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建筑央企集体跨界,打工人该何去何从?
儒雅的单车
2025年01月15日 09:41:49
只看楼主

来源:广联达造价圈

|

作者:史昆仑

当建筑企业不再盖房子、不修路、不造桥,纷纷刮起了“跨界 ” 潮,打工人们情何以堪?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刷到一则新闻:中铁十四局通过竞价获得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山东华澳大地土地经营权,农业成了中铁十四局的新战场,并引发了关注和热议。当时我还和另外一个同事开玩笑说,如果我们再不努力,可能要回家种地了。 一语成谶,没过多久,公司的一个关于高标准农田的编标通知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具体如下:

当建筑企业不再盖房子、不修路、不造桥,纷纷刮起了“跨界 潮,打工人们情何以堪?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刷到一则新闻:中铁十四局通过竞价获得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山东华澳大地土地经营权,农业成了中铁十四局的新战场,并引发了关注和热议。当时我还和另外一个同事开玩笑说,如果我们再不努力,可能要回家种地了。

一语成谶,没过多久,公司的一个关于高标准农田的编标通知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具体如下: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天刷到中建某局人才招聘的消息,主要是关于新能源、农村农业、水利水电等行业方向,具体如下:


同时,我还关注到公司近期招聘的一则消息,是寻找一建(矿业)的人员,具体如下:


不难看出,面对建筑市场不断萎缩的局面,各建筑央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寻找破局之道,作为建筑央企的一名打工人,深有体会。跨界,不设置天花板的跨界,似乎已成为一种行业趋势,也成为大多数央企度过建筑寒冬为数不多的选择。那么,对于打工人来说,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新业务、新起点

根据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期,也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国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于是,所谓“第二曲线”应运而生。作为传统建筑企业在新形势下谋“变”的出路,并发力“第二曲线”市场,培育新兴领域市场,开辟发展新赛道,使之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从我所在企业来讲,近几年,不断涉足光伏发电、地铁运维、道路养护等领域,新基建市场加快发展,反观传统市场项目迟滞不前。

作为打工人,我们不得不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所以,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自愿,我们也要进行转型,要与时代合拍。整体来说,留给打工人固守、深耕传统市场的机会不多了,“一招鲜吃遍天 也可能成为过去式了。既然要转型,必然要逼着自己学习新事物,阵痛在所难免。

本人一直从事传统的建筑安装行业,还记得刚接触光伏发电、地铁运维、道路养护等业务时,感觉有种“隔行如隔行”的困难,但多研究几次,似乎又有种似曾相识之感。当然,为了响应公司资质升级的号召,本人也加入了考证大军。刚开始确实有种“翻书马冬梅、考试孙红雷”的挫败感,但经过几次尝试,似乎找到了资格考试的钥匙,通过几个专业的考试后,感觉读书触类旁通,似乎突然“开窍”。

 

大而全、专而强

在认清行业形势后,面对日益加剧行业竞争、人员内卷,我们打工人如何找到转型的方向?似乎可以分为2条路:“大而全”的全项综合、“专而强”的细分龙头。

作为建筑央企的商务造价人员来说,日常工作涉及施工图预算、招标采购、合同管理、产值核算、成本分析、内外部结算、资金收支等,当然还有各种报表填报、管理系统录入,还要参加公司业务培训,接受内外部检查等。从某种意义来说,“铺摊子、摊大饼”式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求一个人面面俱到、十项全能,使之成为懂技术、精预算、会管理、善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建筑企业里面还会设置专岗,如投标报价中心、BIM管理中心等。某些人员可能专攻商务标书、预算报价等,走的是由点及面这样一条路。就整个产业链来说,建筑市场不断细分,人员分工逐步专业化。建筑央企也提出了打造“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专业优势。如果我们打工人能够找准发力点,苦练内功,实行差异化竞争,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单打冠军”,最终实现单点突破。

 

结语

目前,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我国建筑行业整体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建筑行业已进入全方位白热化竞争。总之,建筑业寒冬已至,转型已成为我们打工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面对未知挑战时,我们唯有夯实基础、强化专业,勇敢地走出舒适区。

万变不离其宗,     正如黄燕翔老师之前多次讲过的,“施工、预算、成本三位的一体”,体现的是综合能力。     本人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给纯技术人员讲预算,给纯预算人员讲技术。只有技术与预算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提升,发挥项目成本管控的作用。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