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作为核心组件,承担着推动制冷剂循环以实现热交换的关键任务。一旦压缩机出现故障或烧毁,将会对整个制冷剂系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污染情况: 残留的冷冻油已经碳化、含有酸性成分且变得污浊,在管道内部积聚。 压缩机拆除后,原系统管道会与空气接触,导致冷凝现象,增加水分残留。这些水分与铜管及其他组件接触后形成污垢薄膜,影响新压缩机的操作性能。
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作为核心组件,承担着推动制冷剂循环以实现热交换的关键任务。一旦压缩机出现故障或烧毁,将会对整个制冷剂系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污染情况:
-
残留的冷冻油已经碳化、含有酸性成分且变得污浊,在管道内部积聚。 -
压缩机拆除后,原系统管道会与空气接触,导致冷凝现象,增加水分残留。这些水分与铜管及其他组件接触后形成污垢薄膜,影响新压缩机的操作性能。 -
磨损产生的铜、钢、合金颗粒流入管路中,堵塞部分细小管道。 -
原有的干燥器迅速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通常会散发出异味,可以轻易辨别。
不处理系统直接更换新压缩机的结果
-
如果不先清理系统中的污染物,直接更换新压缩机会导致以下问题: -
抽真空难以彻底完成,且真空泵可能会因此受损。 -
新注入的冷媒只能起到清洗作用,系统整体污染依然存在。 -
新压缩机及其冷冻油将在0.5到1小时内被污染,随即开始二次污染: -
冷冻油失去纯净度,破坏原有的润滑性质。 -
金属颗粒进入压缩机可能导致电机绝缘层受损,引发短路并再次烧毁。 -
金属颗粒沉淀在油中,增加轴与轴套间的摩擦,导致机械咬合。 -
冷媒、油及原有污染物混合后会产生更多酸性物质和水分。 -
镀铜现象加剧,机械间隙减小,增加摩擦力,最终导致卡死。 -
若原有干燥器未更换,它将继续释放吸收的水分及酸性物质。 -
酸性物质会逐渐侵蚀电机漆包线的绝缘层。 -
冷媒自身的制冷效率下降。
上述状况下,新压缩机很可能在一个月内完全失效。
如何处理已烧毁或故障的主机冷媒系统
处理已烧毁或故障的压缩机是一项流程比较麻烦的工作,常常被技术人员忽视,甚至简单地认为更换即可解决问题。这种态度会导致对压缩机质量问题的误解,或引发关于使用不当的争议。
情况一:电机未烧毁,电流正常,仅噪音大
-
冷冻油未变质,系统管道污染不明显。 -
拆除原干燥器,用高压氮气从高压端吹扫管路,分段吹扫管道与部件。 -
安装新压缩机和新干燥器,加压氮气进行检漏。 -
同时从高压和低压两端抽真空。 -
从液管加入液态冷媒,达到80%-90%的冷媒量后进行测试启动。(压缩机需预热2小时)
情况二:电机未烧毁,可运转,但电流大超载
-
冷冻油略有焦味,变色,系统管道较干净,但金属表面已酸化。 -
安装新压缩机和新干燥器,加压至10公斤/平方厘米进行检漏。 -
同时从高压和低压两端抽真空。 -
从液管加入液态冷媒,达到80%-90%的冷媒量后进行测试启动。(压缩机需预热2小时) -
注意检查电源稳定性和负载过大等问题。
情况三:电机已烧毁,无法运转
-
可选择化学清洗或高压氮气吹扫两种方法来解决。 -
化学清洗方法:使用清洗剂循环流动清洗系统,然后用高压氮气吹干。 -
高压氮气吹扫方法:拆除干燥器,用高压氮气吹通管路,安装新干燥器,并检查所有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