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利
![](https://fd.co188.com/group2/M01/87/6F/rBJhbGeVvkaANkmRAAATj8zAhF0798.gif)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九十九湾溪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河长:兰万安
一
河湖概况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九十九湾响水桥段
九十九湾溪流域面积98.1平方千米,干流总长21千米,由北往南贯穿漳州市主城区,连通九龙江北、西溪,西连三湘江引水泵站,东接西溪桥闸,其间串联湘桥湖、上美湖、碧湖生态园、西院湖生态园等蓄滞洪区,形成“一湾穿城,两溪环抱”的格局,故称九十九湾。随着经济发展,废水直排、面源污染、管理不善等导致九十九湾溪流域生态日渐萎靡。近年来,漳州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河流系统治理,昔日“臭水沟”逐渐转化为城区“幸福河”。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湘桥湖
一是打造安澜连通水系,筑牢水安全。紧盯“活水之道”,通过生态引水、增加排涝渠道、蓄滞洪区等方式,形成上可调、中可蓄、下可泄的大水网格局。综合整治梧店支渠,打通东坂连接渠与碧湖卡口,进一步提高联排联调能力,保障流域防洪排涝安全。
二是拓展幸福亲水空间,改善水环境。开展“水美”工程建设,通过治“污”净“水”,拆“违”植“绿”、引“湖”拓“河”、建“廊”插“花”,持续改善提升流域水质,恢复沿岸生态环境。
三是优化人水和谐系统,修复水生态。开展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通过实施浦口支渠生态补水工程、生态鱼巢改造、鱼类增殖放流,促进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有效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实现“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
四是提升智慧管护体系,强化水管护。建设河湖长智慧平台、数字孪生系统、业务应用系统等,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探索建立“看水一张网、治水一张图、管水一平台、兴水一盘棋”的数字化智慧水务管理体系,形成标准化河湖日常监管长效机制。
五是赓续传承历史文脉,弘扬水文化。开展水利遗产普查调查工作和河源文化溯源行动,建立水利遗产名录库,编纂河源文化册,深挖龙舟传统、水神崇拜以及朱熹、陈淳等滨水文化,打造一批具有“烟火气、古早味、文艺范”的网红打卡点,唤起群众乡愁记忆。
六是坚持保护发展并重,激活水经济。坚持生态引领示范带动,高效益发展河湖经济。建设了富有闽南文化气息的“闽南水乡”示范段,吸引了近百家企业入驻,成为市区重要的商业街区、夜间经济聚集带和游客打卡地,带动本地居民增收,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气聚集。
三
经验启示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九十九湾下尾张桥下游侧(村庙)清淤前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九十九湾下尾张桥下游侧(村庙)清淤后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兴共荣。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打造独具漳州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治理样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坚持两手齐抓、共治共享。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持续擦亮生态河道新品牌,充分考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将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转化为深具潜力的城乡绿色发展增长极,让生态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亮底色。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共创共进。聚焦数字孪生,从“治水”到“智水”,从河湖长制“1.0”到“3.0”时代,探索建立“幸福河湖数字孪生系统”,使九十九湾连通水系河湖管护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四是坚持联动推进、共融共赢。抢抓幸福河湖建设机遇,统筹系统治理,依靠多领域、多部门和多要素的治理合力,齐抓共管,不断盘活流域资源,共同协作、互为补充。
上下滑动查看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木兰溪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河长:朱正扬
一
河湖概况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木兰溪木兰陂
木兰溪发源于戴云山脉,自西向东贯穿莆田全境,最后流入兴化湾,长103千米,流域面积1839平方千米,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历史上,木兰溪流域面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环境承载压力大等考验。25年来,莆田坚持“四水四定”、绿色低碳,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揽莆田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的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创新带建设,重塑荔林水乡风貌,木兰溪获评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壶山兰水
一是创新赋能,打造河湖长制工作样板。多元共治。创建“党政双河长带头治、人大政协联动督、纪检监察专项巡、民间力量合力护”多元护河体系,设立流域双河长、河长日,创新“周月季年”调度机制。多维监管。划定河道管理范围线和分区规划,构建“岸查、天巡、点测、网管”监控体系,每年线上流转问题约2万个,做到“监测吹哨、管养报到”。多域跨界。成立生态河湖研究院、幸福河湖促进会,研制生态河、智慧河、幸福河等省级地方标准,健全跨部门、区域联动联防机制,协同破解河湖难题。
二是全域统筹,打造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河流。规划引领。完善流域系统治理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一体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产业的流域综合治理新格局。条例统领。实施流域保护条例、生态补偿等机制,推行生态保护、治理、修复、法治、科技“五道防线”,统筹解决流域水问题。系统治理。成立流域中心,推动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2023年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莆田市先后获评水生态文明、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等国家级试点城市。
