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沟壑,笔自韵生,文人墨客所绘的山水形境投射着理想的空间模式。鉴古识今,平平蔓铺的院落,深深层叠的景致寄托着人们诗意的梦境。当今的时代背景,赋予了我们造院造景的不同语义,杭州桃源中学汲取着古典理想空间模式的精神思想,以现代建筑的语汇与结构,尝试唤醒着每个人心中深藏的故园。
胸有沟壑,笔自韵生,文人墨客所绘的山水形境投射着理想的空间模式。鉴古识今,平平蔓铺的院落,深深层叠的景致寄托着人们诗意的梦境。当今的时代背景,赋予了我们造院造景的不同语义,杭州桃源中学汲取着古典理想空间模式的精神思想,以现代建筑的语汇与结构,尝试唤醒着每个人心中深藏的故园。
山水格局蕴含着古人认知世界高度凝练的范式,竖直向的山石与水平向的院落表达着古人面对自然的谦卑,也为“平”与“直”的抽象线条汇入了独有的文化内核。 人工与自然间的平衡,塑造着“平”与“直”的空间关联,将山水中的梦境化为现实中的书院,便是杭州桃源中学的设计基点。
杭州桃源中学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桃源单元,喧闹的环境与幽静的氛围间有着显著的矛盾,这是对设计提出的第一个挑战。项目以多重院落空间划分现有场地,将自然与环境互成的“九宫格”作为空间的图底,成为一种古典院落在当代语境的演绎结构。
总平面图
鸟瞰图
校门正立面
校门内侧空间
院落空间的“平”规划分布了场地内的棋盘基线。理性的结构秩序也为多类型的厅、堂、廊、亭规划了空间的站位,不同类型的“点”式因院落空间的内向性,而具备了自洽的可能。
庭院的水平向渗透
“点”与“线”间的从属关系使各类院落空间有着特有的场所特质。教学区以南北中轴线作为延伸的象限,数重院落依次交错排布。错层布置方式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了古典园林中步移景异的漫游体验,为重现传统院落空间的时序性提供了可能。院落的时序节奏与建筑功能高度契合,东侧体量与主入口相邻,公共性较强,设计实部为公共教学区,虚部为广场;西侧体量为基础教学功能区,围合两个向心性较强的内院。
内向性庭院
局部小庭院
功能分区的客观需求加强了场地东西向的对立,为缓释两者间的紧张状态,设计在南北轴线方向上布置一系列带状灰空间。这一构思来源于传统院落空间内的抄手游廊,如以现代建筑语言诠释,便是以灰空间介入场地,削弱了室内室外之间的矛盾,增强各类空间之间的渗透。
连廊灰空间
在平面纵横两个维度内,院落空间生长蔓延,构建场地中的秩序,因不同的空间功能、空间类型而转化为不同层次的意境。院落空间在水平向的线条虽然制约了空间的边界,但也为其规划着时序,为空间的深度绘制着更多景致。
山水中的大与小,平与直间的对立统一表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这思想同样体现于园林,绘画,书法等物之中。为重现这一乌托邦式的场景意境,桃源中学中的水平院落布局构成了造园中的人为部分。如果说水平线条所反映着人对自然的谦卑,那么竖向线条则表达着崇敬。因此,竖向感是山水意境不可或缺的部分,设计以建筑的“直”来映射山水意境内的竖向体量。
水平与竖向的统一
竖向线条
北宋著名画家与画论者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提出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绘画理论,表现出山水之境并非触不可及,而是在不断地交互过程中体悟其中所蕴含的雅趣。这为项目在竖向维度的设计给予了不同方向的思考。传统的水平院落对于垂直方向考虑较少,需借竖向线条的山水来表达完整和谐的构图。
在现代建筑中,由于技术的发展,设计的方法论也随之不断更替,立面空间与平面空间联系愈发紧密。桃源中学山水画论中的竖向线条与内涵内含于建筑体量之中,带状连廊与下沉庭院相互结合,使得“可行可游”的水平路径在竖向维度拓宽上下界限。而标高相近的建筑在游者上下行进转化之际,也展现出不同的竖向层次。竖向与功能也有着密切关联,项目在地下一层设置家长接送区域,方便学生上下学,学生也可直接从地下车库由竖向交通进入校园。
多层次活动平台
项目名称丨杭州桃源中学
项目业主丨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
建设地点丨浙江 杭州
设计单位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合作单位丨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设计负责人丨钱锡栋
建筑设计丨郑怡霖 吕超豪 贾茜 黄震华
结构设计丨丁子文、林德建、沈婷、孙殿宇、林德建
给排水设计丨易家松、邵煜然
暖通设计丨顾铭
电气设计丨沈月青
智能化设计丨陈佳、倪高俊
造价丨孟睿覃
建筑规模丨42,447㎡
设计时间丨2016.03-2016.10
建成时间丨2019.12
建筑摄影丨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