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出发点很简单:让社区最大限度地融入周边环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也包括城市风貌。因此,我们选择从“住区”原型出发,打造一个“小而美”的公园边的养老社区,让老人回到熟悉的“生活日常”。
▲ 梳状布局的建筑创造场地与自然的“呼吸感”
▲ 季节变化中的花园
▲ 丰富的公共配套空间消隐在建筑底层和组团自然景观内
强联系 自然与生活的连结
江南阴雨天气比较多,因此项目通过风雨连廊联系各生活楼栋,同时将南北两头的活力及健康配套拉通,形成一条活力纽带。除了连续的“廊”,还在重要节点设置多个“亭”,成为老人们室外聚会的场所。当连廊延伸至居住楼栋处,放大尺度创造“室外门厅”,使之成为老人们共同的“宅前屋后”的交流空间。
▲ 楼栋间的 连廊
▲ 以 连廊为“纽带”
除了人工化的连廊体系,我们也设计了一些与自然更加亲近的步道,它们往往在地块的边缘地带,我们努力让围墙外的树木长进来,与小区内的绿化融为一体。我们同时设计了多个直接面向周边自然环境的视觉通廊,进一步强化与环境的连结。
此外,通过设计不同的主题景观组团,让老人通过活动对场地产生更加强烈的认知,创造他们的专属记忆地图。
项目建成以来,看到社区里逐渐绿树成荫,旁边公园的树梢也悄悄探了进来,公寓里的亮起的灯光越来越多,那些有趣的角落渐渐被老人发现……我们感觉这个“新”的项目仿佛已经在这里很久。或许正是这种生活的“熟悉感”,才是我们追求的所谓“场所的意义”。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28.72 万条内容 · 410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