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城市建筑空间
△ 傍晚下梧桐树广场中的纪念馆
△ 建筑剖面模型
设计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琦工作室
项目地点 江苏南京
建成时间 2022年12月
建筑面积 4500平方米
摄 影 梅宁、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周琦工作室
场所环境
△ 纪念馆与陵园环境的融合
新馆处于拥有丰厚历史文化的陵园环境中,西侧为中山陵的主入口,南侧山坡下是1930年代由著名近代建筑师杨廷宝设计的音乐台,东侧为灵谷寺景区。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展馆功能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纪念性色彩。纪念馆广场上数棵高大茂盛的梧桐树同样标志着场地的一种特殊性。而纪念馆作为历史环境中的附属建筑,尽量减弱了自身的存在感,以低调、谦逊的姿态融入整体环境之中。
△ 纪念馆前的梧桐树广场
空间的重构
孙中山纪念馆在改造前为嘉麟楼,建于1992年,为三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原建筑曾经作为餐厅和少年宫使用,之后便长期闲置。原建筑的内部被划分出多个隔间,并不适合展览功能。同时,立面也多有破损,不符合纪念馆的需求和形象。
△ 改造前的原始建筑室内空间
设计方案介入后,将室内空间拆除隔墙,还原内部框架结构形成的大空间,以便后续做展陈布置。入口处上方的二层楼板也被拆除,创造出局部挑高空间适应纪念馆的门厅空间需求。
△ 结构—功能—形式—景观的生成
△ 纪念馆的室内展陈空间
△ 纪念馆门厅的孙中山雕像
功能的活化
改造后,纪念馆依然从南面入口进入,跟随展厅的布置导向,游客由东侧主楼梯来到二层展厅,参观完成后可由西北角和东南角楼梯回到广场。在功能布局上,建筑改造将展厅集中设置于一、二层,其余设备、消防用房设于地下层,办公室位于三层。
△ 纪念馆的空间体系
外观与材质
原嘉麟楼在立面上有一米左右的出挑结构,设计方案将出挑部位全部拆除,缩小建筑的体量,以朴实的外形将原建筑转变为纪念性建筑的样式。纪念馆不强调形式的个性化表达,而是通过现代的形式和材料来传达建筑的时代感。
△ 改造后孙中山纪念馆的外观
中山陵与音乐台在形体和装饰上反映了中西方建筑的古典样式,使用材料为近代水泥,经过百年的风雨沉淀,已经形成据有历史感的标志性外观。孙中山纪念馆通过对比和协调的手法展现自身,将陶板作为立面表皮材料,在实墙面分隔处嵌入玻璃幕墙,利用现代样式的虚实关系,与历史建筑区分出来。同时,天然土烧制的陶板形成自然的暖灰色调,与周边近代建筑相似,在对比中有材料的协调。建筑在立面上无过多装饰,在整体观感上与环境形成沉稳庄重、质朴隽永的一体感。
△ 墙身大样和陶板样式
配套景观
设计方案在广场南部采用耐候钢做了轻型钢结构的回廊,穿梭于一组梧桐树之间。回廊的形式形成传统建筑中照壁的意向,将原来单调的广场空间置入游客休息、宣传展示的功能,丰富了人们的活动类型和场所的空间内涵。
模型照片 ▽
设计图纸 ▽
△ 剖面图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南京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
项目类型:既有建筑改造
项目地点: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1号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琦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周琦
设计团队:周琦、杨俊、杨文俊、蒋俊峰、张宙栋
业主:中山陵园管理局
设计时间:2021年9月—2022年5月
建设时间:2022年6月—2022年12月
用地面积:6960平方米 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其他参与者:钱洋(结构)、刘永刚(电气)、赵元(给排水)、皮晓军(智能化)
结构及设备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院
景观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琦工作室
展陈设计:江苏大美天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材料:陶板、玻璃幕墙、钛锌板
摄影:梅宁、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周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