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工艺计算 一、设计条件 1.用待处理废水进行气浮小试或现场试验,确定溶气压力及其释气量、回流比(溶气水量与待处理水量之比)。无试验资料时,溶气压力采用0.2~0.4MPa,释气量对接近生活污水的废水可取40~45mL/L,回流比取25%~50%。 2.根据试验结果选定混凝剂种类和用量,确定混合及反应方式和时间。为获得充分的共聚与气浮效果,一般混合时间取2~3min,反应时间5~10min。
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工艺计算
一、设计条件
1.用待处理废水进行气浮小试或现场试验,确定溶气压力及其释气量、回流比(溶气水量与待处理水量之比)。无试验资料时,溶气压力采用0.2~0.4MPa,释气量对接近生活污水的废水可取40~45mL/L,回流比取25%~50%。
2.根据试验结果选定混凝剂种类和用量,确定混合及反应方式和时间。为获得充分的共聚与气浮效果,一般混合时间取2~3min,反应时间5~10min。
3.根据对处理水质的要求、气浮作业与前后处理构筑物的衔接、施工难易程度等技术经济指标,确定气浮池的池型。气浮池的有效水深为2.0~2.5m,长宽比一般为(1:1)~(1:15),以单格宽度不超过 10m,长度不超过 15m 为宜。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0~20min,表面负荷为5~10m3/(m2.h)。
4.反应池应与气浮池紧密相连,并注意水流的衔接,防止打碎絮体,进入气浮池接触室的水流速度宜控制在0.1m/s以下。
5.接触室的尺寸应综合下列因素确定:水流的上升流速一般应控制在 10~20mm/s,水流在室内的停留时间应不小于60s。接触室的高度以1.5~2.0m为宜,平面尺寸应满足溶气释放器的要求,
6.气浮分离室水流的下向流速一般取1.5~3.0mm/s为宜。在给水方面,浊度在100度以下时,取2~3mm/s;在废水方面,固体纯度大于100度时,取1~1.5mm/s,以保证分离室表面负荷在5.5~10.8m3/(m2.h)之间。分离室的深度一般取1.5~2.5m。复核停留时间一般取10~15min,有大量絮凝体的废水可延长至20~30min。
7.气浮池的排渣,一般设置专用刮渣机定期排渣。对于集渣槽,方形池设在池的一端或两端,圆形池设在径向。为使刮板移动速度不大于浮渣溢入集渣槽的速度,刮渣机行走速度应控制在5~8cm/s.
8.气浮池集水应保持进、出水的平衡,以保持气浮池的正常水位。一般采用穿孔集水管与出水井连通,集水管的最大流速应控制在0.5m/s左右。中小型气浮池在出水井的上部设置水位调节管阀,大型气浮池则设可控溢流堰板,以便升降水位、调节流量。
9.压力溶气罐以阶梯环、拉西环、规整填料等为填料,填料层高取1~1.5m,罐高2.5~3.0m。罐径按过水断面积负荷100~200m3/(m2.h)计算。溶气罐的水力停留时间以3min 计。溶气罐顶需设放气阀,以便定期将罐内顶部积存的受压空气放掉,否则溶气罐的有效容积将减少,而且会有大量气泡窜出,影响气浮效果。
10.溶气释放器使水充分减压消能,保证溶入水中的气泡全部释放出来,防止气泡互相碰撞而增大,保证气泡的微细度;防止水流冲击,保证气泡与颗粒的黏附条件。释放器前管道的流速应控制在1m/s以下,释放器出口的流速控制在0.4~0.5m/s,每个释放器的作用直径一般为30~110cm。
11.气浮池的工艺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平流式气浮池、竖流式气浮池以及将气浮池与混凝反应、出水沉淀、出水过滤等综合为一体的综合气浮池等。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废水水质、水温、建造条件(如地形、用地面积、投资、建材等)及管理水平等综合考虑。
竖流式气浮池的高度为4~5m,其他工艺参数与平流式相同。
二、工艺计算
1.气固比 气固比是设计加压溶气气浮系统时最基本的参数,反映溶解空气量(A)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S)的比值,即
根据被处理废水中污染物的不同,气固比α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当分离乳化油等密度小于水的液态悬浮物时,a常用体积比表示;当分离密度大于水的固态悬浮物时,a采用质量比计算。当a采用质量比时,经减压后理论上释放的空气量A可由下式计算:
参数a 的选择影响气浮效果(如出水水质、浮渣浓度等),应针对所处理的废水进行气浮试验后确定。气固比的确定可采用间歇实验,如图5-9所示。
试验表明,参数a对气浮效果影响很大。图5-10为三种废水的气浮试验结果。由图5-10可以看出,对于同种废水,a 值增大,出水悬浮物浓度降低,浮渣固体含量提高;而对于不同的废水,其气浮特性不同。因此,合适的a值应由试验确定。如无资料或无试验数据时,a一般可选用0.05~0.06,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高时,可选用上限,低时可采用下限。剩余污泥气浮浓缩时一般采用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