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传世大宅 , 都是稀缺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脉 所沉淀后的时代印记。” - Bill Fang
古城绍兴,是—本打开了的线装书。长长石板路,弯弯小弄堂,写下了晋宋望族的失落和彷徨;圆圆石拱桥,高高方砖塔,记录了隋唐衣冠的荣耀和辉煌。百年建筑与千年的人文古迹,虚拟与现实,历史与传奇,一起交汇在这个江南古城。
安澜府位于绍兴镜湖新区的“中央居住区”的凤林板块,坐拥镜湖繁华核心,独享地上容积率0.76的低密岛屿。
周边三面环水,拥有三向一线湖景。整个园区依地势而建,大面向湖,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实现逐水而居的梦想。
建筑师遵循绍兴古城的城市肌理文脉,回归传统“街、巷、院、府”的空间体系,在规划层次上有序地组织营造都市水乡生活的场景。园区规划通过空间体验感的层层推进,展现深宅贵府的隐奢调性,重塑了绍兴水乡文化的精神内核。
安澜府示范区位于场地唯一的北侧临路界面,契合场所的精神,结合社区入口设置地下亲水安.Lounge,呈现半岛之上的艺术生活场,所见即所得的实景呈现也是未来社区业主步行归家流线的必经之路。
首先,是由社区入口空间引入的到达感,从到达空间的透景,过渡到前场庭院的宏大与生机;第二阶段是亲水安.Lounge的层叠秘境,从地面廊道到下沉庭院再到下沉式安.Lounge,步移景异,利用高差,围合和光影形成不同的空间氛围;第三阶段是小桥流水的文化意蕴,滨河步道将水乡中的小桥,石板路,植物、水景融为一体,沿路走进,与河流同频;最后一重是滨水而居的栖息诗意,以现代手法打造安澜大宅的几何造型,居于此,江南的灵韵便是眼前。
社区入口形象取法于传统建筑屋檐,通过创新的材质与手法,构筑现代的屋顶,演绎出坡顶檐下的东方意境。
“提笔,起,转,折”:我们把对传统美学最深的感悟,以书法的形式,勾勒出了屋檐简洁有力的轮廓,悬挑的大屋顶提供了庇护场所的同时也成为了归家的象征。
屋檐下是乌篷船的斗拱形态,由数以百计相互交织的仿木构架组成,延伸悬挑的构件做法与斗拱的力学原理相反,层层悬挂替代层层叠加,承袭传统的同时也尊重当代材料的自身特性。
为了实现传统美学的纯粹表达,仿木构件之间固定节点的“消隐”是细节设计的重点,工序上自上而下的紧密安装隐藏了层间连接,工艺上的无缝拼接使安装细节完全消隐。
示范区打破传统的平面布局,通过高低的分割手法打造融入森林、溪流等自然元素的多层次安.Lounge庭院空间,穿过一层的悬空连廊,行走在树梢光影。
沿着扶梯走进下沉园林,方能感受到安.Lounge极致的隐奢与静谧。安.Lounge体量超800方,含宴·饮湖上、茶·会知已、沐·轻风、展·赏丛云等服务功能,景致最好的是负一层的开放洽谈区,在室内隔断中构建出一方空间,面向户外由负一层向上延伸的屋檐景观。
大宅展示区聚焦于居住空间的重构和迭代,通过空间尺度的延伸扩张,强化建筑与自然的对景关系,让光线无限充盈于室内,外向空间拥有最佳的观景视野。将建筑公共区域与私人场域完美分隔,形成“主次有序”的空间状态。别墅立面形式上从传统绍兴“三乌”文化中“乌漆墙”获得灵感,通过增加深色的体量,实现体块穿插组合的现代形式,丰富其空间层次和文化韵味。同时通过可推拉开启的金属格栅,重新演绎传统的木格栅窗;并将其设定为立面设计的基本元素,回应传统绍兴的色调与质感,以期创造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后的当代大宅调性。
