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砖砌体、模板、砼结构、抹灰、水电安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砖砌体、模板、砼结构、抹灰、水电安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发布于:2024-05-30 09:31:30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一、砖砌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


     


1、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1)控制砂的含泥量。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强度等级小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砂浆做到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2h和3h内使用完毕。灰槽内的砂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翻动、清底。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配制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时,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天。消石灰粉不得直接使用于砌筑砂浆中。


(2)要重视砂浆试块的制作,强度等级评定要符合现行标准规定。
(3)配齐计量工具,严格过磅,计量准确,根据砂子含水率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用水量。


     

     


2、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


     

     

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和易性)稠度,确保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2)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必须提前1~2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防止造成砂浆不饱满、粘结差。


     

     


3、砌砖不按规定留槎,组砌方法不正确


     

     

防治措施:
(1)控制好第一皮砖的竖向灰缝,在保证砌砖灰缝8mm~12mm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2)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双面挂线。
(3)构造柱部位必须留置马牙槎及设置拉结筋,马牙槎要求先退后进,进退均为五皮砖。临时间断处留槎必须顺直,不得偏轴线。
(4)独立柱及长度小于240mm的门垛、窗间墙必须采用实心砖组砌,且必须错缝搭砌,防止出现包心柱和通缝。


     

     


4、框架柱拉结筋漏设,位置不当


     

     

防治措施:
框架柱拉结筋应按砌块模数后焊设置,杜绝边砌边焊,检验合格后方可砌筑,或采取环氧树脂植筋法,但必须保证材料合格和经三方现场拉拔试验确定。


     

     


5、砌体开裂(砖砌体隔断墙和填充墙与混凝土框架梁、柱接触处、错层砖砌体、顶层墙体裂缝)


     

     

防治措施:
(1)强化图纸会审力度,在图纸会审时对砌体结构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从设计上采取技术措施。


(2)填充墙与现浇混凝土梁柱交接处,必须按规范要求设置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防止温度变化造成墙体裂缝;钢丝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200mm。当外墙采用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应全墙满挂钢丝网;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9mm,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大于300mm。钢丝网应设垫块,不得将网紧靠墙面固定,抹灰前经检查钢丝网设置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始抹灰,确保钢丝网的抗裂作用。


(3)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8m;灰缝砂浆应饱满密实,嵌缝应嵌成凹缝。当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间,至少间隔14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外墙的架眼等孔洞应先进行清理后,浇水湿润再补砌砖,灰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密。


填充墙砌体根部应砌筑不小于200mm高实心砖,当填充墙砌筑材料抗裂性能较差,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加设构造柱,墙超过4m高时,其中部位置宜设置与柱相连的水平系梁。


(4)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Φ6@50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200mm。


消防箱、配电箱、水表箱、开关箱等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剔凿,其背面的抹灰层应满挂钢丝网片,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9mm。


(5)外围护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应按抗裂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与墙梁或采取其它可靠拉接措施。构造柱钢筋宜采用预埋,上下钢筋应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拉结筋应与墙、柱连接牢固,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拉结筋设置可采用预埋和植筋的方式。


(6)住宅纵向长度超过规范规定时,必须设伸缩缝(缝宽不小于60mm,并应防止杂物散落其内)。


(7)屋顶宜优先采用女儿墙形式,且应将墙体构造柱延长到女儿墙内。


(8)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顶层墙体开裂:
1)顶层砌筑砂浆等级不低于M5;
2)顶层圈梁下0.3m和每隔0.5m增设砖砌体水平灰缝钢筋(共3道),370mm增加3ф4,240mm增加2ф4,位置在顶层端部从山墙起两间范围内的内外纵墙及承重横墙;变形缝两端两间范围内的上述墙体;顶层的内横墙靠外墙一边2m范围内(伸入外纵墙每侧500mm)。


3)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及山墙与内纵墙交叉处均应设构造柱;内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增设抗裂柱(图1.1和图1.2),抗裂柱仅在顶层设置,其上下端锚固于相应上下圈梁内。


     

     


6、墙体渗水


     

     

(1)现象:
1)住宅围护墙渗水。
2)窗口与墙节点处渗水。


(2)原因分析:
1)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内装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不均,抹灰易发生裂缝和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身渗水。


