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讯息
近日,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城市建筑四院在“重庆市云阳县第二老年养护院建设项目、重庆市云阳县第二老年养护院适老配套工程”勘察设计征集中,凭借优异的设计方案从多家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审专家和业主的高度认可,力拔头筹,成功中标!
本文将从项目概况、项目定位、设计特色、设计灵感、规划布局等方面对此项目进行解读。
引言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重庆市云阳县第二老年养护院建设项目、重庆市云阳县第二老年养护院适老配套工程
项目地址: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街道
项目规模: 总建设用地面积21424.45㎡,总建筑面积26788.14㎡
设计团队: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城市建筑四院
方案团队: 余向前、张百为、张博、李礼、张篮丹、廖云、余时磊、周子涵、赵敏
01
项目概况
基地背山面江,拥有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地势高低起伏,向山谷方向倾斜,内部有一冲沟将地块分为两部分;内部高差最大达40.28m,与周边道路高差最大约为15m;场地坡度较大,且坡向种类多,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可利用难度极大。
02
项目定位
本项目设计考虑融合生态宜居、社群交往、精神艺术三大功能, 充分利用 场域独特的资源,将生态感贯穿于整个建筑空间,打造一处宁静、自然、灵动的山谷院居,补充、改善云阳县的养老设施环境,协助解决老年人无人照料和精神生活不能满足等实际问题。
03
设计特色
1)遵循地貌,将建筑融入场地
遵循原生态地形,划分台地,避免大挖大填;将建筑山水形态、合理融入台地,打造拾级而上的建筑外观形态。
2) 建筑消解高差,最大化减小挡墙高度
通过风车型建筑布局,使各台标高逐层爬升,使地块与北侧道路间的挡墙最小化,降低开发成本。
3)最大化利用看江资源,扩大景观视野
通过折线型建筑形态最大化看江视线,既可眺长江亦可观庭院;平面运用单廊排布,局部运用内廊,保证每个房间都有绝佳视野与自然的采光通风。
4) 建立共享大厅,体现山水共融格局
建筑屋顶随山水走势逐层退台,营造错落有致的天际线,丰富建筑层次;利用共享大厅连接各栋大楼,保证各楼栋均临近配套设施,使流线最为便捷。
5) 打造活力社区,扩大室外活动空间
运用底层架空、屋顶平台、共享大厅打造室内及半室内公共空间,尽可能地提升人们的参与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打造活力社区;沿建筑外边缘设置无障碍坡道,连通各个平台,增大老人活动范围,提高活动积极性;室外建造乐活公园,引入休闲健身设施,丰富室外活动体验。
6) 打造文化主题乐园,丰富休闲娱乐
打造“耕”“娱”“健”“展”四大主题乐园,将老年活动融于其中,构筑欢快共享的休闲空间;设置丰富的配套设施,提供精彩的社群生活选择,营造友爱氛围。
7)建立“乐龄农场”,鼓励田园种植
引入“屋顶土壤种植技术”,帮助老人运营自建农场,体会自给自足的喜悦;每层住户阳台外侧都有花池,可种植蔬菜及花草等,增添生活乐趣。
8)“飞鸟展翅”呼应山水,塑造建筑地标形象
设计飞扬外挑的屋檐,如同飞翔的大鸟,展翅天际,寓意生命的活力与希望;层层而上的建筑线条,打造江畔独特飞扬、大气优雅的建筑形象。
9)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在设计中引入一系列的生态可持续的设计手法,包括建筑墙面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屋顶设置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车库内部采用自然通风采光、建筑分栋便于后期维护管理、大量选用当地植物及本土材料等,凸显“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设计理念。
04
设计灵感
本次方案设计灵感来源于“山水”主题,取“兰花”之形态,寄托着长生长寿的美好寓意。将场地所特有的山水意境融入设计之中,通过吊脚空间、主题乐园、屋顶农场、阳台绿化让居住者始终与大自然紧密无间,随时随地回归自然的怀抱,构建一种理想化的养老生活方式。
05
规划布局
本案在平面布局中本着高效合理的设计原则,以尽量简洁的流线明确分区,方便使用和管理。
建筑群采用风车型布局来解决高差问题并进行功能分区,风车的中心部位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区,集老年人活动室、医生办公室为一体,方便老年人照护、组织活动、医护工作管理及各种会议的举行,并服务其余四个独立的单元,缩短服务半径,共享服务功能,有效避免部分功能的重复浪费。
建筑核心轴包括大厅、接待、综合服务、办公、竖向交通等公共区域,公共配套区以核心轴为纽带,分散在不同的院落空间内,方便使用;医疗配套位于3#楼接地层,方便就医和日常护理,并靠近次入口,方便转院或接纳特殊病人;餐饮后勤位于2#楼接地层,有独立的架空层区域和庭院活动空间,满足人们饭后休闲娱乐。
高效利用建筑的室内外共享空间,灵活利用架空层区域,巧妙结合高差,结合无障碍设计打造不同的景观节点,从而构成整体景观序列,多层次、多空间,竖向与平面有效融合,形成多维度的景观体系。
结语
希望通过本案的设计,云阳县第二老年养护院不再是一个传统的集中老年居住空间,更能够成为一种社群体系下的微缩社会共治的场所,老人们在这里不仅能拥有周到的服务与沉浸式的疗愈空间,更能在这里觅得精神家园,通过参与社区营建和共治找到归属感,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环境做出决策,激发活力,重燃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