方案设计过程中总体规划借鉴了“街/巷/院/府”这种水乡传统的城市肌理格局,立面设计也从绍兴三乌中的“乌漆墙”中获得体量组合的灵感。如何实现“乌漆墙”的寓意,同时又能兼顾到大宅的私密与通透的需求,现代建筑和传统形象的链接,如何结合的更加自然、更加“地道”,这种结合度如何把控,这是设计师重点考虑的。
阳台在二层是个突出的体量,并且我们可以采取的设计手段相对灵活,既有采光休憩的需求,同时项目的实际强度比较高,天然的间距很近,我们通过可开启格栅的设计来满足住户私密的需求,当阳台格栅全部开启时阳光射入室内,光线充足,夜晚可将格栅关闭,实现主人私享大宅的感受,这样的设计手法也是我们对绍兴传统“乌漆墙”意向的一种演绎与解读。
体型的组合策略也影响了我们在材料选择上的考量,在地文化也不只能是口号上的空喊,大宅需要质感与厚重并存,所以在材料的比选上我们也尽量贴近绍兴当地的特质。
材料质感的选定与设计图纸闭合,其实只是方案方纸上谈兵的阶段,对于我们而言,更重要是现场的控制与优化,“从未见过”的立面意味着设计上有很多创新的尝试,样板墙的搭建是验证材料、节点、比例的最重要方式,在别墅样板房中,一个是格栅,一个是石材,是反应设计概念与细腻程度的两个核心要素,同时,由于成本并非是无限的,我们还需要在有约束的条件下达到最优解,这是考验设计师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尺。
方案阶段仅用效果图控制的格栅尺寸,是无法敏感感知的,渲染图仅仅是效果的示意,并不能有实际的指导施工的作用。
样板段建起来后,实际评估很不理想,设计师重新找寻实际的案例,而不是Pinterest上的某张图,并去实地考察,比较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上海的养云安缦,整体的呈现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作用。
近人尺度下的格栅运用是个永恒的难题,即使我们找到了合理的对标值,我们还要面临成本控制的问题,养云的尺度虽然足够宜人,但他的目标成本过高,我们仍需要在他的基础上优化与比对,此时单纯的效果图模拟已经缺乏细腻的尺度感受,实际样的多次打样与比对才是更加重要的工作,得益于业主的支持,我们最终得到一个效果优且成本可控的格栅尺寸。
另一个重要的节点是石材,灰色系可用在室外的花岗石选择其实有限(成本有限的前提下),我们也考虑过使用干挂陶板,但实际上样板墙后呈现的效果并不尽人如意,同时业主的营销认为过千万的绍兴顶级豪宅在宣传上陶土板也不能显得贵气。
回到石材这个选题,意大利进口的花岗石品相最正也最符合我们的诉求,但高高在上价格实在难以覆盖项目成本,国产常见的蓝眼睛、珍珠蓝和灰麻要么颜色不正要么缺矿也很难满足设计师的诉求,最后我们采取了一个折衷的方式,选取了景观铺地上常见的章丘黑进行面状拉槽处理,一来通过槽的密度与处理形成了“高级灰”的颜色,二来拉槽的处理方式也增加了别墅近人尺度的细腻程度,同样我们也会面临拉槽密度带来的成本约束,也还是需要反复上墙比对形成双赢的结果。
因为石材拉槽,也会带来收口收边的问题,设计师同样会考虑这个尺度下的细腻。
本案示范区从选材到落地呈现经历了9个月的时间,过程中各个阶段虽有大量的反复但都能得到业主的支持,这种实践机会实属难得。设计师也知道并不是在所有的项目实践中,建筑师都有这样的机会,通过大量的样板实验来得到最优解。市场艰难的当下,我们更应该珍惜手上已有的机会,守住初心,做好建筑师的分内工作,努力实现理想情怀与现实之间的平衡,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甚至获得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