2)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过梁底未设滴水线或滴水线厚度、度不够,室外窗台板高与室内台板。室外窗台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3)窗框四周与墙体之间塞口没有认真堵塞和嵌抹密封膏,或窗框保护带没有撕净,导致渗水。


4)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当。


(3)防治措施:
1)外墙不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如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外墙填充墙砌筑材料的应采用专用砂浆砌筑,应增加外墙防水构造层或找平层,其抹灰材料应选用抗裂防水砂浆以防墙面开裂,粉刷三遍成活,以保证防水效果;且每层抹灰厚度应不大于10mm,当抹灰厚度≥35mm时应有挂网等防裂防空鼓措施。


2)外围护填充墙上不宜留设脚手眼、穿墙洞等。对墙上留设的孔洞,应有防治渗漏开裂的专项施工方案,孔洞填塞应采用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分次填实,不得用砖和普通砂浆一次填塞。


3)外围护结构应严格控制门窗预留洞口,外围护填充墙门窗洞口应留置,洞口两边应砌筑实心砖,认真熟悉设计文件,了解门窗与墙体之间采用嵌缝材料及密封要求,不得使用混合砂浆嵌缝。窗下口应做混凝土窗台板,窗台应做10%排水坡度。


4)外墙架眼、孔洞、基层处理及找平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抹灰前应先堵好架眼及孔洞,封堵应由专人负责施工作业,对孔洞封堵质量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并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封堵脚手架眼和预留的孔洞时,应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然后采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封堵严密。并在洞口内外墙面采用大于孔洞边缘150mm、直径不应小于0.9mm热镀锌钢丝网固定好后再进行抹灰。不得采用砖和普通砂浆一次填塞封堵。


5)对混凝土、填充墙砌体基层抹灰时,应先清理基层,抹灰前墙面应浇水。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确保砂浆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抹灰面层严禁使用素水泥浆抹面。必要时,可在基层抹灰和面层砂浆之间增加耐碱玻纤网。


抹灰应分层进行,抹灰总厚度超过35mm时,应采取加设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采用预拌砂浆时,应由设计单位明确强度及品种要求。
墙体抹灰完成后应及时喷水进行养护。


6)外墙采用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宜采用全面挂金属网,以防外墙开裂。内墙宜采用耐碱玻纤网。


     

     



   

二、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1、模板安装

(1)梁、板模板


     

     

现象:
梁、板底不平、下垂、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胀模。


原因:
模板龙骨、支柱刚度、强度不够,支柱基础下沉,底模未按标准要求起拱。


防治措施:
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模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按标准要求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确保梁的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2)柱模板

1)胀模、断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


     

     

原因: 柱模板强度、刚度不够。
防治措施: 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2)柱身扭向。


     

     

原因: 校正时未进行双面校正。
防治措施: 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临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以使柱模不扭向。


     

     


3)轴线位移


     

     

原因: 柱支模时未拉通线。
防治措施: 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柱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3)墙模板

1)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


     

     

原因: 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够,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未认真操作。
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是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


     

     


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


     

     

原因: 模板根部缝隙未堵严,模板内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浇筑前未座浆。
防治措施: 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用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和配比的纯水泥砂浆座浆50mm厚。


     

     


3)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


     

     

原因: 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
防治措施: 门窗模板内设足够的支撑,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牢固。


     

     


(4)模板缝隙跑浆


     

     

原因:
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靠。
防治措施:
模板拼装时缝隙垫海绵条挤紧,并用胶带封住。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5)标高偏差超标


     

     

原因: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防治措施:
1)由专人进行测量,各种测量仪器定期校验。主体施工阶段应弹出标高和轴线、房屋开间方正控制线等。准确测量,认真记录,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2)严格控制现浇楼板厚度,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现浇板厚度控制标识,每1.5㎡~2㎡范围内用钢筋头设置一处,上边测量楼面+0.05m标高线,浇筑混凝土时现场人员根据标高线浇平混凝土,并随时检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累计误差。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控制点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 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5)砌筑填充墙和装修阶段应严格所弾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6)楼梯踏步模板应考虑装修厚度。


     

     


2、模板拆除

(1)混凝土表面粘连


     

     

原因:
由于模板清理不好,涂刷隔离剂不匀,拆模过早所造成。

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


     

     


(2)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


     

     

原因:
1)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
2)操作人员不认真,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造成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

