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是人的基本需求,而诗意地栖居是关于居住的最高理想。在基本需求和最高理想之间,横亘着一座建造之桥。在通往中国乡村振兴的桥上,我们面对的是无数真实且鲜活的个体。 在高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在混凝土技术趋于成熟的语境里,中国乡村的建设推进迅猛。为了满足基本需求,自建房往往来不及思考什么是设计就开始动工了。为了快速廉价地建房,一些工头会根据现有的经验来排墙立屋,图纸往往是直接套用的。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乡村住宅的外形和内部格局大同小异的原因。
居住是人的基本需求,而诗意地栖居是关于居住的最高理想。在基本需求和最高理想之间,横亘着一座建造之桥。在通往中国乡村振兴的桥上,我们面对的是无数真实且鲜活的个体。
在高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在混凝土技术趋于成熟的语境里,中国乡村的建设推进迅猛。为了满足基本需求,自建房往往来不及思考什么是设计就开始动工了。为了快速廉价地建房,一些工头会根据现有的经验来排墙立屋,图纸往往是直接套用的。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乡村住宅的外形和内部格局大同小异的原因。
住宅的内部布局一旦被统一,将一定程度上限制个人生活的自主性。家宅是人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差别非常大。在如此大的差别下,相似的住宅空间显然无法满足诗意栖居的理想。
在这点上,日本的别墅住宅设计值得借鉴。例如,东京的建设用地稀缺,住宅的用地面积往往仅有几十甚至十几平方米。但是日本建筑师在有限的地块上创造出了丰富的居住样态,延续了当地的街区文化和邻里关系。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也有一些优秀的建筑师,他们抵抗着套用图纸的低质量建造,从使用者生活的环境出发,尝试利用当地的施工工艺、易获取的材料来营造空间。他们尊重屋主的生活习惯,设计出了既满足功能需求同时又具有空间精神的场所。
本文将要介绍的一些乡村别墅住宅设计作品,以地方风土为出发点,在对原场地深度踏勘的基础上形成设计。它们有的保留场地古树形成庇护感强烈的空间,有的顺应场地的水系来营造景观,有的利用场地高差来丰富行走体验,有的用设计来探讨围合、覆盖等建筑学本体语言,有的试图从低成本建造的角度讨论什么是可持续的、绿色的、可以生长的建筑。其面貌与普通乡村别墅截然不同,让人看到了中国乡村住宅设计的亮点。建筑师大胆尝试各种方式,运用多种空间组织模式,结合地方材料,在有限的基地面积和低技术的乡村施工环境下创造出了众多优秀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人们可以看到和煦的阳光洒在客厅的地板上,听到庭院里的鸟鸣,感受到了远眺山景的惬意,居住的诗意在纸面涌现。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里,唯有脚下的厚土是源源不断的创作滋养。古往今来,建筑家的创作往往始于住宅。一位优秀的建筑师,必然是一位生活家,用作品回馈生养自己的土地更是建筑师的理想。中国乡村需要更多这样的建筑师和作品!
——摘自《建筑师的乡村设计:乡村自建别墅住宅》郦文曦撰写
01重庆 ? 椒园——稻田里的农舍之家
项目地点:重庆市
建筑面积 :750 ㎡
设计公司:悦集建筑
主创设计师:李骏、何飙、田琦
设计团队:李涛、胥向东、张茜、王源盛、吴猛、王月东、王潮(实习)、李飞扬(实习)
室内设计:重庆尚壹扬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PrismImage建筑摄影、偏方摄影、悦集建筑、田琦
重庆 ? 椒园地处重庆近郊乡村,位于一处马蹄形陡崖的平顶之上,林木葱郁,视野开阔,是典型的西南山地田园风光。基地周边散落着各式各样的民居,或石砌,或砖筑,或夯土,成组成群或独立修建,保留着乡村发展各个时期的修建特色和新旧更替的改造烙印。每户居所都有各自的前庭后院或屋顶露台作为生活劳作场所和作物晾晒场地。业主向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乡居生活,希望在这片土地建造属于他们的郊野乡居。房子周围开垦稻田、鱼塘、果园,还有辣椒地……这是一座真正生长在土地上的农舍。建筑将以何种状态参与到这样的乡村肌理和景观秩序之中,是设计者重点思考的问题。
椒园位于马蹄形陡崖的平顶之上
群山绵延,林木葱郁,视野开阔
