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选型及设计 在石灰石 -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是脱除烟气中 SO2 的主反应设备。烟气由吸收塔入口进入塔内,自下而上流经塔内通道,受喷淋浆液的洗涤作用,烟气中绝大部分酸性污染气体被吸收并落入浆池,与浆池中的石灰石颗粒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而被净化,净化后的烟气由除雾器去除雾滴后从烟囱排放。吸收塔是湿法脱硫的关键和核心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本文主要介绍了吸收塔的组成,分析研究了吸收塔本体钢结构的详细选型设计。典型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外形图如图 1 所示。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选型及设计
在石灰石 -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是脱除烟气中 SO2 的主反应设备。烟气由吸收塔入口进入塔内,自下而上流经塔内通道,受喷淋浆液的洗涤作用,烟气中绝大部分酸性污染气体被吸收并落入浆池,与浆池中的石灰石颗粒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而被净化,净化后的烟气由除雾器去除雾滴后从烟囱排放。吸收塔是湿法脱硫的关键和核心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本文主要介绍了吸收塔的组成,分析研究了吸收塔本体钢结构的详细选型设计。典型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外形图如图 1 所示。
一、吸收塔本体及塔内设备介绍
1. 吸收塔本体
吸收塔外壳一般为钢结构,自下而上大体可分为三个区:浆池区、喷淋区、除雾区。浆池区用于储存脱硫浆液,石灰石的溶解、SO2 与石灰石的反应、石膏的氧化生成均在这里进行;主要设备有搅拌器、氧化风系统。喷淋区用于雾化喷洒脱硫浆液与烟气逆流接触,烟气中 SO2 等酸性气体溶解于液滴中,并落入浆池区;主要设备有整流层、喷淋层、提效环。
除雾区用于除去烟气中夹带的雾滴,主要设备是除雾器。烟气入口位于浆池区与喷淋层之间,原烟气从吸收塔中部进入,依次经过整流层、喷淋层和除雾器,从吸收塔顶部出口排放。
1.2? 吸收塔塔内设备
(1)搅拌器、氧化风系统。由于吸收剂石灰石及脱硫产物石膏的溶解度均很低,吸收塔浆池内浆液固含量一般为15% 左右,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固体沉降。通常是在吸收塔外壁上布置搅拌器,促使浆池区的浆液处于悬浮状态,防止固体颗粒物沉淀。同时,搅拌器也可以促进鼓入的氧化空气和浆液充分混合,提高氧化效果,使亚硫酸钙氧化反应完全氧化。风系统由氧化风机、分布器及管道组成,用于往浆池内强制鼓入氧化空气,将脱硫反应中生成的亚硫酸(氢)钙强制氧化成二水硫酸钙(即石膏)。氧化风机可采用罗茨风机、多级离心风机和单级高速离心风机等多种形式。氧化风量应满足最不利工况下系统对氧化风的需求量,压头应按照氧化风管的浸没深度和吸收塔运行最高液位确定。氧化空气分布器一般为管网式或喷枪式,SO2原始浓度≥3000mg/Nm3 时,优先选用管网式,SO2原始浓度<3000mg/Nm3 时,优先选用喷枪式。
(2)整流层。整流层位于吸收塔入口与底层喷淋层之间,对进入塔内紊流态的烟气进行均布、整流,使烟气在流经喷淋区时分布均匀、流场稳定,有利于提高气液传质效果,防止烟气短路。整流层目前有托盘、管栅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整流层除了对烟气流场进行重构外,还可以在整流层表面形成液膜,延长烟气在塔内的吸收时间,提高吸收剂利用率,有效降低液气比。
托盘为多孔分布板和溢流堰组合件,通过多孔分布板起到整流均布作用,可以通过调整开孔率、开孔大小和溢流堰的高度适应不同的脱离效率要求。管栅由文丘里圆棒组成,通过上下两层间隙不同的管子构成文丘里效应,从而起到促进传质传热的效果。