防治措施:
1)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质量验收标准中的要求方可拆模。
2)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用大捶、撬棍硬砸猛撬。


     

     



   

三、现浇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1、蜂窝


     

     

原因: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防治措施:
根据钢筋间距确定混凝土骨料规格,做好配合比。模板缝隙处理作为一道工序,要堵严。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 mm厚。


     

     


2、露筋


     

     

原因:
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防治措施:
钢筋垫块按规定垫好,钢筋绑扎位置要保证不位移。混凝土振捣应防止漏振或过振。


     

     


3、混凝土麻面、粘结


     

     

原因:
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防治措施:
支模时应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并刷好隔离剂,控制好拆模时间。


     

     


4、孔洞


     

     

原因:
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
钢筋较密的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棒,防止混凝土漏振。


     

     


5、缝隙与夹渣层


     

     

原因:
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防治措施:
混凝土支模及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混凝土或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mm厚。


     

     


6、墙体烂根


     

     

原因:
支模前未每边模板下口未找平,模板下口不严密,混凝土漏浆。


防治措施:
支模前在每边模板下口抹找平层,保证模板下口严密。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无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7、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酥松脱落


     

     

原因:
(1)木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
(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3)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温度低,未采取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冻、酥松、脱落。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浇水湿透。
(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应立即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避免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3)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应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冻。


     

     


8、位移、倾斜


     

     

基础、柱、墙以及预埋件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产生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偏移,或柱、墙垂直度产生一定的偏斜(称倾斜),其位移或倾斜值均超过允许偏差值。


原因:
(1)模板支设不牢固或斜撑支顶在松软地基上,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位移或倾斜。如杯口采用悬挂吊模法,底部、上口如固定不牢,常产生较大的位移或倾斜。
(2)门洞口模板及预埋件固定不牢靠,混凝土浇筑、振捣方法不当,造成门洞口和预埋件产生较大的位移。
(3)放线出现较大误差,没有认真检查和校正,或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造成轴线累积误差大,或模板就位时没有认真吊线找直,致使结构发生歪斜。


防治措施:
(1)模板应固定牢靠,对独立基础杯口部分如采用吊模时,要采取措施将吊模固定好,不得松动,以保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2)模板应拼缝严密,并支顶在坚实的地基上,无松动;螺栓应紧固可靠,标高、尺寸应符合要求,并应检查核对,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倾斜。


(3)门洞口模板及各种预埋件应支设牢固,保证位置和标高准确,检查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4)现浇框架柱群模板应左右均拉线以保持稳定;现浇柱预制梁结构,柱模板四周应支设斜撑或斜拉杆,用法兰螺栓调节,以保证其垂直度。


(5)测量放线位置线要弹准确,认真吊线找直,及时调整误差,以消除误差累积,并仔细检查、核对,保证施工误差不超过允许偏差值。


(6)浇筑混凝土时防止冲击门口模板和预埋件,坚持门洞口两侧混凝土对称均匀进行浇筑和振捣。柱浇筑混凝土时,每排柱子底由外向内对称顺序进行,不得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以防止柱模板发生倾斜。独立柱混凝土初凝前,应对其垂直度进行一次校核,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


(7)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防止模板产生变形或预埋件位移或脱落。


     

     

   

四、抹灰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


     


1、抹灰层空鼓、裂缝


     

     

(1)产生的原因:
1)抹灰前基层不清理、不湿润。
2)混凝土基层未“打毛”。
3)抹灰工序不正确。
4)抹灰厚度不当。
5)抹灰后不养护。
6)抹灰层无界格缝或界格缝间距过大。
7)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8)砂过细或含泥量超标。
9)各抹灰层强度相差过大。


(2)治理措施:
1)抹灰前基层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2)对部分混凝土面需要抹灰时对其表面进行“糙化”处理。
3)抹灰工序不应颠倒,必须先抹水泥,后抹白灰。
4)抹灰时不能一次抹的太厚,每层厚度不超过10mm,而且每遍不能跟的太紧,防止灰层坠裂。
5)抹灰后喷水养护要及时。
6)外墙抹灰时应界格,横向以上、下窗口界格为宜,竖向界格以间距不超过3m为宜,外墙界格缝间距一般为1m左右。界格材料及方法根据设计而定。
7)抹灰所用的水泥在施工前应做安定性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8)砂应采用中砂,使用前应过筛,含泥量不应大于3%。
9)一般底层砂浆强度不宜高于基层墙体,中层砂浆强度不能高于底层砂浆,严禁用素水泥浆挂面。


