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业固废网
自2022年4月,武汉市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以来,高度重视固体废物的综合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华中区域已建成的固废处理种类最齐全、环保工艺技术最先进、数字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固废产业园,是武汉环投集团践行“无废理念”的创新示范成果,园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持续推动固废治理减废增效,不断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和循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产业园坐落于武汉市蔡甸区常福工业园,总投资约56亿元,核心功能区占地843亩。园区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3000吨/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1500吨/日)、有机质固废处理(1000吨/日)、市政污泥处理(500吨/日)、工业危险废物(50000吨/年)和医疗废物处理(60吨/日)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于一体。对外打通了固废变废为宝,向城市输送电能、热能、有机肥、再生建材的大循环,对内实现了设施共建共享、物质协同处理、能量梯次利用的小循环。
(一)构建“技术领先、运行环保、生态安全”的建管标准 |
始终坚持技术引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源动力”,采用全球领先的“双脱酸双脱硝”烟气处理工艺,排放指标优于欧盟2010和国家2014排放标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实现烟气超低排放。通过“破碎+筛分+风力分选+智能分选+机械分选”对建筑垃圾高效除杂,生产再生砂、石、砖等建材。采用高性能、耐污染、抗冲击的“预处理+UASB+MBR+NF+RO”渗沥液处理工艺,实现中水循环100%回用。创新采用湿式/干式协同厌氧发酵工艺处理餐厨垃圾,每天可产生约7万Nm3沼气,年发电量超过4000万度,提取毛油2000吨/年,最大程度实现了资源化。
在保证各类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和“水、气、声、渣”各项环境管控指标达标的前提下,依托核心区为圆心辐射周边1500米组成生态功能防控区,通过生态修复,科技导入,实现固体废物在园区内循环再生利用的同时,打造武汉特色农业示范展示的新窗口,华中亲子科普研学旅游的新地标,全国“无废城市”经济产业的新典范。
(二)践行“减污降碳、降本增效、协同共享”的发展理念 |
积极探索“近零排放”模式,氮氧化物排放量仅为国标限值的1/3,粉尘排放量仅为国标限值的1/2,通过中水回用减少排污15万吨/年,利用节能改造将餐厨垃圾浆液制备为再生碳源,节约葡萄糖碳源采购量1440吨/年,采用物料协同调配热值,将单吨入炉垃圾发电量提升至600kWh,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可极大减少对矿产资源的使用,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据统计,园区每年可绿色发电6.77亿度,折算后可节约标准煤20.3万吨,实现减排CO2约80.6万吨。
(三)开发“绿色发展、智慧管理、创新赋能”的低碳模式 |
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多次承接、参与关于垃圾分类、减污降碳、资源再生等公益活动,用“小行动”汇聚“大能量”,引领全社会共同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构建了市区两级政府领导、政企两级工作支撑的工作机制,坚持信息公开,邀请公众参与,有力化解“邻避效应”,保障园区长期稳定运营。
持续开展固废处理前言课题研究,积极与高校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申报专利13项,开发技术创新33项。搭建园区智慧化管控中心,利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集成园区管理分析智慧化平台系统,对六大产业物料、能源、物资、人力、数据等各要素,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展示以及智慧化控制,实现能源物质循环利用的集约化管控,为园区发展战略、经营决策、运行管理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保障。
在未来,园区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探索参与一般工业固废资源再生、新污染物治理、焚烧发电绿证、污染物排污权、温室气体减排等新兴领域,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助力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 武汉生态环境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