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由于是在山地施工,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复 杂,会产生许多平地施工不会遇到的问题,一般施工方法难以适用。通过不断深化、施工实践以及设计优化,提出并归纳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4.1拉结石长度不足
原设计要求“当挡土墙总高度小于6m时,采用MU30毛石砌筑;当挡土墙总高度大于6m时,采用C20毛石混凝土施工”。同时根据GB50924—20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中要求毛石砌体应设置拉结石,当墙体厚度小于40cm时,设置拉结石的长度与墙厚相等;当墙体厚度大于40cm时,拉结石长度不小于墙厚的2/3,且搭接长度大于15cm,但是重力式挡土墙的墙体普遍较厚。秦皇岛某工程墙厚大多为2~4m,按规范要求需拉结石长度为1~3m,实际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石材。对此进行了设计优化:“当墙厚小于1m时采用MU30毛石砌筑;当墙厚大于1m时,采用C20毛石混凝土施工”。毛石混凝土挡土墙的施工方法为先按挡土墙外边线用毛石砌筑1圈厚400~800mm的石模,砌筑高1.2m且达到强度后,在需要浇注混凝土的石模内浇注C20毛石混凝土,其中毛石占比30%,毛石均匀抛撒,浇筑1.2m高度后进行养护,重复此步骤直至挡土墙砌筑完成。砌筑时还应按规定留设伸缩缝。毛石挡土墙宜采用同皮内丁顺相间的砌筑形式。
通过工程实践证明,当墙厚过大或挡土高度过高时,采用毛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不仅可以解决拉结石问题,而且毛石混凝土挡土墙整体性更好、挡土能力更强。
4.2砌筑“五七角”面层
为提升挡土墙观感,要求砌筑毛石“五七角”面层,据了解“五七角”就是将面层每一块毛石均打凿成较规整的5~7边形进行砌筑,其中又因六边形石材砌筑效果更整齐、美观,较常用。通过毛石挡土墙的砌筑过程,对“五七角”砌筑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挡土墙墙面与基础相接的部位需提前甩茬,每块石材的形状都受周围相邻毛石的影响,所以每次打凿前均需使用铁丝在待砌筑部位折成石材的形状,随后由工人带着铁丝到加工厂,将铁丝放在大小合适的毛石上,并用记号笔勾勒轮廓后,用锤子、凿子等工具进行加工。初步加工完成后,将毛石放置在待砌筑部位进行对比,并对石材大小及形状进行调整。随后铺设砂浆,需保证砂浆饱满且外露灰缝不大于1cm。待整体墙面砌筑完成并且砂浆达到强度后,使用直径1.5cm的PVC的管沿截面方向对切,并对墙体进行勾缝。
4.3施工过程中的工序穿插
由于挡土墙一般作为附属构筑物存在,因此挡土墙的施工优先级较低,受多方因素制约,同时毛石挡土墙的工程量较大,如何在工程施工中提前插入挡土墙施工,确保工期节点的完成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首先,作为院区挡土墙,砌筑位置较靠近楼栋,因此此处挡土墙需在楼座外脚手架拆除后方可进行施工,否则容易影响外架安全,且施工场地狭小。因此在楼座施工时应遵循先外后内的原则,外墙施工中尽量使用吊篮施工,若无吊篮使用条件,则尽可能优先施工挡土墙一侧,然后局部拆除外架,提前插入挡土墙施工,增加施工面。
同时,考虑冬期施工,由于砌筑施工受低温影响较大,所以可在冬期施工来临前提前插入挡土墙砌筑施工,适当调整其他相关混凝土工程等受低温影响较小的施工内容暂缓进行。
此外,室外部位挡土墙存在与地下新建管沟交叉的情况,施工前应提前定位,确定交叉位置以及管沟与挡土墙之间的标高关系。开挖管沟沟槽时同时开挖挡土墙基槽,可防止二次开挖,大幅减少整体施工工期。在管线穿插部位留置穿墙洞口,顶部设置混凝土过墙板。施工过程中可先砌筑其余部位,待管线施工完成、混凝土板达到强度后砌筑上部墙体。
4.4挡土墙附近需保护的树木
山地建筑讲究人与自然相协调,以秦皇岛某山地项目为例,现场设置有生态保护区,存在许多名贵古树,施工时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树木。因树木无法移动,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避让树木。当遇到挡土墙位置可调整空间小,同时为保证挡土作用以及毛石景观效果,需对特殊情况、特殊节点进行深化设计。结合现场情况,修改挡土墙及围墙基础形式,确保场地周边树木及现有建筑不受影响。