三是绿色发展,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宜居。实施“生态+”,通水上巴士,建绿色廊道,保护65平方千米城市生态绿心,推动城市更新。文脉传承。创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省级及以上水文化遗产等25处,构建流域水文化廊道,留住乡愁古韵。价值转化。借助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政策,成立木兰投资集团,发展碳汇经济、水产业等,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6.9%。
三
经验启示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木兰溪蓝色海湾段治理前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木兰溪蓝色海湾段治理后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科学决策,是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根本指引。木兰溪的治理体现尊重自然的科学观和人民至上的福祉观,莆田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科学谋划,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样板。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久久为功,是持续提升生态文明木兰溪样本的根本遵循。木兰溪治理成效,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历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治理木兰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持续打造生态文明“木兰溪样本”。
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享,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幸福河的根本路径。莆田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总抓手,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让莆田人民共享河湖之美、发展之福。
上下滑动查看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北潦河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河长:于秀明
一
河湖概况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北潦河
近年来,江西省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推动“有一种责任叫河长”理念深入人心,紧紧围绕幸福河湖建设六大任务,在北潦河实现了连安全、连水系、连生态、连文化、连旅游、连民生“六连”目标,加快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快速转化,实现绿水青山“幸福不动产”的保值增值。北潦河位于江西西北部,流域面积1501平方千米,流经修水、靖安、奉新、安义4县,主河道长129千米。通过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北潦河解决了河湖治理保护与流域特色农业、绿色制造业、全域旅游业融合度不高,转化为经济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形成河湖管护“靖安经验”的基础上,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凸显。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北潦河
一是连安全。全面完成流域规模以上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综合治理长度为115.33千米,河道清障面积3320平方米,清淤疏浚河道长6.63千米,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筑牢幸福河湖之基。
二是连水系。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综合治理,以流域为纽带,实施完成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连通境内水系,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片。如,香田乡香樟林利用林中洼地,引堤后灌渠,形成林下溪水。
三是连生态。按照“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发展模式,注重水系的原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完成区域农村污水处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在古楠村和海益园等河岸连片打造水生态景观带,擘画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四是连文化。在2021年潦河灌区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基础上,建成河长制展示馆、幸福河湖文化公园,将河湖文化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给人们带来沉浸式水文化时光之旅。
五是连旅游。充分发挥河湖在景观、旅游中的“点睛”作用,完成投资26.1亿元,将幸福河湖建设与全域旅游、乡村民宿、特色农业等相结合,带动沿河流域产业发展,吸引新项目建设、完成已有项目升级。2023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98亿元,增长20.3%。
六是连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设由85条干支渠整治改造、重建及加固陂坝21座、山塘67座等组成的灌区配套建设及改造工程,投资3.72亿元实施乡镇供水一体化等民生工程,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2%和5.5%。
三
经验启示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水系连通项目水口青山熊家段治理前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水系连通项目水口青山熊家段治理后
一是制度是幸福河湖建设的重要保障。河湖管护机制不断创新,靖安县作为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被载入《中国改革年鉴》。河权改革形成制度并加以推广,助力水经济的转化。
二是幸福河湖建设要以文化为引领。流域不仅拥有天蓝、地绿、水清的外在美,还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内在美;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弘扬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潦河灌区文化。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才能让幸福河湖建设更好地惠及民生。靖安县把河道当街道管理、把库区当景区保护,经过多年努力,擦亮了“有一种幸福在北潦河”的招牌,河湖治理成效明显。
上下滑动查看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宜水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河长:欧阳普华
一
河湖概况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宜水
