会衣食无忧。其实,国内市场就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建筑企业必须接受进一步开放的建筑市场的挑战。国内大循环战略绝不是搞自我封闭,其核心要义是进一步开放行业和市场准入,使国内市场真正走向更高的开放度、安全性和流动性。
2017年《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支持外资依法依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同时还要求放开建筑设计、评级服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2020年商务部《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探索国际通用的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服务模式,逐步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专业人士依法在试点地区提供工程咨询服务。 建筑市场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外开放,从而倒逼行业和企业的改革。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机遇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大机遇。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而形成新质生产力又可以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布局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 继续加快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发展方向包括:加快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工程,建设600MW等级的700℃超超临界工程示范;加快川渝页岩气商业开发基地建设,继续推进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个煤层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南方二叠系、鄂尔多斯盆地低阶煤等新区、新层系开发试验;加快发展陆上分散式风电,积极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十四五”期间,至少建立超过20座槽式电站和35座塔式电站,2035年累计装机量4.2万MW等。
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 “十四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以2005年为基准的不变价美元计)预计从“十二五”末期的5.6tce/万美元降低到3.8tce/万美元。发展方向包括: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实施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提升和全产业链绿色供给,提高政府投资公益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及重点功能区新建建筑中高性能绿色建筑建设的比例;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善适合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路线等。
在未来产业方面, 新空间的开拓将成为重要的方面。随着深空、深海、深地探测技术取得的快速进展,在新兴产业领域将外空、深海、深地开发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疆域已经成为一股热潮。进入21世纪后,人类探月工程已处于“认识月球”转向“认识与利用并重”的重大转折阶段。NASA、ESA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地外空间中长期驻留设想,制定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等相关建造计划。地外建造逐渐成为新一轮深空探测的重点研究领域。华中科技大学承担了月面建造领域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月球上建房子也不遥远。钱七虎院士在《地下城市》中提出,地下城市发展将是人类居住环境变革的“第四次浪潮”。作为国土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空间是战略性空间资源,向地下要空间、要资源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铁建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对设计、施工、材料、装备、运维进行全方位成体系的技术研究和场景验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的畅想将成为现实。
坚守主业,推动深度转型
在高增长的投资环境下,形成了很多企业投机、短视和逐利的行为,“扎堆”“盲目跟风”成为普遍现象,企业沉陷在传统模式下的路径依赖里。正如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所总结的, 一个企业被市场淘汰,往往不是因为他管理不善,而是因为他太适应传统的市场模式,以至于无法抓住全新的市场趋势。
在当前的环境下,企业要有过紧日子、苦日子的准备,但这种战术上的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后基建时代的经济跟基建时代的经济是不一样的,增长的来源不一样,增速也不一样,留给企业的只有2个选项,要么转型,要么退出。其实, 退出也是转型,转型变成了当前企业的唯一选项。 建筑行业依然是增长性的行业,企业要在转型发展的新赛道上塑造新优势新动能,企业的深度转型必须有战略上的突破,要立足于外部市场的机遇和客户的需求,从外部反观企业,从而发现公司无限的战略潜力和增长机遇。 企业只有走深度转型升级之路,催生出传统基建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才能重塑竞争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带来深刻影响,在于可以破解传统产业中存在的瓶颈和短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既满足当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当期需求,也在未来产生高质量供给后,进一步创造有效需求。
深度转型要培育市场研发能力。 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对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进行了部署,标志着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完成。方案中明确提出,推进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农村人居环境八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通盘考虑。 企业如果要在这个市场蓝海中具有先发优势,必须培育研发能力,在项目的前端发力,最好能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 企业需要建立从前期策划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开发、采购、施工、运营维护、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以及服务全产业链的投资团队、施工团队、营销团队、营运团队,充分发挥好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协同运作的能力。
深度转型要培育运营能力。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进入了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在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变革期,更多的城市项目旨在提升功能、优化品质、改善环境,而非建设。 对于目前广受关注的城市更新领域,其核心也是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 而非单一地建造能力,要以长期运营收入平衡改造投入,从而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水平。城市更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土地制度、规划管理、金融财税制度、监督维护等配套制度的有力保障,探索政府主导、公私合作、市场主动、自主更新等不同类型的更新模式和途径。 因此,企业不能用“新建”的思维去面对“更新”的市场,而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用运营的思维和角度去参与城市更新市场。
深度转型要培育服务能力。 目前,市场需求正从产品导向到产品服务系统导向转变,即从传统的对产品质量、寿命、功能的关注转变到对产品整体价值的关注,服务逐渐成为企业赢得价值链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在传统的工程建造价值网络中,产品供给者与用户之间是隔离的。 而在服务建造网络中,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企业可以与用户直接联系和信息沟通,不断拓展工程建造价值链,使整个生产服务体系更加贴近用户和更加柔性化。 建造服务化是面向服务的建造和基于建造的服务整合,通过建造服务化和产品使用服务化等方式,为相关利益相关者和最终用户提供个性化“建造+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构建企业“以产品为中心”到“以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商业模式。依靠“工程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其中“工程建造+个性化装修服务”“工程建造+物业服务”以及“双碳”目标下的节能绿色建筑,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市场蓝海。
结语
建筑市场面临的这一轮周期不仅是短期的市场下行,更是一次长期的模式调整。旧模式步履蹒跚,新模式曙光渐现,当下的建筑市场正处于20多年来最大的变局之中。过于强调周期,容易忽视自身的问题,并产生畏难情绪;过于弱化周期,又会忽略经济的运行规律,对周期和变化缺乏认知。“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 建筑业下行不能单纯理解为危机,也是一种矫正和修复机制,孕育着重回复苏和繁荣的力量。 站在未来的10年回望,你可能会对当下的焦虑或迷惘感到无聊。任何时代都会有属于时代本身的问题,都会有时代的解决方案。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 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必将带来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推进建筑业实现新的跃升。 其实,当前建筑业发展的症结并不在于周期性调整,而在于自身结构性的变化,决定建筑业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重大变量正在悄然演变。以新质生产力穿越建筑业周期,企业需要沉下心来,做对的事情,做难的事情,做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情,做可能不愿意做的事情。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茶余饭后
返回版块5869 条内容 · 6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湿式喷浆机和干式喷浆机的区别,该如何选择?干式喷浆机即干喷机,其料斗通常加干燥状态的混凝土、水泥等喷料,干料被空压机压送至喷头处,在喷头处与由进水管供给的水混合后,形成浆料喷射出。 湿式喷浆机即湿喷机,是现今综合性好,应用范围广泛的锚喷设备。湿喷工艺具有粉尘低、回弹少、节约材料等特点,工作前需要加水搅拌好成品浆料,通过料斗输送至喷嘴处,混合加速凝剂后形成料束喷至施工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建筑业下行不能单纯理解为危机,也是一种矫正和修复机制,孕育着重回复苏和繁荣的力量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