     

     


2、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空鼓、裂缝、脱落


     

     

(1)产生的原因:
1)基层处理不好。
2)预埋木砖(件)位置、方法不当或数量不足。
3)门窗洞口与门窗之间的缝隙填嵌不严密。


(2)治理措施:
1)抹灰前基层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2)木砖数量及位置应适当,门窗口上下第4或第5皮砖放置一块,木砖应做成燕尾式并做防腐,埋设在丁砖层。
3)非普通黏土砖及120砖墙砌体,应预先将木砖放置在符合砌体模数的混凝土预制块中待用(非木门窗应预先埋置符合砌体模数的混凝土预制块)。
4)门窗塞缝应作为一道工序有专人负责。门窗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全部塞实并养护,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抹灰。
5)框和抹灰层之间预留界格缝,用密封材料嵌填。


     

     


3、抹灰面不平整、阴阳角不方正


     

     

(1)产生的原因:
1)没有进行找方、贴饼、冲筋。
2)面层抹灰时接槎随意,接槎处重复抹压造成比大面高。
3)压光时间掌握不好,压抹遍数不够。


(2)治理措施:
1)抹灰前根据墙面及阴阳角情况,抹灰饼,找规矩。
2)冲筋应在建筑物大角,房间阴阳角及门窗阳角部位充立筋以控制其垂直度。
3)内墙抹灰留槎应甩在阴角处及管道后边,室内墙面如预留洞口为保证其平整,可将整块墙面的抹灰甩下一起施抹。
4)要求抹灰甩槎应留直槎,分层成踏步状留置。
5)罩面灰抹完后,要待其内的水分被底灰吸收后表面没有明水时,再抹压。面层压光工作坚持2~3遍使灰层初凝,达到表面无抹纹。


     

     


4、外墙抹灰裂缝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供应商的货源,确保粉刷用砂为中砂(细度模量不小于2.4,砂的含泥量低于2%)。
(2)严格控制水泥存放时间。先进场的先用。
(3)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防裂缝措施材料,严格控制每层粉刷厚度和粉灰材料配合比。对于不同材料的墙体,分别采用防裂缝措施,按工艺要求施工。


     

     

   

五、水电安装部分


     


1、室内给水安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

(1)室内给水隐蔽管道漏水或断裂


     

     

表现在地面或墙面局部返潮或渗水严重影响使用。
1)原因分析: 一是水压试验不严格;二是管材、管件有裂缝或砂眼以及接口处渗漏;三是管道支墩位置位移,受力不均匀,造成接口处断裂;四是冬季施工时水压试验完毕后管道内水没排净,造成管道或管件冻裂;五是管道埋土未夯实,造成管道接口处受力过大,接口处渗漏。
2)治理方法:
要在施工前严格检查管材及管件的产品质量,严格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施工及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管道严禁敷设在冻土或未经夯实的松土上,管道支墩要按规定设置;冬季进行水压试验完毕后要用空压机吹洗干净;管道埋土要分层夯实,避免管道局部受力过大,造成接口处渗漏。


     

     


(2)给水管漏水


     

     

表现在管道通水后接口处或管件渗漏。
1)原因分析: 未按规定进行水压试验;热熔或电熔温度过大和过小,没按规定施工;管材管件本身产品质量不好。
2)治理方法:
要把好材料进场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要严格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施工及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水压试验。


     

     


(3)管道结露


     

     

表现在夏季管道结露,特别是安装在顶棚的给水管道会误认为管道漏水。
1)原因分析:
管道没有防结露保温措施;保温不严密,保温厚度不够;保温材料不合格。
2)治理方法:
按设计要求选择保温材料。认真检查保温质量,确保保温层厚度和严密性。当设计无要求时施工单位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


     

     


2、室内排水安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

(1)塑料排水管道穿楼板处漏水


     

     

防治措施:
1)易产生积水的房间,如厨房、厕所等,应设置地漏。
2)地坪应严格找坡,坡向地漏,坡度以1%为宜。
3)排水塑料管穿楼板处应做套管,并在套管外壁设置与管道同材质的止水环,与细石混凝土接触的管外壁可涂刷胶粘剂再涂抹细砂,模板支设要牢固,与楼板接触紧密、无缝隙,浇捣细石混凝土分两次进行,细心捣实。