圆,似乎与场地有着天然的亲近,在包围之势中包围,用宽博的姿态融入土地,而不是做生硬的切割与占据。设计师通过圆弧形夯土围墙建立起建筑与场地的对话,这是自然发生的选择。带有弧度的围墙上开了许多不同尺度的洞口,通过减法使土墙变“轻”变“透”,内外对望,互通声气,营造出流动的感官体验。
圆与方并非定式,而是基于当下场所语境做出的判断。在尺度的处理上,建筑会更松更淡一些,更多的空间留给环境与自然。无需刻意营造,建筑与土墙的边界自然围合出了大大小小六处庭院。院落彼此之间相互渗透,又与院墙外的田地产生互动,使置身建筑的人有如入郊野般的恍惚。
构思过程
建筑空间轴测图
建筑入口,视线隔而不断
内院空间,每一处停顿与转身皆是景致
水景庭院,池中的树兀自生长
后院与百年香樟树,树荫撑开,围聚茶歇
土墙是西南地区传统民居常采用的建造方式,有质朴的外观和很强的气候适应性,但由于传统工艺的缺陷,其结构强度和防雨防潮性能较差。设计中建筑外围采用了现代夯土的工艺来实现外围土墙的质朴造型,建造实施的过程反复调整用料配比进行试验,以期达到材料预想的色彩和质感。夯土墙上大尺度的洞口建造也是一个挑战,采用创新的夯土施工技艺实现了预期与完成效果的一致。
夯土材料对比试验
夯土墙洞口施工工艺
重庆 ? 椒园是回归田园的乡建探索,讨论在地性的表达,充分尊重乡村山地 肌理的随机特性和原始的地貌植被,以外圆内方的谦逊姿态融入场地与自然。建筑与圆弧形土墙相互交错营造出丰富的院落空间,夯土、白墙与青瓦构成主色掩映建筑,低调栖于野上。院墙之外,银杉、稻禾、果蔬、花椒……生长灿烂。希望椒园成为带着烟火温度和泥土芳香的心灵归处。
院墙之外,稻田秋收
02龙游后山头 28 号宅——乡居倒影,旧风景里的新家
项目地点: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后山头村
用地面积:800 ㎡
建筑面积 :400 ㎡
设计公司: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主创设计师 :陈夏未、金拓;设计团队: 柯礼钧、王凯、沈俊彦、周建正
室内设计:陈夏未、金拓
软装设计: 黄志勇、王杰杰
景观设计:陈夏未、肖钳平;摄影: 施峥
龙游是浙江南部的一座小县城,位于平原与山地的交界处,从杭州坐高铁一小时抵达,出高铁站沿着乡野小路驱车 5km 即可到达项目所在的后山头自然村。该村仍然保持着乡村特有的风貌,基地南边的大片水田一直延展到不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一幅熟悉的旧时乡村风景。
建筑占地由一个 12m×10m 的方块组成。前院桃李盛开,花色不断,后院则栽植银杏。一楼客餐厅与前院之间用 7m 宽的水泥地面将其相连,作为室内活动的延伸场所。入口大门作为序幕,带连廊的挑高空间,通透而不缺乏仪式感。
—部魔方楼梯串联起一楼公共客餐厅、二楼立体家庭厅、三楼阳光茶室,最后到达半遮半透,适应天气变化而又兼顾屋顶检修的大露台,在此眺望远处的风景。室外的风景伴随着连续通透的公共空间,步移景异,是整个建筑的核心。五个卧室被合理分配在主线周围,卧室内秉承简约干净的装饰风格,透过大玻璃窗观望山景农田,别有一番休闲韵味。
水田与夕阳下的建筑
内在丰富、外表朴实、色彩素雅是设计师们对江南乡村建筑的基本诠释。节约造价的同时,也确保能耗最低。在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的双坡顶下,适当设置部分老虎窗、天窗,丰富立面的同时改善了北向房间的采光。入口垂直到顶的玻璃幕墙作为立面的主轴,各功能空间大小不同的窗户组合,构成了建筑的几何表情。屋顶在混凝土屋面上再做一层传统木屋架大挑檐,之间留有空气流通层,木屋架丰富了建筑细节,保温与美观结合。外墙掺入稻草的质感涂料以及当地石材的基座表达了浓浓的乡村特色,继而融合在整个乡村肌理中。
建筑背立面
建筑入口
客厅
露台与阅读空间
露台
乡村私宅的模式是田园包围建筑,绿地充足,院子以硬地为主要景观,减少建筑周边蚊虫的滋生,便于打理、晾晒等各种活动。一处小小的菜园既能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也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亲近自然,了解乡村。建筑内部空间通透连续,随便一喊,一家人都能听到,便于交流。屋顶木结构大屋檐,防雨的同时便于燕雀栖息,人与自然也更加亲近。今天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要的是在当代的生活中融入了乡村特有的诗意。将熟悉的旧时风景和当代生活作为骨骼,想象一个全新的家。
次卧
03 四合宅——“开放式”四合院里的休闲度假空间
项目地点:河北省唐山市
用地面积:约 820 ㎡
建筑面积:265 ㎡
