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建筑的回归:未来的建筑,是否会抛弃“方正”?
长街听风来
2025年02月08日 09:19:46
只看楼主

来源:匠山行记

|

作者:匠山

" 未来的建筑:   是否会抛弃“方正” ? 在古老的建筑史中,圆形曾是自然与人类和谐相融的象征,它摒弃了尖锐的角度与直线的限制,以柔和的曲线与流动的空间表达了无尽的包容与平衡。 从古罗马的万神庙到今天的现代建筑,圆形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在现代建筑的潮流中,方形与直线成为主流,象征着秩序与理性。随着对生态、可持续性和人性化空间需求的增强,圆形建筑正悄然回归。

"

未来的建筑:

  是否会抛弃“方正” ?


在古老的建筑史中,圆形曾是自然与人类和谐相融的象征,它摒弃了尖锐的角度与直线的限制,以柔和的曲线与流动的空间表达了无尽的包容与平衡。


从古罗马的万神庙到今天的现代建筑,圆形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在现代建筑的潮流中,方形与直线成为主流,象征着秩序与理性。随着对生态、可持续性和人性化空间需求的增强,圆形建筑正悄然回归。


它不仅仅是形态的复兴,更代表着一种与自然共生、与人心相通的建筑哲学。 从流线型的曲面到空间的柔和过渡,圆形建筑承载着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试图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与有机的生活环境



01

巴西利亚国家议会大厦


位于巴西利亚的国会大厦,整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构图新颖醒目。



尼迈尔被任命为巴西利亚建造的总监,得到了真正意义上对与新首都建设的全权委托,参与一切关于主要纪念性建筑的决策。



在这里,科斯塔的城市布局和尼迈尔的建筑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融合:中轴线展开的两条大路沿着护坡道向上,与议会大厦两层楼高的底座屋顶相连,三角形的构件延伸从长屋顶的各个顶点延伸出来,几乎要接触到路边了。



矮平的屋顶上有两个“穹顶式”屋顶,象征着巴西两院制的立法制度,参议院和众议员曾经在里约热内卢时是分别在两幢建筑里的,但是尼迈尔在巴西利亚将它们合二为一。
类似于美国的华盛顿或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等其他权力机关,参议院的穹顶是一个浅抛物面圆顶,然而对于更大的众议院,尼迈尔却将穹顶反转,而形成一个碗形的屋顶。


矗立于两院会场之上的是一幢27层楼高的塔式办公大楼。在中心正北处的大楼不仅享有极佳的,丝毫不被干扰的视野,而且在视觉上平衡了南边两个半球形屋顶的重量感。

尽管它们看起来只是最基本的两个长方体高塔,但从平面图上看确是五边形的,两个体量的立面分别有些许倾斜,指向两塔中间一线天似的空间中的一点。


两座高塔中间还有一个三层楼高的连接桥,连接着从十四楼到十六楼的空间。办公室,会议室等都沿着塔的外边缘,而处于中心的则是电梯等服务性空间。






02

阿布扎比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


谢赫扎耶德 Sheikh Zayed Grand Mosque 是 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实现了阿联酋创始人“谢赫扎耶德·本·苏丹·阿尔·纳哈扬”渴望建一座体现伊斯兰的温和与节制的清真寺的愿景。



清真寺的建设始于1996年,至2007年完工。它是现代伊斯兰建筑的奇迹,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清真寺的白色圆顶与宣礼塔在远处即可看到,象征着精神的宁静与和平



清真寺的宏伟规模令人叹为观止,可容纳多达4万人祈祷,仅主祷告大厅就可容纳7,000多人。清真寺共有82个圆顶,其中最大圆顶覆盖了主祷告大厅,还有四座高达107米的宣礼塔。清真寺的建材包括白色大理石、黄金、晶体和陶瓷,均来自世界各地,展现了全球工艺的融合。



有82个不同大小的圆顶,最大的圆顶位于主祈祷厅的中心。设计元素包括纯白色大理石覆层;洋葱形“王冠”和新月形尖顶饰有金色玻璃马赛克。细长的窗户让自然光进入祈祷大厅。  

圆顶内部饰有传统的摩洛哥艺术品,由称为(GRG)的强化石膏制成。圆顶内部环绕着《古兰经》的经文,这些经文也是由 GRG 模制而成,并涂成金色。


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有四个宣礼塔,每个宣礼塔高约106米。多年来,尖塔一直是伊斯兰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尖塔都由三种不同的几何形状组成。







03

迪拜未来博物馆


该建筑被迪拜酋长国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马克图姆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建筑”,通过全球最复杂的建构展现阿拉伯文明的复兴以及在科学、数学和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它由一个山丘、一座主楼和一个位于顶部、总面积为30548平方米的环形体量组成,由4000兆瓦的太阳能供电。



圆环形的元素,高出地面77米,外壳上刻有阿拉伯书法,仿佛迪拜统治者书写的阿拉伯诗歌,讲述了迪拜的未来雄心。经文雕刻出的窗户由1000多块不锈钢防火复合板组成,每一块都是经过独特设计。



博物馆由七层组成,每层有不同的展览主题。在前三层游览中,游客们仿佛置身外太空展望人类的未来、未来的生态奇迹和人类福祉。四到六层展示的技术涉及健康、水、食品和交通,最后一层专为儿童设计。

除了沉浸式展览空间,MOTF(未来博物馆)还与全球品牌和国家机构合作,展示未来科技、可持续发展、交通、健康和空间领域的创新产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立面上的书法选用的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殿下写的诗歌。

诗的大意是:未来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并去执行的人,不能依靠等待,需要自己创造。我们的生命更新、文明进化,还有未来发展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创新。虽然人类寿命有限,但我们的创造会流传百世。


未来博物馆因其结构复杂,建造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7层空间整个环形结构没有使用一根支撑柱 ,宛如浑然天成。
最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外观全是曲面,由 1024 多个单独的阻燃复合板无缝组成。每个面板的设计都不一样。在机器人的辅助下,结合先进的 3D 打印技术,场馆外立面终于建设完毕。
它是 中东地区第一座获得 LEED 铂金认证 的建筑,这是世界绿色建筑最高的评价。未来博物馆整座建筑都由专用太阳能公园供电,充分利用了能源和水的回收技术,并且储备了综合可再生能源。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结语

圆形建筑的回归,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对人类情感、自然环境与空间体验深刻反思的结果。   它挑战了传统建筑的规则,打破了刚性与对称,传达了一种更为柔和、流动的美学语言。

在未来的城市中,或许我们将不再拘泥于方正的边界,而是让建筑在圆形的曲线中找到更深的自由与包容。   这不仅是对传统建筑思维的反叛,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索和构建。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圆形建筑的回归或许意味着我们在追求技术与理性之外,重新找回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的联系。

资料引述:
1.   AD经典:巴西议会大厦/奥斯卡·尼迈耶  
2 .   地标型复合地产 | 巴西利亚国会大厦  
3.《   每日案例分享——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  
4.《   【博展同行】开启中东博物馆新视野|走进阿布扎比(一)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Sheikh Zayed Grand Mosque)  
5.《   迪拜未来博物馆开幕,1000多块形状不同的“窗”》
6.《   洞见未来之眼》
编辑     陈旭
责编     陈诺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