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废是困扰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也是山西省污染防治攻坚的重点,山西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同时,加强重点领域碳排放控制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重点要务。11月6日,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获悉,为实现固废综治、碳排控制这一愿景,近年来,山西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取得了有效进展。
工业固废是困扰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也是山西省污染防治攻坚的重点,山西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同时,加强重点领域碳排放控制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重点要务。11月6日,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获悉,为实现固废综治、碳排控制这一愿景,近年来,山西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取得了有效进展。
今年7月,山西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对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标志性战役进行了系统部署。按照《方案》要求,在强化部门协同、深入推进固废污染综合治理的同时,重点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推动源头减量。强化煤基固废源头控制,鼓励煤矸石井下充填,加强燃煤电厂新型燃烧技术研发和推广。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对固废产生强度大、利用处置难的项目依规开展准入管理。将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作为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加快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设施改进升级,推动煤炭、电力、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落实清洁生产要求。
二是推进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产业集群。持续加强煤基固废多元化利用,引导企业在环境风险可控前提下,优先开展煤矸石等固废在发电、筑路、生产建筑材料、提取有价组分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不断拓宽煤基固废大规模消纳渠道,统筹推进煤基固废用于采煤沉陷区、采矿坑等损毁土地治理,探索开展煤基固废用于自然荒沟的生态回填和修复治理。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持续开展工业固废堆场排查整治,建立环境监管全口径清单和问题堆场清单,分级分类推进整改整治。深入实施工业固废全过程监管,建设工业固废产生及利用处置数据库,完善重点监管企业清单。加强对煤基固废产生、利用和处置企业的日常监管,持续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与此同时,山西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谋划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加强工业领域排放控制。制定实施了《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指南》等地方标准,引导重点工业企业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碳排放管控。充分发挥碳市场对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积极作用,建立碳排放数据质量常态化监管机制,利用碳排放配额管理、初始分配、履约机制,加快推进火电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
倡导生活消费绿色低碳。围绕衣、食、住、行、用等与公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领域,上线“三晋绿色生活”碳普惠推广平台,初步构建了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碳普惠制度体系,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已有超过630万居民参与碳减排,累计减碳量达19.7万吨。山西省“碳普惠机制-三晋绿色生活”先后入选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和2024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发挥试点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长治市以及晋中开发区、阳泉高新区等4个产业园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推进太原武宿零碳机场等5个近零碳排放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典型做法和近零碳发展模式。深入开展太原市、长治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类项目的支持力度。全省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367.78亿元,太原、长治2市共有57个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得到金融机构授信492亿元、获得贷款2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