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01 初战
沙袋消杀,强筑围井
▼ 绘图:雷声
7月3日上午,巡查员发现泡泉险情
险情位于距内堤脚约15米的水塘内。
街办立即调用小船、挖掘机和物资,组织人员抢险。
▼ 摄影 :祝杰等
▼ 供图:饶州街办
▼ 来源:江西省水利学会
管涌机理图
▼ 摄影 : 祝杰
▼ 摄影 : 祝杰
▼ 来源: 见图
7月3日22时,险情恶化
▼ 摄影 : 胡新潮
▼ 摄影 : 胡新潮
▼ 视频来源:央视
▼ 摄影 : 张志林
同时以出水口为圆心,迅速采用编织袋装土扩大反滤围井,围井直径8米左右,井内填砾卵石反滤压盖。
▼ 摄影 : 张秀峰
▼ 摄像: 廖冬芽
期间多次压盖多次涌水(间歇性),一直加高至不冒水。此后1号围井内继续大流量出水,呈分散分布,浑浊状。
02 再战
粘土堵渗,卵石压脚
▼ 摄像: 廖冬芽
▼ 摄影 : 张秀峰
▼ 管涌决堤试验 [1]
▼ 摄影 : 张志林
▼ 摄影 : 张志林
▼ 摄影 : 张志林
▼ 摄影 : 史广跃
防汛专家在高温下指导抢险
注:
鄱阳湖地处低洼地区,水位受江西五河来水和长江顶托影响,汛期水位一旦上涨,退水往往非常缓慢,有时甚至数月之久。进入7月份后,副热带高压基本控制全省,湖区进入睛热少雨、无雨的季节,此时天气极为炎热,战高温、斗酷暑,戴草帽防汛是鄱阳湖区的特点。
▼ 摄影 : 张志林
▼ 摄影 : 夏涵韬
▼ 摄像 : 张秀峰
▼ 来源:上饶电视台
03 终战
分级减压,险情解除
▼ 摄像: 胡永林
▼ 摄像: 胡永林
▼ 摄像: 史广跃
▼ 防汛专家邓彪现场绘制草图
▼ 摄像: 史广跃
▼ 摄影 : 史广跃
▼ 摄影 : 夏涵韬
▼ 摄影 : 刘智
04 点评
堵压滤排,组合发力
▼ 摄影 : 夏涵韬
堵。 在临水面倾倒大量粘土,发挥了封堵渗水口,加厚堤身断面作用。
压 。 在堤身已变形即将失稳时,及时在背水坡脚铺盖自重大、透水性强的砾卵石,发挥了防止滑坡,快速排水的压脚固坡作用。同时围井和养水盆的分级应用,还发挥了较好的蓄水反压作用。
滤。 管涌最大的危害是堤身、堤基大量沙土被带走,利用不同级配的反滤层可有效地防止沙土带走。
排。 利用砂石料透水性强的特点,可快速排出渗水,防止进一步逼高堤身浸润线,堤内饱和土体范围扩大,堤身土体软化、物理力学性质变差,失稳风险进一步增大。
▼ 绘图: 王萱子
05 经验
防早防小 ,精准施策
(1)迅速对症的抢险方案是处置核心
江西在历年实践中,各级水利和应急部门都会及时派送防汛专家驻守堤防进行技术指导。鄱阳县地处湖区,沿江滨湖乡镇防汛经验丰富。在应对本次险情时,当地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初步控制了险情,此后在现场水利专家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置方案,发挥了关键的决策核心作用。
省级层面,研发了圩堤抢险远程会诊系统,根据圩堤风险程度下派专家组现场指导,并安排权威专家坐班远程会诊和指导。专家组一般为老中青三人,以老带新,定期轮换,实战练兵。在应对2024年江西修水流域超纪录洪水时,同一条万亩圩堤最多有4个省级专家组通宵指导抢险。
在本例中,当地抢险处置措施得当,各级防汛专家综合研判,及时改进抢险方案,最终力挽狂澜,角丰圩化险为夷。
▼ 供图: 黄远金
(2)精准周密的巡堤查险是排险基础
随着国家对水利的持续投入,堤防得到除险加固,管涌这一古老的堤坝险情,在汛期数量逐步减少。但由于江西堤线长、堤身多为沙性土、堤基地质情况复杂, 湖堤在长期浸泡下,管涌往往发生在塘沟、稻田、人工井、房前屋后等薄弱环节,尤其是在晚上和恶劣天气时。
通过人工巡堤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险情极为重要。从本例看,当地街办巡查员警惕地发现险情后,及时果断采取了正确措施,为后续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 2020年8月7日,江西省水利科学院青年志愿者在九合联圩体验巡堤
(3)充足合理的物料储备是抢险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堤防抢险涉及粘土、粗砂、砾卵石、块石,以及彩条布、编织袋等各种物资,不同的处置方案使用的物资不一样,要求抢险初期的黄金时段能 随调、随有、随用 ,而且运距不能太远,这对防汛预案物资备料要求提出了挑战。 在防汛关键期将物料储备以车代仓、以船代仓做法值得推广。
角丰圩四面环水,物资储备并不容易,整个抢险过程中物料消耗非常大,但险情处置过程中,可以做到源源不断地供应,极不容易。
▼ 摄影 : 夏涵韬
(4)高效运行的机械作业是救灾关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往防汛抢险都靠人力为主,子弟兵肩扛沙袋,体力消耗大,工作效率低。机械化作业速度快、效率高,能发挥关键的保障作用,但前提是防汛交通畅通,包括背水坡堤脚巡堤查险、抢险通道,不种树木、蔬菜。 江西将清障除杂、通道畅通写到防汛工作手册,并作为汛前检查内容。
本例管涌发生在池塘中,发现初期当地就能调用挖掘机长臂作业运输物资,几个人即完成围井施工,特别是在当晚压盖管涌发挥了显著作用,后续更是动用了大型运输船和大量机械设备施工。
▼ 摄影 : 史广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