宜水是宜黄县四大水系之一,流域面积413平方千米,河道总长71千米,涉及人口12.21万人。面对流域内神岗段两岸河床摆动剧烈、崩塌严重,圳口、棠阴段岸线空间完整性不足,凤冈段水流较缓、滩地淤积严重等诸多考验,宜黄县通过整合资金、综合施策,因地制宜、系统治理,实现宜水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宜水滨河公园
一是以“整治”为基,筑牢安全屏障。因地制宜,上、中、下游分别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实施生态护岸17.2千米,累计清淤疏浚2.6千米,拆除侵占水域岸线违建1629立方米,对流域内3座水库和5座山塘进行了除险加固,确保度汛安全。治理解决了困扰当地村民多年的水患问题,保障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增强了沿线村民的安全感,为幸福河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
二是以“提质”为核心,改善水生态环境。实施岸上岸下,综合治理。新建3个集镇、10个村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5万亩,保障了河道水质安全,为流域内安全、生态、文化、景观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以“创新”为源,构建智慧体系。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宜黄县构建覆盖全流域的“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建设数字孪生宜水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一屏巡水”,为宜水河装上科技的“翅膀”,极大提升了河湖管护能力,夯实了河长制工作基础。
四是以“融合”为本,推动水价值转化。聚力发展蔬菜采摘基地1700亩,有机茶叶试种1300亩。2022年以来,流域共接待观光游客14万人次,成功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
五是以“引领”为要,加强水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流域水文化资源,打好水文化传播组合拳,新建2个河长制文化主题公园,修缮3个古戏台、6个滨水漫步广场,使水利工程与文化传播融为一体。
三
经验启示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神岗护岸治理前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神岗护岸治理后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系统谋划。宜黄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书记、县长牵头统筹,坚持从单一水利改造转向综合改造,从单一片段治理转向全流域治理,从单一岸下治理转向水岸同治,从顶层设计上为宜水幸福河湖系统治理构建了体制机制保障,实现安全、生态、文化、景观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管理、保障运行。宜黄县将项目纳入农村基础设施运维重要改革内容,引进河道经营权改革、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成功经验,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六+X”第三方“物业化、标准化”管护模式,保障了项目的快速和高效运行。
三是坚持亲水便民、还河于民。宜黄县将河道治理融入城市及乡镇公共空间,建成了10千米的多功能滨水绿道和6座个性化、特色化堰坝,增添堰坝亲水戏水功能。新建了寻梦神岗、最美圳口、古色棠阴等多个沿河生态廊道,上下贯通多个健身休闲精品带,田园生态景观与城市公园景观有机融合,持续激发当地村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觉参与到河道管护中来。
上下滑动查看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黄河(济南市历城区段)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河长: 续明
一
河湖概况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黄河(济南市历城区段)一侧美丽图景
黄河历城区段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主城区北侧,河道长度16千米,流经华山、荷花路2个街道,涉及16个自然村,居于济南携河北跨战略的咽喉位置。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行洪安全和群众生产、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四乱”问题屡禁不止,给黄河管理保护带来了较大困难。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济南市携手历城区黄河河务局不断健全完善管护机制,铁腕清理河湖“四乱”,持续改善水环境水生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助力黄河越来越美。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黄河(济南市历城段)跨河大桥
一是聚焦高效管护,铸就安全河湖。历城区建立健全区、镇、村河湖长责任体系,配齐配强管护队伍。创新建立防、控、治一体的联防综治黄河协同保护治理新机制。高效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累计清除违章种植株15.9万株,拆除违章建筑5.76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渣土7850立方米,筑牢安全基础的同时,河道岸线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聚焦生态保护,绘就生命河湖。紧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落实,持续系统实施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规划建设了郊野公园3处,分层级育植生态防护林2826亩,全线打造成集园林景观、休闲游憩、文化旅游于一体,人水相亲、和谐共生的生态水景式防洪工程,全段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三是聚焦文化厚植,成就幸福河湖。充分挖掘沿河深厚的治水历史和文化积淀,打造“法润历城 鹊华大观”“辛词长堤”等人文地标景点,厚植区域黄河文化底蕴。历城区与历城区黄河河务局联手建成黄河生态法治宣传广场,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定为“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成为黄河普法、文化宣传和群众休闲旅游主阵地,已组织20余次省市级大型法治教育活动,超过1万人次参加。
三
经验启示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张褚窝控导整修前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张褚窝控导整修后
一是建设幸福河湖,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制度创新。我们要把河湖长制制度优势转化为幸福河湖建设成效,发挥好“河湖长+”作用,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调、部门联动,为强化水岸共治,实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二是建设幸福河湖,必须抓牢长效管护。河湖管护是基础性长期性工作,要结合地区实际,从人员落实、资金保障、资源整合、科技应用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要建管并重,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加强涉水生产生活行为管控,守护好水域岸线空间,让幸福河湖建得好、管得住。
