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建筑】 一个天生自带流量和争议的词汇。 设计界,尤其是建筑设计这类大型项目,大多谈象形色变。 前段日子,南京北站破了个大圈,让全国人民认 识了 护“苏”宝 。伴随 着毁誉参半的网友评论,“这个方案真的是动脑子想出来的吗”的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而口诛笔伐的狂欢后网友却等来了一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反馈:
【象形建筑】 一个天生自带流量和争议的词汇。
设计界,尤其是建筑设计这类大型项目,大多谈象形色变。
前段日子,南京北站破了个大圈,让全国人民认 识了 护“苏”宝 。伴随 着毁誉参半的网友评论,“这个方案真的是动脑子想出来的吗”的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而口诛笔伐的狂欢后网友却等来了一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反馈: 方案可能不会改了。
此类案例不是头一次出现了,看完以后开始反思:我还是太保守了?
南宁新媒体中心大厦
安徽淮南乒乓球大厦
五粮液酒厂
南京北站像卫生巾的设计一定不是故意的,但 人们为什么排斥建筑像某种东西?
·做好?很难!不做?好奇!
在探讨全球范围内的象形建筑之前我们回望一下历史。
其实人类建造自己的住所极少出现象形的手法,特洛伊木马是比较公认的象形建筑的起源,仅此一个案例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象形建筑难做。
如果不是战争需要,修建一座高质量的象形建筑是对财力、审美、技巧、实用性的多重考验,为了单一的居住目的却要同时满足多种要求,非富即贵的家庭才能办到。
普通人,更愿意采用方方正正的方式快速搭建具备居住功能的空间。那如果建设者的某些指标不达标(比如审美)依然强制建设呢?这时候让人产生排斥心理的建筑可能就要产生了。
南京北站方案热评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建筑从提出方案开始就充满话题度,但一部分项目依然在柔软无力的阻拦中成功落地,不禁让人思考是哪一股力量在支持这似乎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有些背道而驰的风格。
这一股力量小吧认为并非源自个人,它源于人类喜爱模仿的本能,想要复刻在自然中见过的物体并赋予一定的功能去使用的天性。
是全人类持一种既讨厌象形建筑,又想亲眼看看它修出来的样子到底有多像那个被仿的物体的拧巴猎奇心态支撑他们修起来的。
·都是象形,大小有别。
甲骨文也是象形的,至今依然被全人类当做历史与文化重要的研究对象,为什么文字人人爱,建筑就不行?
象形却被认可的东西大部分出现在较小的物品种类中,做得好一些的象形设计还有一个比较文雅的名字:仿生设计。比如小兔子剪刀、鲨鱼鳍耳机、以及上面的象形文字。
他们作为一种独立的身外之物通常以不太起眼但又精美的实用形态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说白了就是不打眼,真有问题也没啥好讨论的。
而如果把一个体量小的对象变大,甚至做成建筑,效果就开始难以把控了,人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并且它远大于日常用品,甚至可以容纳人。
使用方式上的转变造就了不同的审视态度,从整体到细节都是明晃晃摆在那里让人审视的,设计稍有差池就是天壤之别。
·遍地都有,仍无佳作。
装饰远远大于功能性的做法与时代有关,欧洲巴洛克、洛可可时代极致的装饰就是这样,钱多那就装饰多。
一战之后,美国的象形建筑如病毒般蔓延,也是因公路经济兴起而伴随出现的,这些象形建筑如天女散花一般出现在美国的各条公路旁,只为刺激每一个过路的司机停下来进行一次可有可无的消费。
等比例放大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太过直白且透着一种清澈的愚蠢感,但当时作为异军突起的设计风格,因独特的外观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虽然不美但容易被大众记忆,反而在公路经济的营销史上取得的了斐然的成绩。
经济的膨胀给象形建筑披上了一层隐身衣,但我们站在此刻回过头看,他们依然不是好的象形建筑,甚至很丑。
装饰天生就是锦上添花的,在经济条件不容许铺张浪费的时候,空间的高利用率就成了硬性条件。
·优秀象形,要“千”年等一回吗?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非富即贵却达不到足够的利用,都是无效的象形和多余的装饰。受制于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现代工业对快速生产标准化构件的一致认同,现代建筑本身并不适合象形化,几乎是一种共识。为了适配异形的空间边界,反而需要单独定制各类建筑材料和室内陈设,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和安全的不确定性。
仅仅是仿鸡蛋壳,也会在刻意堆砌各类家具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产生难以利用的空间,更不要说小吧前几天在外网看到的一位自称建筑设计师的手绘稿,只能说我的母语是无语。
其实真要把象形建筑全都一棒子打死那是不公平的,因为好的象形建筑是存在的,且人尽皆知。鸟巢,北京奥运会体育场用名字直接宣告全球:我就是在做象形建筑。很大,但利用很到位。
不可否认在美国一望无际的隔壁摊上出现一枚贝壳,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做法,在这样的长途路上,偶尔出现一次,也不会让司机产生视觉疲劳。
然而出现在城市中的象形建筑,一旦达不到鸟巢那样的效果,就像一只巨大的水泥老鼠被沾在大街上,不止是过街的人要拿你开涮,坐飞机从这里过,都要透过舷窗吐槽两句。(某座类似秋裤的建筑,似乎时不时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处境)
得出象形建筑能不能修建的定论并非小吧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每个人的审美不同,答案也各有千秋,我们只是希望往后能看到更多兼具美感和功能性的建筑。
最后是一张中国高端厨具的西方本土化改造(doge)
免责提示: 文中部分的图片/文字内容来源网络,由我方原创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