     

     


(2)排水管道堵塞


     

     

防治措施:
1)及时封堵管道甩口,防止杂物掉进管内。
2)管道安装时,应对管道对光检查,是否有杂物。
3)卫生器具安装前认真检查管道甩口,并清理管内杂物。
4)保持管道坡度顺直,不得有倒坡。
5)合理使用管件,埋地管道应使用Y型三通、立管底部应使用两个45o弯头,以便流水通畅。
6)验收前应做管道通球和通水试验检查。


     

     


(3)排水管道甩口不准


     

     

防治措施:
1)预流孔洞时应掌握卫生器具的安装尺寸,套管绑扎要牢固(以免浇灌混凝土时位移)。
2)立管安装前应对照图纸对预留的孔洞进行修正,必要时应做样板。


     

     


3、开关、插座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

(1)常见质量问题


     

     

1)接线盒埋设深,特别是木装修和软装修时埋设深,开关、插座安装后留有火灾隐患。
2)钢管配管进入箱盒没固定,丝接没有根母或备帽造成接线盒接地不好。
3)开关、插座盒高度及离门窗立面位置不一致。


     

     


(2)常见质量问题治理计划目标


     

     

在施工前作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时,对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应进行重点交底,施工时应先做样板,以样板开路,施工单位对易出现质量通病进行重点检查,采取措施,监理人员应及时检查,以免返工重做,造成浪费。


     

     


(3)采取措施


     

     

1)接线盒埋设深应加套盒,钢制接线盒加套盒应采用焊接点焊在一起,点焊应不少于2处长度不应少于10mm,镀锌盒应在套盒底部加设孔耳与原盒对应用螺栓连接,连接不少于2处,使接线盒为一个电气通路,保证接地良好。套盒应与墙面或板面平齐,消除火灾隐患。
2)钢管配管进入箱盒没固定,丝接没有锁紧螺母或备帽,在穿线前就应对配管进行检查,发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处理,非镀锌管可采用焊接,镀锌管丝接必须加锁紧螺母或备帽。
3)开关、插座盒高度不一致,是预留时所造成,穿线前检查开关、插座盒,高度不一致应调整或重新安装。


     

     


4、接地装置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

(1)常见质量问题


     

     

1)接地装置埋设深度、长度不足。
2)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搭接倍数或焊缝面和长度达不到要求。
3)接地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的连接,在垂直接地体的顶部焊接。
4)用钢管或角钢做接地体端部,锤击时砸劈。
5)焊缝处防腐处理不好。


     

     


(2)常见质量问题治理计划目标


     

     

在施工前应对经常发生的常见质量问题有针对性的计划:重点检查,要求达到符合规范要求,电气工程师应对隐蔽工程进行平行检查。


     

     


(3)采取措施


     

     

1)接地装置沟、槽、坑开挖后应对深度、长度进行现场复检,进行实测实量,电气工程师应认真检查。
2)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连接应按《DL/ T 5161.6-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的标准要求搭接或焊接,并保证焊缝面和长度满足要求;并严格检查,并经监理(建设单位)检查验收后,方可隐蔽。
3)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连接,水平接地体应在垂直接地体顶部50mm以下。
4)钢管或角钢接地体顶部应作保护帽,防止劈裂。
5)焊缝处防腐应清除焊渣,刷沥青漆两度,不得使用块状沥青涂抹。


     

     


以上措施各项目部相关人员在施工前应认真熟悉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和标准图集,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和工程特点,在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时有真对性的提出各项合理性建议,按此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制作结构样板模型及工艺宣传挂图。特别是对容易出现渗漏开裂的屋面、卫生间、内外墙、门窗等部位要制作施工工艺实物展示间,实行样板引路。项目部同时要成立以技术负责人牵头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所有作业班组进行书面交底和针对样板进行可视化交底;切实做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防治工作。


(4)节点做法

1)彩钢屋面避雷引下线防渗漏节点做法



2)彩钢屋面避雷带支架防渗漏节点做法



3)斜屋面彩瓦避雷引下线及避雷支架防渗漏节点做法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81 万条内容 · 158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给你常用45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频率及取样要求

  收集的常用45项公路试验检测项目、频率及取样要求。欢迎收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