三是建设幸福河湖,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幸福河湖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治水内涵的新阶段新任务。要注重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协调融合,做活水文章、提升水效益,将良好的河湖水环境转化为城乡绿色发展增长点,治理一条河流,带动两岸发展,形成绿色效应。
上下滑动查看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黄河(洛阳市孟津区段)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河长:何武周
一
河湖概况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黄河孟津段
黄河干流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长度59千米。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孟津区持续推进河湖库“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加大黄河滩区系统治理力度,大力实施沿河生态廊道建设,逐步恢复了黄河的自然风貌。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黄河孟津段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建设安澜之河。《孟津区黄河(左岸右岸)防汛应急预案》《孟津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完成,配置近万人的防洪抢险队伍,建成7.6千米铁谢堤防、5处控导和护滩工程、181个坝垛护岸,全面排查整治黄河“四乱”和妨碍行洪突出问题60余个,保障了黄河孟津区段的安澜。
二是坚持源头治理,建设健康之河。孟津区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目前,已投运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3万吨/日,实现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对466家企业污水实行一体化管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7.7%,工业污水收集率达到90%,黄河孟津区段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
三是坚持综合施策,建设生态之河。黄河孟津区段两岸已建197千米生态绿廊,绿化率达到90%以上,沿河整体环境明显改善;利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投资750.39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千米,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30.32%提高到70%以上,形成了“千里黄河孟津蓝”的独特风光。
四是坚持“四水四定”,建设发展之河。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圆满完成年度用水总量和效率“双控”目标。孟津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五是坚持传承弘扬,建设文化之河。依托历史人文、山水风光、现代农业等资源,建成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湿地公园、会盟万亩荷塘、万羽州湿地公园、大河古渡文化园等主题公园。一条文化之河让群众可触、可感、可见。
六是坚持管理保护,建设法治之河。孟津区168名河长履职尽责,近年来始终保持100%的巡河率;投资547.48万元打造智慧河湖指挥中心,实时监控黄河全段情况;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上级督办交办问题线索销号率100%。
三
经验启示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黄河孟津段治理前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黄河孟津段治理后
一是“党建引领”实现幸福河湖共治共享。孟津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志愿者参与的“党建+河长制”治水模式,实现基层党建与河长制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有效推动辖区水环境问题解决,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描绘出绿水青山新蓝图。
二是以人为本筑牢幸福河湖建设基石。孟津区幸福河湖建设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生态环境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响应“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通过幸福河湖建设,让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是统筹规划突显幸福河湖示范引领。孟津区始终将提升河湖管护水平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将幸福河湖建设与区域生产、生活、生态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以点带面、点面共进,不负黄河的哺育与馈赠,更好地实现人水和谐。
上下滑动查看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淦河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河长:周锋
一
河湖概况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淦河
淦河是湖北省咸宁市的母亲河,发源于大幕山南麓,穿咸宁城区流入斧头湖,河长76.6千米,流域面积803平方千米。由于历史原因及城镇化影响,淦河两岸黑臭、淤塞、脏乱、侵占等问题突出。近年来,咸宁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等工作,维护城市水脉、文脉、命脉,精心提升母亲河“颜值”,充分发挥淦河流域“价值”。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淦河人民广场段
一是建立徒步巡河管护模式。咸宁市委书记、淦河市级河长坚持以“脚步丈量”巡查河湖找问题、溯根源、严整改,为淦河流域综合治理把脉问诊,督办整改问题近百个,推动淦河幸福河湖建设走出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综合治理“三位一体”与践行“两山”理念的新路径。
二是疏堵并举推进控源截污。投入近30亿元,创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治理成效初步通过国家验收。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新建改造管网153.74千米、污水提升泵站7座,完成了2家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6.9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建成56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村),有效降低垃圾入河风险,淦河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全面提升。2023年,淦河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
