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外线消毒运行控制
(1)悬浮物控制
污水中的悬浮物可能会阻挡紫外线的传播,降低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照射剂量,影响消毒效果。因此,要确保预处理工艺运行良好,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要求悬浮物含量不超过20mg/L。
(2)水质变化监测
密切关注污水水质的变化,如pH值、浊度、有机物含量等。当水质出现较大波动时,可能需要调整紫外线消毒设备的运行参数,以保证消毒效果的稳定性。例如当污水的浊度升高时,可能需要增加紫外线的照射强度。
(3)开启与关闭顺序
通常先开启紫外线消毒设备的控制系统,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如灯管、镇流器、监控系统等,然后再逐步启动灯管。关闭时则相反,先关闭灯管,待灯管完全熄灭且设备冷却后,再关闭控制系统,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
(4)避免频繁启停
频繁地启动和停止紫外线消毒设备,会缩短灯管的使用寿命,增加设备的维护成本。因此,在满足污水处理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设备的启停次数。
(5)余氯控制
如果污水在消毒前经过了加氯处理,要注意控制余氯含量。过高的余氯可能会与紫外线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同时还可能对设备造成腐蚀。
(6)灯管清洁与更换
定期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清洁,去除灯管表面的污垢和灰尘,以保证紫外线的透光率。一般每1-2 周进行一次人工擦拭。同时,根据灯管的使用寿命或厂家出厂参考和实际运行情况,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灯管。现在大多紫外线装置都加了气动清洗,如果涉及气动清洗还得保证空压机的正常运行。但也需定期进行气动装置的维保。
(7)紫外线防护
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有伤害作用,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期间应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在进行设备检修等操作时,必须佩戴好防护眼镜和防护服。
2、次氯酸钠消毒运行控制
(1)投加方式选择
根据污水厂的工艺特点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投加方式,如连续投加或间歇投加。连续投加适用于水质、水量较为稳定的情况,能维持较为稳定的消毒效果;间歇投加则可根据污水的变化情况,在需要时进行集中投加,以应对水质波动等情况。
利用重力作用,使次氯酸钠溶液从高位的储存池或溶液池,通过管道自流到接触消毒池。适用于小型污水厂或地形有高差优势的情况,当接触消毒池位置相对较低,且对投加量精度要求不是极高时可采用。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设备,运行成本低,操作相对简单;缺点是投加量的调节范围有限,且受地形和高差限制较大。
借助水泵或水射器等设备,将次氯酸钠溶液通过压力输送到接触消毒池。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厂,尤其是大型污水厂或对投加量控制精度要求较高、需要快速投加的情况。优点是投加量控制较为精确,可根据需要快速调整投加量,不受地形限制;缺点是需要配备动力设备,运行成本相对较高,设备维护工作量较大。
(4)PH值监测
PH值会影响次氯酸钠的水解平衡和消毒效果,最佳PH值范围通常在6.5-7.5之间。定期监测污水的PH值,当PH值偏离适宜范围时,及时采取调节措施,如投加酸碱调节剂等。次氯酸钠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下,消毒和氧化效果更佳。
在较低的pH值下,次氯酸钠几乎完全水解成次氯酸,这种形式的次氯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从而增强消毒效果。随着pH值的升高,次氯酸的比例逐渐减少,次氯酸根离子的比例增加,这会导致消毒效果减弱。
(5)储存设备维护
次氯酸钠具有腐蚀性,储存罐和输送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定期检查储存罐和管道的密封性,防止次氯酸钠泄漏。同时,要注意储存环境的温度和通风条件,避免次氯酸钠受热分解或挥发。
(6)投加设备检查
定期检查次氯酸钠投加泵、计量装置等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及时清理投加设备中的杂质和污垢,防止堵塞。对设备的易损件,如密封圈、叶轮等,要定期更换,以保证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7)安全防护设备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毒面具等,并确保其能正常使用。同时,设置应急冲洗设施和泄漏收集装置,以应对突发的泄漏等安全事故。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65 万条内容 · 147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环保工艺之——SBR过程的特点环保工艺之——SBR过程的特点 ①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同传统活性污泥相比,不需二沉池、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设置调节池和初沉池。所以,大大减少构筑物的数量,节约基建费用,并且往往布置紧凑,节省占地。 ②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耐冲击能力强—SBR运行过程中有一定的进水期,污水进入SBR反应器后,与上一周期残存的污泥混合,整个进水期中,进入反应器的污水集中在一个池内进行充分混合,对污水的负荷起到缓冲调节作用。若不考虑进水期的生化反应,仅考虑稀释作用,进水后反应池中底物浓度一般为原水浓度的50%-70%。可根据进水水质的冲击负荷,调整进水期长短,即进水期内虽出现进水底物浓度的急剧波动,但最终池内容纳的污水浓度将处于进水期的清水水平之上,对后续反应过程影响不大;而遇到进水流量的冲击负荷时,即污水流量短期内突然增大,仅仅缩短了进水期而对反应过程无大的影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两种消毒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