设计公司: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主创设计师:韩文强
建筑及室内设计:姜兆、胡博
结构设计:张勇
水电设计:郑宝伟
暖通咨询:JAGA
撰文:韩文强
摄影:王宁
该项目地处唐山市郊,地势平坦,周边由果树林、农田和溪流环绕,风景优美。场地东侧有一座粮食加工厂,这是由建筑营设计工作室早年设计的坡屋顶围合式建筑。项目用地上曾有一栋木屋,是十多年前典型的木结构建筑样式。业主不太喜欢这个木结构建筑,为了追求更好的空间品质,户主决定将其拆除并在原址新建一座房屋。建筑的基本功能是休闲度假,既可以居住,也可以用来接待客人。
建筑鸟瞰图
设计概念源自传统居住空间原型——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内向型的建筑,由四向房屋围合一个庭院。建筑外部是封闭的,进入内部则完全开放,这使得个体生活缺乏私密性。结合这个特定场地和度假休闲的使用条件,设计师们决定把四合院变型成为“四合宅”。在保持四向房屋各自独立的前提下,将“院”置换为有顶的厅,将四面围合转变为四面开放,让厅堂与外部优美的风景互通共存,同时保证个体生活的私密性与接待活动的开放性,各得其所。
主立面
建筑夜景
客厅夜景
整座建筑建立在台基之上,四向房屋分居于台基的四角,共同构建出建筑的领域界四个房屋对外封闭,对内则包含不同尺度的内院,为室内提供景观和采光。房屋容纳了住宅中私密性功能和服务空间,比如卧房、书房以及厨房、设备间等。它们相互隔离,避免干扰。由四向房屋向内支撑起一片坡屋顶。屋顶之下是一个自由灵活的公共活动区域,包括会客、就餐、钢琴演奏等公共活动在此发生。透过玻璃门窗,公共活动亦可向外延伸至四个方向的室外平台,共享周边绿意盎然的风景。
控制空间、结构与材料的逻辑关系,围绕乡村休闲空间的基本特征,呈现物料的本真之美。四间房屋采用钢框架 混凝土板,现浇木模板混凝土顶板直接显现于室内空间之中。墙面使用了一种米黄色页岩砖。设计利用双层清水砖墙构造,在墙内空腔设有保温层,保证热工性能的同时,也保持了内外一体的砖材料肌理和质感,并隐藏结构、空调等设备管线。墙面在庭院部分由实砖渐变为漏砖,让房屋内外保持着光线和空气上的流通。室内外台基地面也全部由米黄色砖铺砌而成。公共空间屋顶采用了木结构密肋梁,屋面覆盖火烧板屋面瓦。木与砖材料的结合,共同营造出室内空间朴素、温暖、自然的氛围,并且由壁炉、餐台和钢琴进一步定义了不同公共活动区域。
04间之家——在分离与穿透之间的日常
项目地点:浙江省江山市虎山街道何家山
建筑面积:415 ㎡(主体) 39 ㎡(土灶房)
建筑层数:3 层(带一个夹层)
建筑高度:10.7m
设计公司:郦文曦建筑事务所
主创建筑师:郦文曦
设计团队: 林上亮、来鹏飞、葛勇建、王红英
摄影 :郦文曦、范舟、徐一菲
本案项目位于浙江省衢州江山市何家山。村子里最初规划的 30余栋自建房用地均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位置。靠近道路的“间之家”的用地虽然前区开阔但是朝向不佳,大面积的北侧庭园无法受到光照。周围的房屋未经设计,是典型的近三四十年内的农村自建房,其间电线密布,野草间生。
“间之家”就是在这样一个粗粝的场所里生长出来的。建筑墙体以窄木模板混凝土制作,希望延续手工的感觉,大部分外墙上了一层白色乳胶漆,以弱化手工的痕迹。建筑内部则充分保留植物印痕和素混凝土的质感,外围墙丝毫未翻新,还是保留了老屋拆除时候的老墙。它不漂亮,但是有过去的气息。设计师想以这种冲突自身去回应断裂的文脉。
时间和空间都被认为是连续不可分割的,这两个词语很有意思,它们都以“间”结束,似乎暗示其内部有某种联系。在“间之家”的设计中,设计师想表达一种和传统开间分割空间不一样的氛围。从“房间”到“开间”是空间操作的第一步。这意味着空间从四壁围合到南北贯通,结构上五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成为主要的受力要素,与之相对的,其余墙体大部分为砖墙。
从“ 开 间” 到“ 间” 是 空 间 操 作 的 第 二 步。在 日 语 中,“ 間”( 读 音:ma),这一重要的审美意识,在黑川雅之看来是去除整体概念的开始。在住宅里, “間”(读音:ken)指的是柱与柱之间的长度丈量单位。同一个概念的两种解释 恰好构成了“间”在这一作品中的意义:生活需要尺度的规范,同时也需要穿透去看。“间之家”想要表达的就是在分割与贯穿之间的生活。
在“边界住宅”中,设计师们探讨了园林中被抽象的“边界”在当代独立住宅中的转译,“间之家”则以不同尺度探讨了“间”这一建筑学概念。设计师们希望在此后的每个作品里都能探讨一个建筑学核心词汇。
鸟瞰夜景南侧
以上案例出自《建筑师的乡村设计:乡村自建别墅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