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D 罗霄山脉野生道地中药材文化博物馆 Luoxiao Mountains Wild Genuin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ulture Museum
Luoxiao Mountains Wild Genuin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ulture Museum
设计团队
丨
朱晓东 胡大伟 席文川 梁歌 李轩 朱彤 白凡玉 吕灏冉 刘履荷 张赟 冯正海 赵祯祥 李飞
项目位于湖南省株洲市东南部的炎陵县,是“长株潭”青山水秀的后花园。位于炎陵县鹿原镇的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经前期多轮的调研走访,项目最终选址于炎帝陵寝西侧2公里的旧水泥厂区域。该项目与千里之外的神农架野生道地中药材文化博物馆项目共同传承神农中医本草精神,为系列项目点亮新坐标。
项目用地原为水泥生产厂区域,以周边林地、农田边缘自然为界。场地内包括一条宽约4米的道路和近20栋各类房屋。房屋建造年代不一,形态高低错落,包括几座水泥厂竖罐,一些坡屋面建筑,一栋四层宿舍楼等,目前全部处于废弃状态。
场地内远眺视野开阔,近前为农耕田地,周边有零星居住用房,武深高速从近处穿过;向东远眺2千米为炎帝陵寝,再远处则是群山延绵。
场地内为丘陵地貌,高差丰富,有平台及陡坎。现状建筑跟随地形的抬升,按照水泥工艺流程的顺序逐级布置。
规划设计方案将重点思考放在如何利用工业遗存,进行有效地空间功能组织,并依托大面积药材种植田和绿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观览区域整体形态。
根据鉴定报告的评估,对现状已经坍塌且后续无法利用的建筑,以及安全性等级小于Bsu级别的建筑,按照拆除处理。对处于重要节点位置的低安全性建筑,在全部结构加固的基础上完成改建。对安全性等级等于或大于Bsu级别的建筑,对部分构件进行加固处理后开展利用性改建。
总体规划设计根据拆改留体系,将园区分为五部分,即A区入口接待展示区、B区中心展示广场区、C区工作服务区、D区种质后勤区和E区博物馆建设区。
A区入口接待展示区由入口处的空场配合三栋双坡屋面建筑及两座竖罐共同组成,以接待、展示、会议为主要功能。从A区沿内部道路向上到达C区工作服务区,此区域以乡村医疗工作服务为主。沿内部道路继续向上到达位于场地最北侧的D区种质后勤区,此区域作为种质工作后勤用房。再沿路向东到达B区中心展示广场区,其位于入口接待展示区西侧高台,工作服务区南侧,均以绿地陡坎相隔。中心展示广场区以同心广场为核心,为主要活动举办场地,与其他区域均有栈道或天桥相连。E区博物馆建设区位于中心展示广场区南侧,药材种植田西侧,处片区内最高点位置。博物馆隐于林地而显露于药田之上,将林景、田景、远景统一纳入设计考虑。
车行道路依托工业遗存区内原有道路的改造升级,满足消防宽度。园区内实行人车分流体系,各区域间通过栈道、引桥相连。人行主流线从入口接待展示区出发,通过栈道,到达中心展示广场,而后通过栈道可向北到达工作服务区,向南到达博物馆区。整个园区营造层层递进之感,最终到达视野开阔的博物馆悬空展廊。
园区内各功能用房根据结构保存状况,进行加固及改建。加固及改建建筑增加钢结构作为新结构支撑,同时,利用墙体的退后,形成连续游廊空间。部分山墙以原始砖石重新垒砌,配合木制装饰的外露,营造建筑的历史质朴感。
园区内三座水泥罐,作为工业遗存的标志物,改造成为种质展示库。拆除水泥罐周围的加建结构,保留圆柱体。在此基础上,对罐体内部进行改造,增加旋转楼梯、种子展示架及屋顶玻璃台。水泥罐体以原始粗犷的肌理,配合新的自然光照及投影光亮,进行垂直空间内光与影的体验。
Museum Architectural Design
新博物馆位于园区的西南侧,丘陵地形的山腰处,处于整体游线的尽端。其与山势结合,具有最佳的观景视野,集展览、交流于一体。博物馆以圆形筒状建筑为构成语言,成为园区的点睛形体。
博物馆单体,尝试与场地的山、林、田、谷、石产生关联,与风、光、雨产生互动,与道地中草药田产生共鸣;同时,以坐标原点的形式,将“同心本草”、“ 同源匠心”和“ 同筑中国心”的理念保留于设计中。
博物馆设计借工业遗存的场地组织,以“藏山+悬空”的形式,融入周边环境。博物馆设计理念以“华盖”为雏形,逐步演化为蟠龙俯身再拜炎帝之感。
新博物馆建筑分为四大部分,即:入口接待办公区、展览展示区 、后勤区、屋顶观景区。
建筑的环形部分以钢结构构筑,通过6组组合柱,支撑环形布置的主桁架结构,桁架结构高度2.1m。展厅空间悬吊于主桁架结构下,最大限度地减小吊杆尺寸,形成最佳的通透感。
圆柱体部分则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与环形钢结构部分完全脱离,设分隔缝。剪力墙壁厚400mm,通过内外筒的方式,支撑筒壁来自于山体土堆的压力。
建筑以 270°水平圆环为展示和交流中心,以圆柱空间为后勤服务空间。通过沿山坡设置的悬空引桥,参观者可达到圆柱建筑的底层主入口。在二层平面上,形成一圆一环嵌套的水平流线。
建筑的垂直交通由“引桥-圆柱-圆环-圆柱-露台”的节奏形成。通过引桥进入圆柱体一层后,经内部环形楼梯或电梯,到达圆环展示空间层。建筑内有三条疏散走道,分别位于环形部分和圆柱体部分。通过环形部分的疏散钢梯,可直接到达室外药田种植区。
绿建设计重点关注夏季通风遮阳体系及排水体系。通过被动式节能技术,以“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为原则,利用山谷自然风,促进室内空气流动;同时,配合深远的出挑屋面及Low-E玻璃,达到夏季节能的目的。
环形展示厅,外表面为糙面混凝土饰面板,立面为高透low-E玻璃,支撑柱为钢结构裸露,氟碳喷涂。圆柱体及引桥部分的表面,展现混凝土结构本身质感,与园区内保留的水泥厂竖罐立面相呼应。
建筑内部形成穿越式参观交流空间,视野开阔。在环形展廊的径向位置,设置轻质展示隔墙,隔墙灵活可变,满足不同的展览展示需求。
罗霄山脉野生道地中药材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探索创新与自然的融合,寻求传承与发展的过程。
博物馆建筑设计尊重这片场地的历史特点和环境地貌,寻找旧与新的对话。
通过恰如其分的设计语言,致敬炎帝在农耕文明与中草药文化上的历史功绩。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