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建筑设计:浙江· 绍兴艺术学校改扩建工程/更新
城南旧夢
2025年02月07日 09:28:41
只看楼主

来源:小微设计

|

作者:点击关注

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绍兴艺术学校前身为浙江绍剧艺训班,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有校区已无法满足学科规划及后续发展需要,这是本次改扩建更新的起因。同时为了推进“校团合作”改革,新征南侧三角地作为新组建的绍兴演艺集团综合楼的建设用地。 新征用地补齐了场地的南部拼图,使整个用地呈倒三角形。西临二环西路,是校园与城市连接的唯一界面,东侧与北侧均由河道环绕,往东望是连续的自然山体,周边环境资源较为优越。

设计: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绍兴艺术学校前身为浙江绍剧艺训班,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有校区已无法满足学科规划及后续发展需要,这是本次改扩建更新的起因。同时为了推进“校团合作”改革,新征南侧三角地作为新组建的绍兴演艺集团综合楼的建设用地。



新征用地补齐了场地的南部拼图,使整个用地呈倒三角形。西临二环西路,是校园与城市连接的唯一界面,东侧与北侧均由河道环绕,往东望是连续的自然山体,周边环境资源较为优越。




现有校园西侧垂直于城市道路是教学实训组团,东侧与河道呈正交关系的是生活及运动组团。校园布局与非平行的三角边界相呼应,形成了两个方向的肌理网格。根据设计要求,生活运动组团全部保留,仅做立面改造,教学组团保留公共教学楼及核心的音乐厅。所以,在原有校园两个方向的肌理网格中均有保留建筑,这是校园布局重构的重要线索。




进入主校门,为了加强音乐厅的主体地位,在其西侧面向主广场加建入口棚架,广场南侧临水是新建的戏曲及音乐艺术楼,北侧是新建的行政综合楼,两者以曲线形体环绕音乐厅。再往北是保留的公共教学楼、新建的舞蹈实训楼,整个教学实训组团布局在原有肌理上发展,复原并重构了东西方向的校园主轴形象。




东西片区的布局不是简单的遵从原有校园肌理,而是对边界形态、空间格局的重新呼应与构建。通过入口广场的重塑以及两大片区交汇处的圆形文化广场、南北步行街区、各处建筑之间开放空间的渗透,有机融合了整个校园空间架构。





校园主广场一改之前的单一与直白,下沉绿地由一圈台阶围绕,学生可坐可停留,正面的音乐厅放大了入口台阶,并加建醒目门廊,不仅仅是强化音乐厅的主体形象,更是为了大台阶与门前小广场成为戏曲专业学生的室外课堂或排练、练功的场所。



基于对师生行为及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充分分析后,教学组团由一条连廊南北贯穿,将戏曲与音乐专业共设于教学南区并共用理论教室,名师工作室与教学场地贴邻,教师琴房与学生琴房共处,琴房与剧场就近设置,均可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互补,激发师生们的创作灵感。



教学组团和生活运动组团之间是南北向的步行街区,串联宿舍、食堂、教室、体育馆、专业楼、剧场,几乎汇集了整个校园的所有功能,使上课、下课、排练、演出、就餐、休闲等多种事件行为就近发生。




小剧场临水,回应南北轴线,西侧界面平直,二层有平台和连廊与教学南区的琴房区连接,锈红色的穿孔板像似舞台帷幕,朝向中轴街区及城市方向打开。从南往东是圆弧形的转角,从杆件包裹的玻璃幕墙向竖向划分的铝板墙体过渡,至东侧,成为运动场上活动人群的背景。反曲的屋顶化解舞台体量的高耸与刚性。






南侧演艺综合楼用地不规则、功能复杂,形体生成兼顾城市、校园、自然的多维关系。



设计以一个整体基座来容纳着各类设备、仓库与辅助功能空间,并通过大台阶与前场地面融合在一起。基座之上以南侧的博物馆、北侧的办公、东侧的宿舍形成三个墨色体量,穿插若干浅色的功能体,敏感回应各个朝向的不规则界面。内侧以玻璃幕墙形成犹如峡谷流水般的弧形开放空间,容纳餐厅、排练厅等多个体量,并向城市与水面方向打开视野。






演艺综合楼的中心排练厅主体量包裹着由绍兴传统花窗演变而来的半透明表皮,成为视觉中心。多个不同尺度、高程的户外平台作为复合型功能空间的延展,为演艺综合楼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交流空间。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