(3)喷淋层、提效环。浆池浆液通过循环泵提升到喷淋层,经喷嘴雾化喷淋扩散在整个吸收塔截面上,对烟气进行洗涤,吸收烟气中的 SO2 等酸性气体和部分粉尘。喷淋层一般由喷淋主管、支管及喷嘴组成。 在每层喷淋层的下方设置有防边壁效应的挡板,其作用是防止烟气在塔壁处“短路”而降低脱硫及除尘效率,使烟气向塔中心区域流动。提效环还可以保护吸收塔壁板免受喷嘴的直接冲刷,避免塔壁被喷淋浆液腐蚀穿孔。
(4)除雾器。除雾器的作用是拦截净烟气中的雾滴,防止雾滴中溶解盐和固体颗粒排入大气及腐蚀下游烟道和设备。除雾器通常采用机械式,利用惯性碰撞的原理捕获拦截雾滴。含高浓度雾滴的烟气流经除雾器弯折的叶片时,由于惯性作用产生碰撞,绝大多数雾滴被除雾器叶片拦截,由于重力作用落入浆池,以此实现雾滴和烟气的分离。叶片上黏附的固体等杂质在冲洗喷嘴的冲洗下得到洁净,保证除雾器的效率得到恢复。
除雾器的形式一般有平板式或屋脊式,根据吸收塔对除雾和粉尘排放的要求进行选择。平板式可满足出口雾滴浓度≤ 50mg/Nm3,粉尘排放<30mg/m3 的要求。屋脊式可满足出口雾滴浓度≤20mg/Nm3,粉尘排放<5mg/m3 的要求。
二、吸收塔本体钢结构选型设计
1.收塔直径
吸收塔直径按烟气在塔内流速取3~3.5m/s进行选型。计算公式:v=Q/3600/(3.14×D×D/4)
式中v为烟气在塔内流速,m/s;
Q为吸收塔出口烟气量(工况、湿基、实际氧),m3/h;
D为吸收塔直径,m。
2.浆池高度
吸收塔浆池高度根据循环浆液量、循环浆液停留时间和石膏排出停留时间确定。循环浆液量是指喷淋层去除烟气中SO2 所需的喷淋浆液量。循环浆液停留时间是浆池容积与循环浆液量的比值,一般取3~ 3.5min,由此可得出浆池容积。
石膏排出停留时间是指浆池容积与石膏排出量的比值,一般须大于 16h。根据循环浆液停留时间算出的浆池容积,需核算石膏排出停留时间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适当增加浆池容积。再根据吸收塔直径可得出浆池高度(正常液位)。
浆池高度一般取7~11m,若算出的高度大于11m,可考虑做变径塔(此时浆池高度不大于8m),以控制浆池高度在取值范围内。吸收塔浆池的设计高度为最高液位(正常液位 +1~1.2m)。
3. 吸收塔入口
按烟气流速取14~15m/s 选型吸收塔入口截面积,计算公式:v=Q/3600/A
式中v为烟气流速,m/s;
Q 为吸收塔入口烟气量(工况、湿基、实际氧),m3 /h;
A 为吸收塔入口截面积,m2,A=宽×高。
吸收塔入口宽度取吸收塔直径的 2/3~3/4,高度宜大于1.4m。吸收塔入口结构为斜向下进口,角度为10~20°,同时,烟道应伸入塔内150mm。
4.整流层
整流层第一层支撑梁顶面与吸收塔入口顶板的距离一般大于1.2m。若采用托盘,一般只设置一层。若采用管栅,一般设 2~3 层,每层管栅间距1m。根据托盘或管栅的详细设计及结构计算确定支撑梁数量、型号、间距。
5.喷淋层、提效环
喷淋层一般为 3~5 层,最低层喷淋层中心距离最顶层整流层支撑梁顶面的距离为1.6~1.8m,喷淋层间距通常为1.6~1.8m,最大可取 2m。根据喷淋层的详细设计设置相应的支撑梁。
提效环与每层喷淋层对应设置,位于喷淋层中心下方600mm左右,具体以不会干涉吸收塔上的管口、人孔门为原则进行调整。
6.除雾器层
第一级除雾器支撑梁顶面距离最顶层喷淋层中心的距离一般大于3m,除雾器的间距一般为2m,顶层除雾器支撑梁顶面距离吸收塔出口底板的距离一般大于3.5m。每层除雾器支撑梁的数量、型号、间距根据除雾器厂家提资要求设置。
【免责声明】1、鉴于本公众号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公众号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公众号联系,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公众号将即时处理。2、本公众号对所载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需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4、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