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头古城“IF 工厂 ” 公共空间沦为设计的圈地自萌?
在深圳南头古城,有一座由 MVRDV 设计的创意工厂—— Idea Factory
Idea Factory ,又称 “IF 工厂” ,由一座老服装厂改造。“IF”一方面取自“衣服”谐音,代表着 对过去城市精神的延续 ;另一方面“IF”也是“假如”, 代表 由创意引导的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 。
然而在设计的美好愿景之下,是实际场所运营的冷清——屋顶的公共空间被闲置,浪漫的设想未能照进现实。
这难免引发疑问: 设计究竟为人们带来什么?公共空间是否沦为建筑设计领域的自圆其说?
本文将介绍这一经典城市更新项目,并从 “IF工厂” 出发,讨论建筑设计、运营、文化的落地性与未来可能。
01
由MVRDV设计改造的 “IF工厂” 前身是深圳南头城中村内的一座服装工厂。
事务所采用 城市更新 的思想,从可持续的角度 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将其升级为一座 “创意工厂” 。
MVRDV的设计方案一
方面 保留了南头的历史记忆 ;另一方面,也通过改建创造了 低碳的再造与新生 。
MVRDV 加强了建筑原有的结构 ,在顶部 增加了一层楼板 ,增大使用面积。
同时拆除了原有的外墙、暴露出混凝土结构,向人们揭开建筑的历史痕迹。
新的立面从原结构的边缘向后退, 退让出环绕整座建筑的开放式走廊 ,人们可以在廊道上穿行、驻足聊天、欣赏南头的风景,享受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办公环境。
一个贯穿的公共楼梯打破建筑整体克制理性的风格。
楼梯如隧道一般贯穿整座建筑物,成为一条独特的步行路径。
楼梯内采用全镜面的材料,装饰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呼应 深圳早期的街市风貌 。
楼梯到达四层时“冲破”外立面和室外走廊,延伸出一段半圆形的转角
,人们在这个转角空间可以饱览周围的风景,随后即可转向继续登梯,直到屋顶。
通过楼梯到达屋顶,是一片 竹林 形成的迷宫。竹林形成半透明的墙,划分了各式分门别类的 活动空间 。
其中包括
用于表演和活动的玻璃“盒子”空间、休憩区、健身房、蹦床、秋千、茶室、互动式舞台和一面国际象棋的大“棋盘”。
竹林屋顶为“if工厂”赋予了更高的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
:一方面,竹子为户外空间带来荫庇和凉爽的温度,在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另一方面,竹林中设置的 多元活动空间 也为原本相对拥塞的城中村提供了快乐的社交和休闲空间,成为南头古城上方的 城市客厅 。
如今, “IF 工厂”和南头古城是深圳最繁华热闹的步行街区之一 。每天无数居民、游客在这里拍照打卡,热闹非凡。
游人如梭的南头古城里,各种风格的商铺在此落地,发达的经济活力让这里拥有无限可能,成为 包容设计的沃土 。
“IF工厂”也是街区里重要的打卡点,其内部包含了多种商业模式。
最火爆的正是 超级黑胶工厂 ,里面是满满的黑胶唱片、留声机、试听、咖啡屋等。复古工业风的装修和jian'sh设计相得益彰,满墙唱片让人流连忘返。
▲超级黑胶工厂
还有街舞社、公路商店酒铺、即兴情景剧、木色系咖啡店、洗衣自助店……
裸露 工业风的装修和五彩霓虹 生动的表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张扬和MVRDV大胆绚丽的设计风格。
然而相对其热闹的内部商业环境,屋顶公共空间的设计就显得过于冷清。
MVRDV一直是设计第五立面的好手,此次设计也堪称工厂改造建筑的典范
,以年轻的姿态坐落于大都市的街区里,充满了前卫的态度。
作为设计重点的屋顶公共空间,提供了多元化的场景,辅以高饱和度的色彩,试图提供一种 自发进行聚会、社交 的场所。
然而现实运营情况是,相对于游人如织的南头古城主街区、风格鲜明的内部商业环境,这块区域只有 零星人员光顾,无法形成人群的聚集 。
长时间无人使用的座位、展台、秋千寂寞的在屋顶落满了灰尘,偶尔会有拍照的年轻姑娘或者好奇的游客带来一点热闹。
从 照片 到 “照骗” ,经久失修的过程中公共空间设施也逐渐失去了其本应拥有的光辉。
本应大放异彩的设计亮点最终沦为寂寥,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反思。
设计与运营的矛盾由来已久,设计师也由此而受到诟病: 炫酷的设计理念、精美的效果图、文艺的宣传是否都是一场建筑设计师的圈地自萌?设计的价值何在?是否有必要为其付出昂贵的费用?
位于深圳这座前卫发达的城市里却依然未能发挥作用的屋顶公共空间,似乎佐证了群众的质疑。
然而设计本身的价值是得到证实的。MVRDV在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地的设计却以触媒的姿态极大调动了城市活性,成绩斐然。
因此,究其原因,“IF工厂”的成功与遗憾大概有三个原因。
相对于南头古城其他店铺和“IF工厂”内部业态,屋顶公共空间的宣传、维护、活动组织极为欠缺。
运 营与设计是一个 公共建筑的两个重要阶段 。 设计保证了建筑的潜力,运营则负责延续建筑的生命力。二者的割裂便会导致优秀场所的荒芜。
设计与运营达成合作与平衡 ,或许才能让好的建筑发挥应有的效能 。
MVRDV的作品有趣而巧妙,但荷兰团队的设计文化与中国老城居民、城市旅客的人群画像终究存在差异。
在成都,刘家琨设计的 西村大院 提供了相似的公共空间设计。区别在于其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低干预性,使其 自发地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广场、城市客厅。
公共空间设计存在极强的文化壁垒,“IF工厂” 派对化、剧场化 的空间不易为周边居民所接纳,更着重面向了年轻人团体。
国内对待设计的态度依然倾向于 苛刻和质疑 。过于匆忙的生活节奏 和相对单调的教育体系,让大众缺乏感知设计空间的情绪。
工厂内部的商业店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符合当前 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与价值观 ,因此拥有稳定的受众。
而与之相对的 乌托邦的屋顶园艺 ,自由却缺少指向性的运营,就像一首诗如果没遇到读得懂它的人,就会显得晦涩而缺少趣味。
MVRDV 创始合伙人 Winy Maas 说: “‘IF工厂’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废旧’或超出使用寿命的建筑所蕴藏的丰富可能性。”
“这个项目里,现有的结构被利用,并增加了额外的楼层,将屋顶公共绿色景观编织进南头生活空间,提升了建筑的使用价值。”
深圳这座新型超级城市正逐步进入 存量的更新再利用阶段 ,将有越来越多的建筑面临 更旧焕新 。
“不适合拍照打卡的空间不是好空间”, 这是当下经济社会广泛认同的空间价值。
但价值的判断会随着群众的认知发展而产生变化,适当的运营也能让优秀的空间发挥应有的作用。
设计、运营、文化相辅相成,
将会成就更多层次、日常、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
1. 《深圳南头古城“IF工厂” / MVRDV
》
5.《“服装工厂”变身“创意工厂idea factory ” | 深圳南头古城“if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