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制冷百科
在制冷系统中,“过冷”与“过热”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个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在制冷系统中,“过冷”与“过热”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个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过冷现象
定义 :过冷是指将冷凝后的饱和液体通过某种装置(如过冷器)和方法进行再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过程。过冷度则是过冷前液体温度与过冷后温度之间的差值。
好处 :
减少闪发气体 :过冷可以降低制冷剂液体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从而减少闪发气体所占容积的比容,提高单位制冷量。
提高回气过热度 :过冷还有助于提高回气的过热度,这对保护压缩机不处于湿冲程运转状态有一定的好处。
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
加装过冷器 :在较大型的制冷系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冷效率,工艺设计中常在储液器后加装专门用来过冷的设备——过冷器。过冷器的结构型式多样,如套管式、喷淋式或板式换热器等。其原理是利用比冷凝后的饱和液体温度更低的冷却水再次冷却制冷剂液体,一般可使温度再降低3℃~5℃。
供液管与回气管换热 :在小型氟制冷系统中,虽然没有专门的过冷器,但可以通过将供液管与回气管包扎在一起保温,利用回气管的低温降低供液管里的液体温度,达到过冷的目的。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制冷效率,又能避免压缩机吸入过潮蒸汽而产生液击。
毛细管与回气管热交换 :在毛细管节流的系统中,可以将毛细管与回气管合并在一起,利用它们之间的热交换使节流前的液态制冷剂得到过冷。这种方法同样能减少回气管路中可能夹带的液体对压缩机的液击风险。
加大冷凝器 :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加大冷凝器来留出空间进行再次冷却而过冷,但在实际设计中这种做法并不常见,因为这会增加整体体积和重量,提高制造成本。
实际应用:
商业和工业空调系统:大型商场、办公楼或工厂等场所通常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其中会配备专门的过冷器以确保高效的制冷性能。这些系统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热负荷,因此适当的过冷能够显著提升整体能效。
多联机系统:在多联机(VRF/VRV)空调系统中,过冷技术尤为重要。由于这类系统可能包含多个室内单元且分布较广,通过增加过冷度,可以保证即使经过较长的配管长度后,制冷剂仍保持液态,从而维持每个房间的良好制冷效果。
二、过热现象
定义 :过热前的饱和温度与过热后的饱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在一定的压力下,温度高于饱和温度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制冷压缩机排气管处的蒸汽温度通常都高于饱和温度,因此被称为“排气过热”。
有害过热 :由于回气管(吸气管)的长度和隔热程度不足,管内的蒸汽会与外界传递热量而加热,这种现象被称为“吸气过热”或“管道过热”。有害过热会导致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升高,吸入蒸汽的比容增大,从而降低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少压缩机的制冷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吸气管道上做好隔热措施,并尽量缩短吸气管的长度。
有益过热 :在使用膨胀阀的氟制冷系统中,应用过热度来调节热力膨胀阀的开启度,这种现象被称为“有益过热”。同样地,氟蒸汽在经过回热后产生的过热也属于有益过热。通过合理控制过热度,可以确保膨胀阀的准确开启和制冷剂的稳定供应。
PS:在制冷系统中,“过冷”与“过热”是两个相互关联且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概念。通过合理应用过冷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冷效率并保护压缩机免受液击损害;而通过控制过热现象,则可以确保制冷剂的稳定供应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过冷和过热控制措施,以实现最佳的系统性能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