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幽幽古刹——那些一定要去的宗教建筑实例

幽幽古刹——那些一定要去的宗教建筑实例

发布于:2024-07-25 10:50:25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来源:建筑史学

[复制转发]




1.河南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营建的 第一座官办寺院 ,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始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历代屡遭战火损毁,今日之建筑与布局,基本为明、清遗存。

寺平面呈长方形,沿中轴线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等附属建筑。





2.河南登封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3公里处嵩山之中,始创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北魏孝昌三年(527),印度僧人 菩提达摩 到此传播禅宗教义,遂成禅宗初祖,寺亦成为 禅宗祖庭 ,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为七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 立雪亭 、千佛殿。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等,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寺周还有同光禅师塔等古塔十余座。




3.山东济南灵岩寺

灵岩寺初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唐代重建,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四大名刹”。宋、元、明历代重修,清康熙后仍有殿阁36处,亭台18处。今寺内建筑多属宋构。现存寺区由殿阁、佛塔、墓塔林及方山上的证明功德龛等组成。山门内依次为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五花殿及御书阁等,寺西有鲁班洞、辟支塔、墓塔林等。




4.浙江天台国清寺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大业元年(605)改名国清寺。自唐至清近九百年间,寺屡毁屡建,今存主要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奉敕所重建,为清早期官式建筑。寺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西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罗汉堂、妙法堂。东一轴线为聚贤堂、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里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



5.湖北当阳玉泉寺

玉泉寺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东汉建安年间(196—220),隋开皇(581—600)时重建,定名玉泉寺。此后的宋、元、明、清多有修葺。寺沿东西轴线布局,进入山门,现存主要建筑自东向西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毗卢殿三大殿,南北两翼尚有一系列附属建筑,南翼有西禅堂、藏经楼和退居堂,北翼有讲经台、般舟殿、东禅堂、圆通阁和送子庵等。寺前著名的宋代铁塔(当阳铁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重、保存最完整的铁塔。




6.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唐会昌五年(845)灭佛寺毁,唐大中十一年(857)重建。寺内现存主要遗构有北魏遗物祖师塔、主体建筑唐代木构东大殿、金代木构文殊殿,其中东大殿在1937年夏天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等人首次发现并确认为唐代遗构,打破了当时中国已没有唐代建筑的定论。其余建筑如山门、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关帝殿、香风花雨楼等均为明清建筑。



7.天津蓟州独乐寺

独乐寺为辽统和二年(984)所再建,是我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明、清两代均曾大修。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木构,其中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木结构山门,观音阁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楼阁,内部16米高的彩绘泥塑观音是我国最早最大的室内塑像,内层壁画为元代遗存,外层壁画为明代遗存,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特殊地位。寺内尚有韦陀亭、报恩院、   乾隆行宫  及乾隆碑刻、石碑等,均为明、清遗构。




8.辽宁义县奉国寺

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是集古代建筑、雕塑、绘画、石刻、匾额等艺术于一体的辽代皇家寺院,金、元、明三朝虽多次大规模修缮,但到清朝时,辽代遗构仅存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米,内供七尊巨大的辽代佛像(“过去七佛”),是我国现存古代寺院中体量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寺内其余建筑如山门、牌楼、天王殿(无量殿)等均为清代所建。



9.山西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始建于唐,会昌(841—846)时灭佛寺毁。辽重熙七年(1038)重建,清宁八年(1062)再建。辽保大二年(1122)时遭毁,仅存薄伽教藏殿。金、元、明、清历代多次重建重修。明中叶时分成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上寺以主殿金代大雄宝殿为中心,有山门、前殿、观音阁、地藏阁等,下寺以主殿辽代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山门、天王殿、楼阁式藏经厨和天宫楼阁等。两寺中除主殿为辽、金建筑外,余皆为清代所建。



10.河北正定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初名龙藏寺。宋开宝四年(971)起开始大规模扩建。清康熙时赐名隆兴寺。寺沿南北中轴线布局,无山门,寺中建筑以宋代遗构摩尼殿、大悲阁和转轮藏殿最为重要。大觉六师殿原为寺内主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面积1800余平方米,比现存最大的佛殿奉国寺大雄宝殿还大,今仅存殿基。



11.河北井陉福庆寺

福庆寺原名兴善寺,始建于隋。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敕赐名福庆寺,历代重修,今寺建筑多为明、清遗存。在主要建筑中,桥楼殿是极富盛名的悬空建筑,桥楼殿桥长15米,宽9米,与峡谷落差高度89米,在单孔石桥上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殿宇。天王殿坐落在石拱桥上,初建于金代。公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