重力式挡土墙基础放坡开挖范围较大,正常施工会破坏附近树木根系。遇到需保护树木时,首先咨询园林单位,确认保护范围,从而确定保护方案。对于单一的根系较大且距离较近的树木,可在挡土墙内增加3道环形拉梁,减小局部挡土墙厚度,以保证树木生长环境要求(图1)。对于成排且根系较小的树木,可采用筏形剪支钢筋混凝土墙,设计上同地下室外墙。外墙贴砌毛石面层,并与混凝土墙体进行拉结。
图1单棵树木保护示意
(a)俯视图;(b)断面示意
4.5挡土墙结构稳定与排水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滑移与倾覆是造成挡土墙失稳破坏的两种情况。
产生挡土墙滑移的原因之一为基础埋深不足,这是人们对重力式挡土墙的一种误解,通常认为重力式挡土墙既然是依靠自身的重力进行挡土,就不需要埋入土中。
实际上,根据受力分析,实际平衡水平土压力的力是由挡土墙重力而产生的摩擦力,将基础埋入土中并深入持力层,不但可以增大基础的摩擦力,还可以使挡土墙脚趾一侧的土壤形成一定的阻力,用于平衡墙背土压力,从而达到抗滑移的效果。产生挡土墙滑移的另一个原因以及倾覆的主要原因则是墙背回填土 内形成大量积水且无法排出,造成墙背被动土压力过大,从而使墙体开裂甚至倾覆。因此有效做好挡土墙排水,是保障墙体稳定的关键因素。
施工中采用“内导外排”的措施进行排水,首先在墙身砌筑过程中间隔2m设置1道100mm的PVC的管泄水口,坡度为5%。在每道泄水孔后方设置1道砂石反滤层,使用土工织物包裹碎石,其作用是排出墙背中的水的同时,防止带出泥沙,堵塞泄水管。在反滤层的下方设置1道300mm厚的粘土隔水层,防止该层水渗入下一层,其余部位则回填最小宽度不小于300mm的级配砂石滤水层。在挡土墙整体施工完毕,再在墙顶及墙底分别设置1道排水 沟,可在收集地表水的同时,将泄水管中的水排出。挡土墙整体排水方向为进入土壤中的水先由滤水层渗入泄水孔处,再由泄水管导入墙底的排水沟。地表水则直接进入排水沟内,减少泄水孔的排水压力。最后将排水沟接入外部雨水系统,完成挡土墙整体排水。
4.6挡土墙靠近冲沟临水
当挡土墙临近冲沟等水流时,为保护挡土墙、避免水流的冲刷及浸泡,需在外侧设置1道小墙,用于保护原挡土墙基础不被冲刷。值得注意的是,需保证两道挡土墙的基础深度一致并且连结成整体,否则墙体受力无法平衡,有倾覆危险。同时,小墙上方砌筑高1m直立墙,可同时起到围护作用,如图2所示。
图2挡土墙冲沟临水保护示意
5结束语
在挡土墙施工中,方法并不是单一不变的,需要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法,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细节。本研究不仅对山地部分特殊情况下的解决办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同时提出了提高挡土墙结构稳定性的措施,在保护珍贵树木的同时,兼顾了毛石挡土墙的观感,并对工程实际施工中工序穿插以及工期紧张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供行业参考。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41.24 万条内容 · 39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与锚索钻杆施工组合应用技术如今,社会各界对施工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不论是政府、企业、施工项目均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开展建设工作,规范要求不断从严,而基坑工程当属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大环境前提下,所创造的一种满足基坑施工安全以及为后续施工提供安全环境的技术。 通过对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沥青厂)项目面临的实际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经过不断探讨研究,创造以及应用的一种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与锚索钻杆施工组合运用技术,有效解决了多层地下水以及厚层粘性土层(多为粉质)并存在换填地基所造成的锚索成孔困难、塌孔等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满足工期要求,保证了施工安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