三是实施综合治理完善功能。研究制定淦河保护条例,深化“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协作,开展淦河联合执法行动,有效处置涉水违法问题。大力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科学调度水工程,保障淦河生态流量全年达标。谋划实施73个项目,共投入近5亿元,统筹淦河综合治理,实施一河两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打造出“一廊(滨水绿廊)、三岸(活力、欢乐、生态)、六景观(湿地吧、洞口河、嫦娥广场、烟火气、红桥魂、绿野仙踪)”。2022年,淦河水环境治理入选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正面典型案例。
四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颜值。以打造淦河“百里画廊”为载体,深挖淦河文化内涵,融入生态、休闲、产业、文化、美食等要素,构建一河两岸城市建设示范区,打造“生态会客厅”和“世界香谷”。挖掘保护淦河沿线古村落、古树群、古民居、古建筑,因地制宜打造山水景观,建设口袋公园52个,淦河“湿地吧”成为市民接受水情教育、涵养水文化的长廊。做好“红、绿”两篇旅游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三
经验启示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淦河浮山街道金桂西桥段治理前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淦河浮山街道金桂西桥段治理后
一是幸福河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幸福河为目标,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涉水问题,为群众带来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幸福河湖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脚步丈量”巡河模式,及时查找河湖问题,对症下药,有效解决河湖保护突出问题。
三是幸福河湖建设要坚持系统治理。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当成生命共同体,以流域为单元,综合施策,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四是幸福河湖建设要坚持以文兴水。挖掘弘扬淦河母亲河文化,沿河建设文化走廊,将淦河打造成生态之河、富民之河、文明之河、幸福之河。
上下滑动查看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浏阳河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河长:吴桂英
一
河湖概况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浏阳河
浏阳河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湘江右岸一级支流,全长224千米,流域面积4244平方千米,发源于浏阳市大围山镇,由东往西依次流经5个区县(市),在开福区北辰三角洲汇入湘江。历史上的浏阳河,一直以其逶迤秀美闻名于世。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工业污染与过度开发让浏阳河原貌不存,沿岸的造纸、化工企业年排出500万吨废水,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排放标准240倍,地处浏阳河上游的浏阳市也因此沦为全国258个重污染县(市)之一。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浏阳河敢胜垸段风光带
近年来,长沙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推动浏阳河水质由2017年以前的Ⅴ类或劣Ⅴ类提升至Ⅲ类及以上标准,流域水质优良率连续五年达100%,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坚持上下合治,让治水能量“聚起来”。全面建立五级河长组织体系,由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担任河长,各级河长累计巡河3.4万余人次,解决各类突出问题1800个。出台《浏阳河管理条例》。压实83个相关单位职责。近年来投入152.5亿元开展治理保护,实施生态奖补1.8亿元。
二是坚持全链齐治,让水域环境“活起来”。上游重生态涵养、中游重控源治污、下游重基础设施建设。沿岸绿化约230千米,修复湿地40公顷、河滨缓冲带44.5千米。开展专项执法,淘汰水泥、造纸、煤炭等落后产能134.3万吨。划定并整治38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障350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日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255万吨,较2015年提升近3倍。
三是坚持智慧联治,让河流监管“强起来”。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31座、水文监测站4座、AI视频监控站点34个,建成长沙智慧水利监管平台,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立体化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河湖库“四乱”及非法排污等问题,实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
四是坚持人文共治,让美丽经济“火起来”。铺就“三花齐放”产业盛景,浏阳河水里有花,河底菊花石璀璨;空中有花,特色烟花热销全球;岸上有花,花木产业菁华荟萃。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一大批新质生产力企业,企业年收入超3000亿元,助推长沙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三
经验启示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浏阳河开福段治理前
![](http://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浏阳河开福段治理后
一是在治理理念上,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克服流域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点状治理格局,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和岸线等各方面有机联系,坚持干支流同步治理,确保系统治理成效。
二是在治理方式上,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着力解决以往各类截污治污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坚持加快截污治污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各类设施运行的维护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设施的设计功效。
三是在治理重点上,由末端截污向前端治理转变。把截污重点逐步向前端延伸,对排口实施智能化改造,解决前池滞留污水和初期雨水直排问题,实现“晴天污水不下河,小雨天减少溢流,大雨天不影响防洪排涝”的目标。
上下滑动查看