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解槽领域,中央企业逐渐成为主要参与者。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上游制氢方面。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超过300家企业进入电解槽市场。然而,大多数电解槽企业尚未获得实质性订单。作为推动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不仅积极投资建设绿氢项目,还纷纷进入制氢电解槽领域。 中央企业参与电解槽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电解水制氢技术已趋于成熟,尽管在综合能耗、电流密度等电解槽性能指标、运行稳定性以及关键零部件如隔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但电解槽设备的价格和绿氢生产成本相较于国外仍具一定优势。中央企业的参与将有助于加速行业的产业化进程。
在电解槽领域,中央企业逐渐成为主要参与者。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上游制氢方面。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超过300家企业进入电解槽市场。然而,大多数电解槽企业尚未获得实质性订单。作为推动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不仅积极投资建设绿氢项目,还纷纷进入制氢电解槽领域。
中央企业参与电解槽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电解水制氢技术已趋于成熟,尽管在综合能耗、电流密度等电解槽性能指标、运行稳定性以及关键零部件如隔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但电解槽设备的价格和绿氢生产成本相较于国外仍具一定优势。中央企业的参与将有助于加速行业的产业化进程。
其次,目前国内的绿氢项目主要由中央企业投资,投资规模往往达到数十亿到数百亿元。例如,中国能建正在推进的绿氢项目,总投资已超过2000亿元。由于绿氢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且见效慢,缺乏雄厚实力的企业难以参与。中央企业进入电解槽市场,更容易获得订单。中央企业的参与也反映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根据碳索氢能网的统计,截至2024年,国内97家中央企业中,已有近50家布局氢能的制储输用等各个环节,其中至少有14家中央企业进入制氢电解槽市场,主要集中在相对成熟的碱性和PEM电解槽。
以下是参与电解槽的14家中央企业的整理表:
2025年中国国际绿氢
及氢能应用产业高峰论坛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公开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中强调发展氢能,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绿氢已然成为我国氢能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亿吨,其中绿氢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绿氢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绿色能源与生态环保分会联合同巨传媒共同举办中国国际绿氢及氢能应用产业高峰论坛,此次会议将于2025年6月27-28日 在江苏苏州举办。论坛旨在汇聚氢能产业链的优秀企业和产品,工艺,为上下游产业链供需双方提供一个品牌汇集、信息传播、技术交流和经贸洽谈的优质线下交流合作平台,同时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高层等共同探讨新格局下行业发展的机遇及挑战,共促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大会议题
政策导向,未来趋势
全球与中国氢能产业链发展的机会和挑战;
从我国碳交易政策看绿氢产业发展;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氢能与绿氢产业发展展望;
企业如何进入氢能碳交易的市场;
欧盟氢能和燃料电池法规和标准;
氢能助力绿色钢业冶炼,打造非化石能源钢铁;
氢能商业化、规模化之路的探索;
制氢及商业应用(绿氢关键技术和设备)
探索氢能多元化规模应用及商业化发展路径;
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发展现状;
碱水电解制氢装置在氢价值链中的现状及应用;
制氢电解槽(ALK,PEM,SOEC, AEM)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
制氢效率提升与催化剂的开发应用;
碱性电解水制绿氢核心材料现状与展望;
隔膜、质子交换膜、极板、催化剂等产品技术应用;
氢气纯化技术及装置在制氢系统上的应用;
氢气提纯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氢气泄漏检测技术探讨;
红外光谱在燃料氢痕量杂质分析的应用;
氢气纯度以及杂质检测实践;
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检验、测试、认证解决方案;
氢气储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氢气及液氢容器现状与展望;
氢气检测应用实践;
氢能设备测试市场展望和前景;
泵阀设备在氢能行业的创新应用;
绿氢测量的流量仪表及应用;
氢能的消纳
中国绿氢合成氨发展基础与展望;
碳中和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绿氢应用展望;
工业场景中大规模绿氢应用模式研究;
“氢-氨”产业发展情况;
氢氨醇一体化技术路线及设备应用;
氢氨/氢氨醇一体化联产的盈利模式;
中国绿氢制氨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氢氨融合,氢能产业发展新路径探讨;
绿氢制取绿色甲醇工艺及装置;
绿氢耦合二氧化碳捕集合成绿色甲醇的技术及应用;
生物质耦合绿氢制绿色甲醇应用分享;
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运维;
耦合绿氢助力煤化工行业深度脱碳的应用;
氢能助力绿色钢业冶炼,打造非化石能源钢铁;
氢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氢能在航空航天及船舶,汽车应用技术突破与发展趋势;
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政策和市场现状及趋势;
燃料电池多场景应用的探索及实践;
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技术发展与应用;
车载氢燃料电池用高性能电驱动技术研究及进展;
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车载应用;
可持续航空燃料( SAF )的工艺探讨;
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膜电极及关键材料创新技术发展;
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OEC)电堆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氢气检测与标准体系研究及应用示范;
石墨双极板制备工艺及发展趋势;
新型高性能氢能行业质子交换膜的产业化进展;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密封系统对燃料电池及其系统功率、寿命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燃料电池产品的测试标准和技术应用;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测评技术的研析;
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质量与性能提升;
船用氢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要求;
氢能燃料电池阻抗测试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