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污泥中毒的现象 污泥中毒以后,大致是以下四种情况,根据不同的原因情况略微有差异。 活性污泥絮体呈微细化,颜色异常,沉降性能变坏,上清液浑浊且有许多细小羽毛状污泥残片。 镜检可发现原生动物,如,轮虫、钟虫、累枝虫等数量大减,即使有几个也已死亡或失去活性。显微镜下污泥絮体体积比平时小而零散。
1、污泥中毒的现象
污泥中毒以后,大致是以下四种情况,根据不同的原因情况略微有差异。
-
活性污泥絮体呈微细化,颜色异常,沉降性能变坏,上清液浑浊且有许多细小羽毛状污泥残片。 -
镜检可发现原生动物,如,轮虫、钟虫、累枝虫等数量大减,即使有几个也已死亡或失去活性。显微镜下污泥絮体体积比平时小而零散。 -
二沉池内污泥呈云浪状上浮,并陆续蔓延至全池,出水跑泥严重。 -
最终出水水质浑浊,其 COD 值远远高于正常波动范围。
-
活性污泥絮体呈微细化,颜色变淡,沉降性能变差,上清液混浊且含有大量不易沉降的细小颗粒。 -
镜检仍可发现一定量的原生动物(如钟虫、累枝虫)及后生动物(如轮虫),但活性不足。 -
曝气池混合液的溶解氧在曝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逐渐上升,部分死亡的菌胶团细菌在曝气作用下成为液面浮渣,浮渣色泽晦暗,稀薄松散。 -
生物系统受到冲击后,二沉池内悬浮物呈云浪状上浮,并陆续蔓延至全池,出水跑泥严重。
-
在生物池的进口处投加废碱液,尽量提高曝气池内混合液的 pH 值。 -
加大外回流量,维持生化单元相对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
在生物池内连续投加营养盐(工业葡萄糖),以补充进水中的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活性的恢复和繁殖。
-
活性污泥松散、微细化,颜色浅淡,沉降性能很差,上清液混浊且含有大量难沉降的细小颗粒。 -
镜检会发现微生物大量减少,且全部死亡。 -
曝气池的溶解氧值在曝气量不变的情况下会突然上升,活性污泥混合液液面上会出现大量小气泡,且泛出大量泡沫。④ 二沉池内悬浮物呈云浪状上浮,并陆续蔓延至全池。
-
加大外回流量,对来水进行稀释。 -
将本厂的脱水污泥重新投加到生物池内,作为接种污泥,对微生物进行重新培养。 -
为缩短培养时间,加快微生物的繁殖,向生物池内投加部分营养盐(工业葡萄糖)。
-
活性污泥松散、微细化,颜色发黑,沉降性能很差,上清液含有大量不易沉降的细小颗粒。 -
镜检仍有一定量的微生物,但活性不足。 -
曝气池内的需氧量增大且出现大量液面浮渣,浮渣颜色发黑且具有粘性。 -
二沉池水体整体颜色发黑,出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
-
停止进水,停止曝气,对曝气池进行静沉,然后开启进水将曝气池内的上清液顶出,尽量降低曝气池内的油脂含量。 -
恢复曝气后,将溶解氧控制在相对较高水平(4 mg/L)即可。 -
适当投加部分营养盐,加快污泥的增殖。 -
加大排泥量,促进新、旧污泥的更替。虽然油脂大量进入曝气池,但生物系统并未遭到完全破坏,因此在采取上述措施后,生物系统恢复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