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物顶部:对于大多数建筑物而言,接闪杆应设置在屋顶最高点或接近最高点的位置,以确保能最早接触到雷电放电的先导。如果建筑物有多个突出部分,如烟囱、冷却塔等,也应在其顶部增设接闪杆。
2.开阔地带:在无遮挡的开阔区域,如油库、化工厂、变电站等,接闪杆应布置在保护对象的四周,形成一个或多个保护伞,确保所有需要保护的设施都在其保护范围内。
3.地形考虑: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接闪杆的布置需考虑地形影响,避免因地形阻挡而降低保护效率。有时需在山脊或山顶增设接闪杆,以扩大保护范围。
4.远离易燃易爆物:接闪杆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域,避免雷击接闪杆后可能引起的二次灾害。
接闪杆的有效尺寸主要涉及高度、直径和保护半径,其设计需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如中国的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高度:接闪杆的高度应根据被保护物体的高度、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一般而言,接闪杆应高于被保护物一定距离,具体数值需通过计算确定,确保能够有效拦截雷电。对于普通民用建筑,接闪杆高出屋面1-2米即可;而对于特别重要的设施,可能需要更高的接闪杆。
2.直径:接闪杆的直径直接影响其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直径太小可能无法承受雷击时的巨大电流和机械应力,太大则不经济也不美观。一般推荐的直径范围为12mm至20mm,具体还需考虑材质(如钢管、铜管等)和使用环境。
3.保护半径:接闪杆的保护半径是指接闪杆下方可获得直接保护的区域半径。根据“滚球法”计算,对于一类防雷建筑物,接闪杆的保护半径约为30米;二类建筑物约为45米;三类建筑物约为60米。这意味着,在接闪杆下方的这个范围内,直击雷的概率大大降低。
1.雷电活动频繁度: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应适当增加接闪杆的高度或密度,以提高防护效率。
2.土壤电阻率:土壤电阻率影响接地效果,高电阻率土壤需采取措施降低接地电阻,如增大地网面积、使用降阻剂等。
3.环境因素:考虑周边树木、其他高大建筑物对雷电路径的影响,避免形成“屏蔽效应”。
4.综合防雷体系:接闪杆是防雷系统的一部分,应与避雷带、避雷网、SPD(浪涌保护器)等形成完整的防雷体系,共同抵御雷电危害。
0人已收藏
2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防雷减灾
返回版块8.7 万条内容 · 23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消防验收易犯错误全面解析转自 | 图图规范 消防验收, 是所有建设项目的噩梦, 90%以上的项目无法一次通过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开发企业、设计单位、施工 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