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大数据中心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区,规划方案含以下各功能区:大数据机房及柴发楼、大数据科技展览馆、行政综合楼、办公及培训学院、呼叫中心运维大厦、核心智慧产业办公区。 项目一期包含大数据机房及柴发楼、大数据科技展览馆、行政综合楼。先行建设用地由规划路分为南、北两处:北侧为大数据机房区,南侧为大数据科技馆及办公楼。 1 鸟瞰 1
1 鸟瞰
1 设计理念
设计灵感来自菏泽市“北方水城”的美誉。 我们提出“上善若水,福泽云天”的设计理念,打造“水之城、云之城、智慧之城”。 建筑的形体立意是提取自菏泽“水城泽乡”及业主企业文化特点里的“水”元素,将自然形态抽象为建筑意象,与大数据“云”计算特征融洽转译,形成“云水交融”的设计意象。
4 透视
2 科技馆
2.1 城市设计
科技馆位于城市干道交叉口,四周无其他高大建筑。根据场地特点,设计采用集中式布局,使其有足够的高度和体量控制周边空间环境,形成视觉焦点。主楼退让出城市广场空间,既减少了交通干扰,又能提供良好的视觉观赏空间。建筑与基地环境有机结合,并成为介入周边环境的大型文化建筑,其中科技馆广场向西南街角广场打开,对周边市民开放,成为菏泽市的“科技城市客厅”。
2.2 形体立意
科技馆将主入口的标高提高,将上层正方形体量进行托举。该托举体量呈向心漩涡状态,四周立面向上卷起,从而模糊了底面、立面和顶面的界限,形成“水流、云动”的变化效果。该形体的吊顶、墙面和屋面均为穿孔复合铝板材料,形象简洁有力,科技感强烈。托举的悬挑体量(最远处10 m)在首层形成环绕檐下空间,檐下空间的阴影及首层环绕的幕墙把托举的上层银白色形体与下层深灰色石材基座明显区分开来,形成漂浮的雕塑效果,强化了上层形体的体量感和展示性。托举的体量立面采用参数化设计,利用大小渐变的三角形穿孔效果,形成“似水流动,如云漂浮”的立面感觉。该设计既突出了文化建筑的标志性作用,又强化了科技建筑的神秘感。
下层建筑基座墙面和地面均采用深灰色石材,形成严肃、庄厚的形象,并与现代、时尚的上层银白色幻彩铝板形成强烈对比。该基座通过室外大台阶与入口广场、下沉庭院互动融合,增加了室外空间层次。
5 局部立面
6 入口空间
7 下沉庭院
2.3 功能组织
科技馆用于展览大数据及最新的先进技术,内部设置多种主题展厅,对市民开放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建筑在平面和垂直两个维度模糊了传统意义的“层、间”概念:平面功能组织及参观流线根据“水流”的螺旋形意象进行设计;垂直交通及相关后勤辅助空间结合巨构柱体进行竖向组织。3.300 m标高层设置入口门厅、序言厅、临展厅,以及相关后勤辅助空间;-3.300 m标高层设置室外展厅、咖啡餐饮及文创空间;9.600 m标高层设置悬浮展厅。三个标高的空间均由贯穿其中心的“螺旋展厅”空间发散而来。
2.4 空间引导
由于科技馆展示内容丰富,人流量大,因此设计师将空间序列结合功能组织,以参观者的体验为核心有序展开,引导参观者在游走空间的过程中与空间场景产生互动。
首先,人们从城市空间西南角拾级而上,经由扭转形成的大悬挑檐口顺势进入科技馆门厅。建筑内部中巨大的挑空带来空间的连续性及引导性,使整个大厅空间丰富灵活、富有动感,为人们营造轻松、有趣的观展体验。
继续行进可到达中庭空间——“螺旋展厅”。“螺旋展厅”为三层的挑空空间,设计师通过不同方向的螺旋楼梯连接各层展区,屋顶螺旋形天窗洒下明亮的光线,光线在中庭白色墙面上随时间游动, 形成静谧神圣、科技感十足的空间氛围。
沿着螺旋楼梯来到 “悬浮展厅”。出挑近10 m的巨大体量——“悬浮展厅”打造了极具标志性的城市建筑名片。展厅内有四个展区,它们以“螺旋展厅”为轴顺时针旋转呈风车形依次展开,供人们参观展览。人们可以通过楼梯来到地下一层的临时展区继续参观。之后,人们可选择回首层门厅或从下沉室外庭院处离开建筑,顺着椭圆形的景观楼梯回到初始点,完成整个参观序列。
8 室内中庭
9 螺旋展厅
10 屋顶螺旋形天窗
3 综合楼、数据机房、柴发楼
综合楼: 整体形象简洁、大气,突出办公楼的气质,建筑采用竖向格栅设计,通过高低错落的布局,形成流畅的曲线变化,塑造行云流水的设计意象。 其功能布局紧凑合理,体现出时代特色,为办公区及生活区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数据机房、柴发楼:建筑整体体量简洁有力,通过对格栅宽窄的处理,形成流动的韵律,与旁边的综合楼建立良好的呼应关系。
4 结语
我们对城市设计和单体建筑都经过深入的思考:城市尺度采用点、线、面结合布局,曲线、直线网络化穿插的布局形式,从而体现出大数据、科技公司的特点;建筑尺度强调体量及立面的标识性表达,突出“科技、绿色”的设计理念;景观设计引入生态水系,充分创造出人与景观的互融互动,为办公者营造出随意、轻松、亲和、休闲的环境氛围。城市、建筑、景观的一体化设计,将鲁西南大数据中心及科技馆塑造为树立公司形象、展示科技成果的标志性城市名片。■
12 一层平面图
13 二层平面图
14 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