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代铜为何成为行业焦点? 近年来,空调行业掀起了一场关于材料替代的争议——
近年来,空调行业掀起了一场关于材料替代的争议—— 用铝替代传统铜管制造热交换器 。就在2024年底的全国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期间,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 特主办了 第十一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信息大会 暨“铝代铜”技术发展论坛 。
![](https://fd.co188.com/group2/M01/7F/5B/rBJhaGejOsKAG3tXAAOm40XyVMA903.png)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论坛上众多行业巨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团队研究技术, 总结下来, “铝代铜”目前主要的驱动要素:
(1)成本驱动: 铝成本仅为铜的1/3,大幅降低原材料开支。尤其是2024年铜价一度上涨至9万元/吨,创下历史新高。若以当前铜价9万元/吨计算,一台家用空调所需铜材在6公斤左右, 铜材的采购成本大约在550元 ; 假定一台家用空调需要相同量的铝材,以当前铝价2万元/吨计算, 铝材的采购成本大概在120元 ,粗略估计, 用铜成本可达用铝成本的4倍以上 。
(2)轻量化需求: 铝材重量轻,符合家电轻量化趋势,便于运输与安装。
(3)环保压力 :铝的可回收性更高,迎合“双碳”目标下低碳化需求。
然而,这一技术路线引发两极评价: 支持者称其为“颠覆性创新”,反对者质疑其“牺牲性能换利润”。
支持方观点:
技术突破: 新型铝合金涂层技术可提升耐腐蚀性,缩小与铜的性能差距。
实际案例: 部分品牌已推出铝代铜空调,宣称能效达标且寿命无明显差异。
行业趋势: 日本、欧洲企业较早尝试铝代铜,国内企业加速跟进。
反对方担忧:
导热性差异 :铝导热率仅为铜的60%,可能影响制冷效率。
寿命隐患: 铝更易氧化腐蚀,长期使用或导致制冷剂泄漏、能效衰减。
维修成本 :铝管焊接难度高,售后维修成本可能 转嫁消费者 。
尤其是部分铜铝混合,铜铝连接管需要进行铜和铝的钎焊,而铜的焊接点和铝焊接点的热胀和冷缩不同,致使连接管存在漏气的可能,会造成制冷剂泄漏。
目前, 美的 全面开展研究,部分中低端机型试水铝代铜,高端产品仍坚持全铜配置。 海尔 推出“稀土铝合金”技术,强调性能与铜管相当。而 日系品牌 三菱电机、大金等则对铝代铜持谨慎态度,主打铜管产品。
比较令人瞩目的格力, 其董事长 董明珠女士2024年6月在格力电器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这样表示:“ 目前如果采用铝来替代,它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现在不敢保证。所以,在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之前,格力就绝对不会使用铝代铜。” 采用观望态度。 不过在2024年11月底“格力集团龙源金科铝管项目” 落户珠海
预算有限 :铝代铜空调价格低20%-30%,适合短期使用或温和气候地区。
追求耐用 :铜管空调仍是首选,尤其适用于高湿度、高负荷场景。
消费者避坑指南:
认准“全铜管”“铜铝复合”等明确标识,警惕“铜铝混用”宣传陷阱。
查看能效标识与质保条款,优先选择提供10年以上保修的品牌。
政策动向:
新国标能效等级未明确限制材料类型,但市场监管总局已启动铝代铜质量抽查。
技术突破:
纳米涂层、铜铝焊接等新技术或进一步缩小性能差距。
行业共识:铝代铜或成中低端市场补充,但高端领域铜管地位难撼动。
你会选择铝代铜空调吗?欢迎留言讨论!
(数据来源: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企业公开技术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