12.北京法源寺

法源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初名悯忠寺。唐中和二年(882)寺遭火毁,后重建。辽清宁三年(1057)毁于地震,后又重建。明正统二年(1437)大修,更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建,更名法源寺。寺内建筑规模宏大,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一字影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殿、毗卢殿、观音殿和藏经阁等。寺内保存有唐至明清的历代各类佛教文物。法源寺的丁香被誉为京城三大花事之一。



13.山西平顺淳化寺

淳化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初名龙门禅院。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因寺院倾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改今名。现寺院已毁,仅存正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为金代重构之物,宋金规格显著。上世纪四十年代,殿内佛像被毁;六十年代,檐下昂咀被锯。今寺内存有北宋开宝三年(970)石经幢两通。



14.浙江金华武义延福寺

延福寺始建于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1190—1194)赐名延福寺。现存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殿和观音阁。殿间有放生池,后院天井两侧有厢房。大殿为元延祐四年(1317)所重建,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古者,重檐歇山顶,元时为单檐,面阔三间,明代增建下檐,形成今日的重檐五开间外观。寺内存有宋代铁钟和元、明石碑等文物。



15.云南昆明安宁曹溪寺

曹溪寺始建于南宋大理国时期,元、明、清均有修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殿(宝华阁)、后殿(观音殿)等。大殿建于明嘉靖时期,重檐歇山顶,宋风浓郁。民国时,梁思成、刘敦桢、陈明达、莫宗江等均到此考察,判定大殿下檐为元构,且因地处边陲,建筑演变较中原迟缓,古法遗留较多,“元代木建筑往往保存宋代比例,……几可乱真”(刘敦桢语)。曹溪寺也是汉语系佛教禅宗最早进入云南的佐证。



16.青海湟中塔尔寺

塔尔寺的初建年代可追溯到明洪武十二年(1379),当年宗喀巴的母亲曾在此修塔。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在塔旁建了一座小殿,成为建寺的起点,故名塔尔寺。明万历时(1573—1620),寺已初具规模。随着明、清两代不断增修扩建,终成今日各类建筑多达九千余间(座)、规模宏钜的大寺。主体建筑为大金瓦殿,其他主要建筑有大经堂、遍知殿、花寺(祈寿殿)、弥勒殿、释迦殿、九间殿(文殊菩萨殿)、大拉浪、八宝如意塔等。



17.甘肃张掖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原名迦叶如来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明清时期几度修葺重建。寺坐东向西,原建筑规模宏大,今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弥陀千佛塔)。主体建筑大佛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七间,两层楼,殿内有金装彩绘的木胎泥塑卧佛一尊,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



18.西藏拉萨色拉寺

色拉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全称色拉大乘寺,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弟子绛青曲结所创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明、清两代不断扩建。寺内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等。其中措钦大殿为色拉寺最大的殿堂,歇山式金顶,高四层,由殿前广场、经堂和5个拉康(佛殿)组成。



19.四川平武报恩寺

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成于天顺四年(1460)。寺坐西向东,过了山门,主要建筑沿中轴线自东而西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万佛阁。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重檐歇山顶。主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南北两侧有配殿华严藏和大悲阁,皆为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万佛阁位于中轴线的最末端,三重檐歇山顶,两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此外,尚有钟楼、南北御碑亭、南北长廊等附属建筑。




20.浙江舟山普陀山法雨寺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庵,后屡毁屡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帝赐帑金续建,拆金陵明故宫构件移此,重建为圆通宝殿(   九龙殿  ),并赐额“天花法雨”,遂改称法雨禅寺。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玉佛殿、圆通殿、万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其中天王殿、圆通殿和正殿大雄宝殿为主要建筑。左右两侧尚有钟楼、鼓楼、伽蓝殿等附属建筑。



21.贵州平坝天台山伍龙寺

伍龙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又称“清净禅院”,清代多有修葺,由山门、大佛殿、两厢、倒座、玉皇阁、关圣殿、祖师殿等组成,是贵州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释道合一”的寺观。寺观布局灵活,除大佛殿、两厢及倒座等四幢建筑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形成四合院布局外,其余建筑因地势而建。其前院为佛寺,主体建筑为大佛殿;后院为道观,主体建筑为玉皇阁。



22.山西陵川崇安寺

崇安寺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唐初名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敕名崇安寺,历代均有修葺,今存为元、明、清建筑。寺坐北朝南,为两进式院落群,平面布局基本保持了明代的风格,主要建筑有明代的山门(古陵楼)、钟楼、鼓楼、明代的过殿(当央殿)、大雄宝殿和具有元代风格的西插花楼。



