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2号线云平台建设运营情况
· 城轨云建设内容
构建“四张网络”: 安全生产网、内部管理网、外部服务网、运维管理网。
划分“三个平面”: 业务平面、存储平面、管理平面。
部署“四类资源”: 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资源。
提供“三种服务”: 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
承载“一众业务”: 运营生产业务、企业管理业务、乘客服务业务。
· 城轨云使用情况
资源统一调度: 通过云计算管理平台,对城轨云内所有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进行调用。
多维云服务能力: 以IaaS层服务基础,为云上业务系统综合提供PaaS、DaaS等服务能力。
线网级平台框架: 按照线网级云平台架构进行建设,核心网络、管理平台等组件可多线路复用。
系统自保、平台统保: 提供完整的云平台数据中心整体安全防护策略、云平台内部自身安全防护机制。
· 城轨云业务系统承载情况:
太原市城轨云平台按照业务类型,分为安全生产业务、内部管理业务、外部服务网系统及云平台自身的运维管理业务。
新建1号线接入面临的挑战
· 多线路运营主体: 城轨云内1号线和2号线业务系统的运营由不同的主体单位负责,需要云平台能够实现边界的划分。
· 多线路网络安全: “系统自保”难以全面满足线网环境中的城轨云的网络安全环境,需要城轨云具备全域的安全防护。
· 大数据服务多线路运营: 除了单条线路的固定数据指标报表,需要能够通过大数据将业务数据充分运用。
· 云平台主备中心切换: 新建的灾备数据中心需要能够满足不同系统的灾备切换需求。
· 机房环境的升级: 机柜、电源、空调等机房基础设施,也需要随着云平台设备的扩充而升级改造。
· 多线路运维模式: 在云平台多线路环境中,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对运维团队带来了新的挑战。
1号线建设技术创新实践
· 城轨云多Fabric网络架构
安全生产网云平台划分成为多个Fabric物理分区,一号线业务分区、二号线业务分区及线网业务分区,并由城轨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 城轨云安全运营中心建设:
城轨云建设统一的安全运营中心。通过安全运营中心实现对城轨云内各安全管理平台、数据安全、云安全资源池、密码安全、终端安全、流量分析等网络安全资源进行集中调控。满足线网业务系统接入后的统一安全运营及运维需求。
· 数据平台AIGC智能数据分析:
以城轨云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GPU算力资源; 以城轨AI大模型为核心引擎,重构业务应用; 让企业数据知识化,唤醒企业沉睡数据。
· 城轨云平台主备中心:
本工程在车辆段综合楼设置1号线安全生产网灾备中心。控制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新建OTN传输网络。同时主备中心均通过通信传输系统,与站段场节点进行连接。
1号线管理运维创新实践
· 线网级城轨云运维目标
运维对象明确: 明确城轨云平台运维的责任边界和运维对象清单;详细梳理运维对象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内容。
运维组织完善: 基于RACI模型明确各组织岗位工作职责分工;开展人员日常管理与考核,保持组织高效运作;通过培训提升组织能力,储备关键岗位人员。
运维流程规范: 基于ITIL最佳实践构建规范化云运维流程;建立统一标准化的用户服务台流程,确保闭环管理;通过可量化的SLA管理流程,提升服务可用性水平。
运维工具高效: 构建标准化运维流程支撑平台,实现运维流程线上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覆盖城轨云平台全栈技术对象,确保异常事件快速发现;不断探索和引入自动化运维工具平台,提高运维效率。
(演讲PPT部分展示)
2号线云平台建设运营情况
新建1号线接入面临的挑战
1号线建设技术创新实践
1号线管理运维创新实践
—
来源:呼和浩特城轨云运营5周年技术研讨会
编辑:闫 策
审核:王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