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线路接入线网云应用与创新实践
英勇无比的槟榔
2025年01月24日 11:05:24
来自于轨道交通
只看楼主

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2025年1月9日,呼和浩特城轨云运营5周年技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此次研讨会以“创新发展、安全高效、合作共赢”为主题,围绕城轨云平台的持续创新、运行安全、问题挑战、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 太原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机电设备部主管刘海川 以《 新建线路接入线网云 应用与创新实践 》为题做精彩演讲          



     
要点速览      

     



   



2号线云平台建设运营情况


· 城轨云建设内容

构建“四张网络”: 安全生产网、内部管理网、外部服务网、运维管理网。

划分“三个平面”: 业务平面、存储平面、管理平面。

部署“四类资源”: 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资源。

提供“三种服务”: 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

承载“一众业务”: 运营生产业务、企业管理业务、乘客服务业务。


· 城轨云使用情况

资源统一调度: 通过云计算管理平台,对城轨云内所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进行调用。

多维云服务能力: 以IaaS层服务基础,为云上业务系统综合提供PaaS、DaaS等服务能力。

线网级平台框架: 按照线网级云平台架构进行建设,核心网络、管理平台等组件可多线路复用。

系统自保、平台统保: 提供完整的云平台数据中心整体安全防护策略、云平台内部自身安全防护机制。


· 城轨云业务系统承载情况:

太原市城轨云平台按照业务类型,分为安全生产业务、内部管理业务、外部服务网系统及云平台自身的运维管理业务。



新建1号线接入面临的挑战


· 多线路运营主体: 城轨云内1号线和2号线业务系统的运营由不同的主体单位负责,需要云平台能够实现边界的划分。

· 多线路网络安全: “系统自保”难以全面满足线网环境中的城轨云的网络安全环境,需要城轨云具备全域的安全防护。

· 大数据服务多线路运营: 除了单条线路的固定数据指标报表,需要能够通过大数据将业务数据充分运用。

·  云平台主备中心切换: 新建的灾备数据中心需要能够满足不同系统的灾备切换需求。

· 机房环境的升级: 机柜、电源、空调等机房基础设施,也需要随着云平台设备的扩充而升级改造。

· 多线路运维模式: 在云平台多线路环境中,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对运维团队带来了新的挑战。



1号线建设技术创新实践


· 城轨云多Fabric网络架构

安全生产网云平台划分成为多个Fabric物理分区,一号线业务分区、二号线业务分区及线网业务分区,并由城轨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 城轨云安全运营中心建设:

城轨云建设统一的安全运营中心。通过安全运营中心实现对城轨云内各安全管理平台、数据安全、云安全资源池、密码安全、终端安全、流量分析等网络安全资源进行集中调控。满足线网业务系统接入后的统一安全运营及运维需求。


· 数据平台AIGC智能数据分析:

以城轨云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GPU算力资源; 以城轨AI大模型为核心引擎,重构业务应用; 让企业数据知识化,唤醒企业沉睡数据。


· 城轨云平台主备中心:

本工程在车辆段综合楼设置1号线安全生产网灾备中心。控制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新建OTN传输网络。同时主备中心均通过通信传输系统,与站段场节点进行连接。



1号线管理运维创新实践


· 线网级城轨云运维目标

运维对象明确: 明确城轨云平台运维的责任边界和运维对象清单;详细梳理运维对象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内容。

运维组织完善: 基于RACI模型明确各组织岗位工作职责分工;开展人员日常管理与考核,保持组织高效运作;通过培训提升组织能力,储备关键岗位人员。

运维流程规范: 基于ITIL最佳实践构建规范化云运维流程;建立统一标准化的用户服务台流程,确保闭环管理;通过可量化的SLA管理流程,提升服务可用性水平。

运维工具高效: 构建标准化运维流程支撑平台,实现运维流程线上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覆盖城轨云平台全栈技术对象,确保异常事件快速发现;不断探索和引入自动化运维工具平台,提高运维效率。


(演讲PPT部分展示)

PART.       0       1      

2号线云平台建设运营情况

     


 

 

 


 
PART. 0 2      

新建1号线接入面临的挑战

PART. 0 3      

1号线建设技术创新实践

PART. 0 4      

1号线管理运维创新实践


来源:呼和浩特城轨云运营5周年技术研讨会

编辑:闫 策

审核:王 博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