23.山西平顺佛头寺

佛头寺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三代均有修葺,原为二进院落,现仅存正殿一座。殿坐北面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灰板瓦覆顶,琉璃正脊。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寺因地处偏僻,历代修缮改动不大,大木架构除个别构件在元、明、清修缮时被更换外,余皆为宋、金时期的原构,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宋代建筑特征和早期建筑手法。



24.广东广州光孝寺

光孝寺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三国时期。东晋隆安五年(401),罽宾国僧人到广州在此建殿,寺名却屡改屡变。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易名光孝寺,沿用至今。寺内主要建筑沿南北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瘗发塔;其西有睡佛阁、大悲幢、西铁塔;其东有六祖殿、伽蓝殿、洗钵泉等;再东有碑廊、洗砚池、东铁塔等。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始建于东晋,唐、宋时重修。



25.河北玉田净觉寺

净觉寺始建于唐,清代屡次重修。寺内主要建筑集中于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有牌楼、门殿(山门)、碑楼、正殿(香阜宫)、后殿(大雄宝殿)等,中轴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等。其中门殿为砖石结构的无梁殿;正殿香阜宫为寺内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前出抱厦,内部采用了“悬梁吊柱”与减柱造相结合的建筑结构。后殿大雄宝殿上层为歇山顶,下层为硬山顶,即前后重檐,左右单檐。净觉寺规模宏伟,结构新奇,彩绘及雕刻令人应接不暇。



26.四川成都宝光寺

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隋唐时名大石寺。唐中和元年(881),唐僖宗敕命重建,易名宝光寺。明末寺毁于战火,今寺为清代重建。宝光寺现有一塔五殿十六院,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依次有山门、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舍利塔位居中轴线的中心,全寺建筑保存了我国现已少见的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锯中心”的典型布局。



27.四川江油     窦圌山     云岩寺

云岩寺始建于唐中和年间,明末毁于兵火,仅西配殿幸免,清雍正二年(1724)重修。寺内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文武殿(1989年重建)、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东西两侧有东客厅、般若堂、法堂、西客厅、西配殿(飞天藏殿)、祖堂、娘娘殿,山顶双峰上建有超然亭、东岳殿、玉皇殿、窦真殿、鲁班殿。其中西配殿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为四川境内最古老的木构建筑。2008年汶川地震,寺损毁严重。




28.内蒙古通辽库伦三大寺之兴源寺

兴源寺始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两侧还建有福缘寺和象教寺,为库伦三大寺之一。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曾大规模改造扩建,光绪时又翻修。今寺内原建筑仅存正大殿(大经堂)和后殿(嘛呢殿),其中正大殿居中,为主体建筑,是一座清光绪时期改建的汉藏合璧式两层建筑,上层为木结构,下层为砖石结构,面阔、进深各九间,内立六十四根明柱,有“八十一间大庙”之别称。



29.辽宁朝阳佑顺寺

佑顺寺俗称喇嘛庙,为东北地区保存最好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建成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是清康熙时期的建筑范例。寺内为清代传统佛寺建筑布局,主要建筑沿南北中轴线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藏经阁、大雄宝殿、更衣殿、七间殿,东西两侧另有僧房、关帝殿、戏台、配房、门房、东西配殿、东西经房、廊房等;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



30.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是北京城区最大的喇嘛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时为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时按清规改成寺院和行宫,定名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定为喇嘛庙,为清廷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寺内建筑分东、中、西三路,共有佛殿238间。中路由七进院落和五层殿堂组成中轴线,主要建筑包括牌楼院、昭泰门、天王殿、雍和宫大殿、永佑殿、法轮殿和万福阁等,主体建筑为雍和宫大殿。



31.山西五台山显通寺

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58—75),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后寺僧分裂,塔院寺与菩萨顶分庭独立,显通寺仅存中心部分。明初又重建,太祖赐额“大显通寺”,清时再重建。寺内主要建筑沿南北中轴线依次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楼。其中主体建筑为大佛殿(大雄宝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建;无量殿与铜殿皆为明万历年间所建。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2 万条内容 · 15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营造法式:中式古城垣的威仪

修筑城垣,是古代城市防御来敌、守护家园的生存需要,开设城门,以通出入。门上筑 楼,既为壮观,更为望远,以预作御敌之计。凡县州郡府皆自有城。一国之都,外有都城(臣民居住生活区),内有皇城(朝廷中枢机关办公区),再有宫城(帝后工作生活区),因有三重之城。宋绘画中保留了不少当时城墙、城门、城楼的真实图像,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色。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